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草的離愁詩句古詩 1.關於草的詩句古詩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註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2.古詩中關於“離愁”的詩句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自古多情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不是這個頻,正確的那個我打不出來,應該在加壹個草花頭)洲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峰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何當***剪西窗燭,巴山夜雨漲秋池。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壹處相思,兩處閑愁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試問閑愁都幾許。壹川煙雲,梅子黃時雨。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3.關於離愁的詩句有哪些
1、贈李白
唐代:杜甫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譯文
秋天離別時兩相顧盼,像飛蓬壹樣到處飄蕩。沒有去求仙,真愧對西晉那位煉丹的葛洪。每天痛快地飲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這樣意氣豪邁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為了誰?
2、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清代:王國維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壹語,綠窗春與天俱莫。(俱莫 壹作:俱暮)
待把相思燈下訴,壹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譯文
行遍天涯,看盡人情。想不到重回故地時,故人已如花飄零。憶當時與她花下別離,相對無言,只有離愁別緒噎胸間,現在只剩綠窗青天如故,卻已非當時風景了。
想在這螢螢孤燈下細訴相思,新人如玉好,舊人無奈向誰邊?早知道這世間美麗的東西都不長久,都難長留,明鏡空在,何處得照玉顏,恰似花兒飄落,只余空枝殘幹,顯我孤清。
3、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宋代:劉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壹聲羌管怨樓間。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
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
譯文
鋪滿大地的白雪映照著山城。冰天雪地裏,樓上吹笛的,連玉指都感到寒冷吧?妳吹奏出的壹聲聲羌笛音裏,飽含著離別的哀怨,飄蕩在空間。江南的梅花開了又落,落了又開,不知開落了幾次了?我在天涯漂泊,兩鬢已如此斑白了。
面對天上點點閃亮的星星,朗朗普照的圓月,我獨自壹人痛飲不休。喝著,喝著,好像覺得天上的銀河倒流入了我的杯中。我這翰林學士為我這種相思寫了三千首詩詞,想寄給妳這南方的戀人,讓妳去忍著眼淚慢慢細讀啊!
4、踏莎行·候館梅殘
宋代: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譯文
客舍前的梅花已經雕殘,溪橋旁新生細柳輕垂,春風踏芳草遠行人躍馬揚鞭。走得越遠離愁越沒有窮盡,像那迢迢不斷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腸痛斷,行行盈淌粉淚,不要登高樓望遠把欄桿憑倚。平坦的草地盡頭就是重重春山,行人還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5、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
宋代:呂本中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譯文
可恨妳不像江邊樓上高懸的明月,不管人們南北東西四處漂泊,明月都與人相伴不分離。
可恨妳就像江邊樓上高懸的明月,剛剛圓滿就又缺了,等到明月再圓不知還要等到何時。
4.描寫草的詩句古詩大全
1.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漢·無名氏《古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2.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風霜早。 南朝宋·劉俁《詩壹首》
3.壹叢香草足礙人,數尺遊絲即橫路。北朝·北周·庚信《春賦》
4.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團扇。南朝梁·何遜《與蘇九德別》
5.深庭秋草綠。南朝梁·柳惲《搗衣詩》
6.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7.葉舒春夏綠,花吐淺深紅。唐·李嶠《萱》
8.雨中草色綠堪染。唐·王維《輞川別業》
9.草不謝榮於春風,木不怨落於秋天。唐·李白《日出入行》
10.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唐·杜甫《旅夜書懷》
11.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12.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13.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唐·韓愈《遊城南晚春》
14.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墻。唐·張繼《洛陽作》
15.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張九齡《感遇》
16.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唐·劉禹錫《陋室銘》
17.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18.柳絲裊裊風繅出,草縷茸茸雨剪齊。唐·白居易《天津橋》
19.春盡雜芳歇,夏初芳草深。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獨酌》
20.杜康能散悶,萱草能忘憂。唐·白居易《酬夢得以萱草見贈》
21.色嫩似將藍汁染,葉齊如把剪刀裁。唐·徐夤《草》
22.庭草根自淺,造化無遺功。低徊壹寸心,不敢怨春風。唐·曹鄴《庭草》
23.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唐·戴叔倫《蘇溪亭》
24.芳草有情皆礙馬,好雲無處不遮樓。唐·羅隱《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25.江春不肯留歸客,草色青青送馬蹄。唐·劉長卿《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
26.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唐·李商隱《晚晴》
5.寫有關離愁的詩句,至少3首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鄉書何達處?歸雁洛陽邊。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何當***剪西窗燭,巴山夜雨漲秋池。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1.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2.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古別曲(孟郊)
山川古今路,縱橫無斷絕。
來往天地間,人皆有離別。
行衣未束帶,中腸已先結。
不用看鏡中,自知生白發。
欲陳去留意,聲向言前咽。
愁結填心胸,茫茫若為說。
荒郊煙莽蒼,曠野風淒切。
處處得相隨,人那不如月。
4.古怨別(孟郊)
颯颯秋風生,愁人怨離別。
含情兩相向,欲語氣先咽。
心曲千萬端,悲來卻難說。
別後唯所思,天涯***明月。
5.折楊柳
楊柳多短枝,短枝多別離。
贈遠累攀折,柔條安得垂。
青春有定節,離別無定時。
但恐人別促,不怨來遲遲。
莫言短枝條,中有長相思。
朱顏與綠楊,並在別離期。
茫茫天涯路,飄然何所依
多情自古傷離別,那更堪冷落清秋節!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6.關於離愁的詩詞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2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唐李煜
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 李白
4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 唐 崔顥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唐 李白
6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7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 高適
8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渡荊門送別》唐 李白
9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壹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 李昱
10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贈別》杜牧
11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明月人倚樓。白居易《長相思》
12揮手長相謝,哽咽不能言。劉琨《扶風歌》
13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屈原《山鬼》
14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牛希濟 《生查子》
15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 短松岡. 蘇軾的《江城子》
16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軾《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17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孟郊《遊子吟》
18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7.關於離愁的古詩
1、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唐.宋之問.《渡漢江》)
2、胡馬依北風,越鳥朝南枝。 (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兩漢樂府.《悲歌》)
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小雅·采薇》)
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遊子吟》)
6、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維.《雜詩三首》)
7、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宋.李清照.《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
8、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9、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0、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8.關於離愁的詩句
夜思
孤影無眠對殘燈,
月過寒潭悄無痕。
夜深覺知離愁重,
不見斷橋折柳人。
離愁
曾相守,***風雨。
海誓山盟化烏有,
人生如夢夢如風。
情難求,人難留。
朝朝暮暮待何年,
壹片芳心醉離愁。
冷夜
冷夜無故暗生霜,落葉浮下輕敲墻。
寂寞飛花香滿徑,化作離愁枉斷腸。
細柳浮煙葉飄洲,人寂月孤獨上樓。
殘陽斜照千行淚,寒水空載萬縷愁。
9.關於草的古詩句
草的古詩句:
壹、作品原文
賦得古原草送別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二、白話譯文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年年歲歲枯萎了又蒼翠。
原野上的大火無法燒盡,春風壹吹它又生機勃發。
芳草的馨香彌漫著古道,陽光照耀下碧綠連荒城。
又送遊子遠行踏上古道,滿懷離情望著萋萋芳草。
三、創作背景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於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時實齡十六歲。此詩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四、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與元稹***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