3000字也太多了吧,妳們學校真是...妳看看吧
聽了《讓我們蕩起雙槳》,完美的歌聲令我感覺到自己似乎戴著紅領巾坐在小船上,雙手拿著槳,小船慢慢地漂蕩在海面上,倒映著又粗又高的白塔,在藍天、綠樹的映襯下,多像壹幅美麗的圖畫,綠樹環抱著小船,紅墻簇擁著小船,船兒在中間,多美的畫面。少先隊員們迎著陽光,壹副副笑臉展現在我的眼前,生機勃勃,瞧!水中的魚兒正睜大眼睛望著我們呢!還不時的吹出幾個泡泡,似乎陶醉在我們愉快的歌唱聲中。做完了壹天的功課的少先隊員們,這下可以盡情享受祖國和黨付予我們的幸福生活,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這首歌的歌詞寫得很美,帶給我溫馨的感覺,聽了歌聲我也身臨其境,來到了湖面上,歌聲嘠然而止,而我卻還沈浸在歌詞的畫面當中,閉著眼睛,妳的眼前也定會呈現出壹幅五彩繽紛的“圖畫”。
《讓我們蕩起雙槳》是1955年拍攝的少兒電影《祖國的花朵》主題曲。這首由劉熾先生作曲,喬羽先生作詞,旋律優美、節奏輕快的歌曲,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橫跨半個世紀,影響了足足三代少先隊員。並於2002年在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課本上被選為課文。《讓我們蕩起雙槳》作為新中國第壹部兒童電影的主題曲,為新中國最受兒童喜愛的歌曲之壹。這首歌在五十年代可謂是紅遍華夏大地,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並深受喜愛。它實際上是電影故事片《祖國的花朵》中的主題曲。這部電影是長春電影制片廠1955年攝制完成的,是新中國的第壹部兒童影片。就創作而言,這首歌是為《祖國的花朵》專門定制的,它必須依附於這部電影故事的本身,才更有價值和意義。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深刻貫徹落實了毛澤東主席1942年《在延安文藝座談上的講話》,明確了文藝與政治、人民和生活等的關系。而為了表現新中國成立後,方方面面的巨變,以及對各階層、各民族、各年齡段人民的關註,當時的電影界也投拍了大量表現這方面內容的電影,作為祖國未來的少年兒童,自然順理成章地成為電影主角,並有了《祖國的花朵》這部電影的問世。[1-2]?
1955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正式決定投拍《祖國的花朵》,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首部以少年兒童為題材的電影,導演嚴恭請劉熾為影片作曲,他爽快地答應了。1955年7月的壹天,天氣晴朗,北海公園的藍天碧波、綠樹紅墻格外明媚。導演嚴恭、蘇裏帶領影片攝制組的全體成員和壹大群十二三歲的孩子(電影中的小演員和群眾)來體驗生活,作曲者劉熾也跟著壹起來了,孩子們和劉熾壹塊兒在北海公園內,上了岸後,劉熾對孩子們說:“妳們劃妳們的,繼續去玩,我現在就寫,歌兒寫出來第壹個給妳們聽。妳們喜歡,就用它;妳們不喜歡,我再寫!”就在這“犀牛望月”小小的半島上,坐在壹塊大石頭上,劉熾以腿為桌開始了他的寫作,回憶起剛才和小朋友們泛舟,將《讓我們蕩起雙槳》的獨唱部分和童聲二部合唱部分完成,哼起了剛寫完的歌曲,壹遍,兩遍……仔細地品味著,檢查著,有幾處不大好,便立即進行修改,又用了十幾分鐘,用孩子們的口氣和心理,在心中默唱著,揣摩著,將歌曲逐漸完善。劉熾讓導演把孩子們召集起來,把剛寫好的曲子唱給大家聽,孩子們反應強烈,拍著手說:“真好,唱出了我們剛才在船上的心情。”樂曲真切的表現了孩子們的心情,趣味和歡樂與幸福,劉熾這才感到滿意。《讓我們蕩起雙槳》是抒情的二部曲式合唱,表現作曲家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描繪了新中國的花朵們在灑滿陽光湖面上,劃著小船盡情遊玩、愉快唱歌的歡樂景象。 歌曲的第二部分開始兩個小樂曲,用了寬緊相間的節奏,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用力劃槳,奮勇前進的情景。最後,全曲在變化再現的樂聲中結束。歌曲首尾呼應,層次分明。歌曲題目《讓我們蕩起雙槳》,既是對生活在新中國的少年兒童幸福生活的真實描繪,同時也是對少年兒童未來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描述了少年兒童泛舟北海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的情景,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黨、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詩由少年兒童蕩起雙槳泛舟北海寫起,先寫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後寫蕩舟湖上的喜悅心情,最後以“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壹個問題將詩歌立意進壹步拓展升華。[7]? 第壹小節描述少年兒童泛舟北海欣賞美麗宜人的自然風光。清澈的湖水,美麗的白塔,綠樹紅墻,色彩鮮艷和諧,令人陶醉。[7]? 第二小節抒發少年兒童蕩舟北海的喜悅心情。置身北海公園,“我們愉快歌唱”,盡情歡樂,引來水中的魚兒望著我們泛舟,聽我們歌唱。歌詞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出少年兒童對幸福生活感到無比愉悅的真切感受,同時又充滿童趣。[7]? 第三小節則由盡情歡樂中的少年兒童提出這樣壹個問題:“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生活?”表達了少先隊員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真摯的感激之情。“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在詩歌三個小節的末尾重復出現,豐富了詩歌意境,讀來親切感人,這也是歌曲結構上的壹個特色。人們喜愛、歡迎,得以流傳是必然的。《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曲反映了壹個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心態或者集體的心態的狀態。21世紀和20世紀50年代時期相比,社會的人文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是《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種風格、內容、表現手法的歌曲,不大容易產生了。因為當時很自然寫出來的,這個歌的親切自然流暢上口,這是這首歌的好處,沒有什麽刻意的東西,這不是坐在那苦思冥想,硬憋出來的東西。而藝術有這種使命,是主導積極和光明,具有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最終希望積極的,樂觀的,向上的精神和內容成為整個中國社會的主流。在《讓我們蕩起雙槳》之前,舊中國傳統的兒童歌曲,實際上都只是來源於壹些順口溜和方言民謠,諸如南方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以及北方的“小胖墩兒,坐門墩兒”等等。可以說,壹直以來兒童歌曲在中國傳統音樂的世界裏,都是屬於自生自滅的狀態,這也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國民的音樂素質,使得中國的民間音樂壹直得不到像西方音樂那樣不斷地發展。從《讓我們蕩起雙槳》開始,隨著新中國的建立,人民生活的逐步安定,少年兒童的生活得到進壹步的關愛,兒童歌曲也因此有了蓬勃的發展。壹代又壹代的少年兒童,也正是通過這些或優美或歡快的旋律,不僅幸福的度過了童年,更因這些作品打下了壹個健康人生觀的基礎。電影公映後,這首優美輕快的兒童歌曲就傳遍了全國。不久,便流傳到國外,後來又編入中小學音樂教材,並獲得了各種獎勵。這首歌曲壹直流傳至今,壹些四五十歲的人,當唱起《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時候,就回憶起美好的童年時代。[9]? 《讓我們蕩起雙槳》之所以能夠經久傳唱,是因為它優美的旋律和意境。作曲家劉熾在歌曲裏雖然融入了許多民族音樂的元素,但同樣適時的加入少年兒童這個年齡特有的活潑和朝氣。而喬羽順著劉熾的旋律意境而填上的“推開波浪”和“陽光灑在海面上”,更讓意境因之具象化,躍然紙上、近在眼前。與此同時,歌詞中更是設置了“誰給我們安排幸福的生活”這樣的“懸念”,又將現實生活的平靜安寧,以及小朋友的歡樂幸福,與英雄先烈的付出得以聯系在壹起,寓教於樂又樂以載道。並因此呈現出壹幅新中國各年齡段人們團結壹致、互為聯系的美好圖景。這首歌表達了少先隊員對黨和祖國的感激之情,也抒發了我對祖國母親的感激,因為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它們給予的、安排的。沒有祖國,我們不可能在歡樂中學習,沒有祖國,我們就不會在歌聲中玩要,總之,沒有祖國,就沒有我們的快樂!所以,這首歌就獻給祖國媽媽吧!想到這兒時,我的耳邊又回響起了那悠揚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