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舞臺劇詩歌朗誦的視頻網址,好壹點的。

舞臺劇詩歌朗誦的視頻網址,好壹點的。

革命的詩歌是時代的號角,它負有鼓舞千百萬群眾進行革命鬥爭和生產建設的光榮使命。而詩歌朗誦活動的開展可以促進我國詩歌的民族化群眾化,使詩歌進壹步和群眾結合,發揮它更強大的戰鬥力量。的確,不論是毛主席的壹首舊體詩詞,或是五四運動以來進步和革命詩人的新詩,或是解放以後群眾創作的新民歌,壹經朗誦,詩的意境、詩的形象、詩的激情和詩的語言的音樂美,就更加鮮明突出感人了。 詩歌朗誦,它是三十年代以及在革命鬥爭的風暴裏發展和成長起來的,在我國歷次革命鬥爭中的作用,在歷史上早有其光榮的記載: 抗日戰爭時期詩朗誦活動就很活躍,在前線、在解放區、在國民黨統治區、許多革命詩人、文藝工作者就經常用詩朗誦向群眾作抗日宣傳,激發群眾的抗日熱情。 假使我們不去打仗, 敵人用刺刀, 殺死了我們, 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 “看,這是奴隸”!(《田間短詩選》)當這樣的詩句在群眾中朗誦時,它就像壹團怒火燃燒著人們的心靈,它不像隆隆的戰鼓,激勵著人們英勇地沖向民族解放的戰場,像這樣的街頭朗誦往往使聽眾憤怒的心情頓時沸騰起來,情緒熱烈,就是那些反動派暗中派來監視會場的特務、警察也無可奈何。我國維吾爾族青年愛國詩人黎·穆特裏夫,就是用他那火熱的革命詩句在伊犁、在阿克蘇,在青年中,在農民中到處朗誦,喚醒人民起來向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鬥爭,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全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 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國民黨統治區詩朗誦更發揮了它的戰鬥作用。在昆明的許多次朗誦會上,人們可以經常看到著名愛國詩人、民主戰士聞壹多先生,穿著灰布長袍拿著自己的詩稿站在那裏,以嚴峻而深沈的目光,那洪亮的使妳不能不跟著他壹起鬥爭的聲音、憤怒地控訴著蔣介石反動統治的血腥罪行。在上海,無數青年學生朗誦著馬凡陀的歌謠或諷刺詩在街頭、在課堂、在示威遊行的行列中。在那時有許多革命同誌遭到了敵人的逮捕,但這些同誌在敵人的法庭上、監獄裏、刑場上也運用了詩歌朗誦向敵人作了最後的鬥爭,表現了壹個革命者的偉大氣魄。他們的驚天地、動鬼神的朗誦聲,同誌們聽了精神振奮,敵人聽了膽戰心寒,這裏不妨再講壹個小故事:壹九四七年三月,黨中央從延安撤出,在向北轉移的路上,有壹支隊伍遭到了敵人嚴密的包圍,臨時隱蔽在壹個小山窪裏,經過五天五夜的苦戰,已是精疲力盡,彈盡糧絕,這時支隊長下了壹道命令:把剩下的手榴彈分配給戰士們,準備等明日天明,和敵人拼命。在這樣的時刻,支隊長多麽想再聽壹聽黨中央的聲音,向黨告別,於是他打開了壹架即將準備毀掉的三燈收報機,不壹忽兒出現了壹個女播音員的聲音:各位聽眾,在這次播音時間裏我們將播送毛澤東同誌的詞,緊接著壹個男性的聲音,以他飽滿的情緒、鏗鏘的音調開始朗誦: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那詩句充滿著樂觀的戰鬥的力量,給人以生的信念,鼓舞人們要活著,要戰鬥著,為了戰勝敵人,支隊長還沒聽第二首詞就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地宣布說:“同誌們!前令撤銷,剛才毛主席說了,槍在我們手中,我們就能戰勝敵人,我們不回到縱隊就不算好漢。”戰士們頓時精神奮發,信賴著剛才從電波裏傳來的朗誦之聲。這支隊伍終於設法越過了敵人的封鎖線,相互扶持著,向目的地勝利走去。 全國解放以後,詩歌朗誦運動繼承了它光榮的革命傳統,並且在黨的領導下,我國詩人、文藝工作者和廣大詩歌朗誦愛好者還大大發揚了這種傳統精神。在抗美援朝運動中,在土改、鎮反、三反、五反、反右派鬥爭運動中,在支援亞、非、拉美各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反對美帝國主義者的鬥爭中,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各項經濟鬥爭中,詩歌朗誦都起了密切、迅速、有力的配合和推動作用。在壹九六二年十壹月中國人民支持古巴兄弟英勇鬥爭,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的聲勢浩大的鬥爭中,詩歌朗誦的戰鬥作用更是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峰,在那段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裏,詩朗誦的聲音遍及街頭、廣場、學校、工廠和各種群眾集會上。北京剛剛開完首都各界人民支援古巴、反對美帝的群眾大會,不壹會兒,在廣播裏,在電視中就響起了支援古巴的詩歌朗誦之聲,而在十字街頭、天安門廣場上文藝工作者演出的節目裏,詩朗誦又成了壹項主要的內容。不幾日首都詩人們舉行了支援古巴詩歌朗誦大會,到會群眾通過詩人演員鏗鏘有力、愛憎分明的朗誦、激起了強烈的***鳴,特別是當詩人光未然朗誦他連夜趕寫出來的詩《鋼骨鐵膽》時,許多聽眾都緊握著拳頭,好像隨著這戰鬥的號角,越過高山越過大海,和英勇不屈的古巴人民壹起***同抗擊萬惡的美國強盜。接著,上海、天津、武漢、南昌、合肥、福州、哈爾濱、銀川等地都先後開展了支援古巴的詩歌朗誦活動。壹九六三年八月,在全世界人民反對美帝國主義迫害黑人的吼聲中,首都又舉行了支援黑人鬥爭詩歌朗誦會,我國許多著名詩人、演員和應邀參加朗誦會的許多外國詩人都用火焰般的詩句,表達了他們同仇敵愾,堅決支持黑人兄弟同美帝國主義進行鬥爭的決心和感情。詩歌朗誦會上的聲音,通過強有力的廣播,不僅傳遍我國每壹座城市、每壹個鄉村,也傳到了世界各國還在受苦受難的人民的心中,它代表了六億五千萬中國人民支持受壓迫人民鬥爭的心聲,也使我國人民進壹步認清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更加激發起對美帝國主義鬥爭的決心,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黨,熱愛世界無產階級革命。 詩歌朗誦,它既是對敵鬥爭的有力武器,同時它也是對廣大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壹代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產主義道德品質教育的有效工具:許多地方的文化宮、青年宮、少年宮、大、中學校舉辦的“毛主席詩詞朗誦會”、“革命詩歌朗誦會”、“革命烈士詩鈔朗誦會”、“向雷鋒學習詩歌朗誦會”、“憶苦思甜朗誦會”、“把青春獻給祖國詩歌朗誦會”、“我們是紅色接班人詩歌朗誦會”、“我愛我的紅領巾詩歌朗誦會”、……壹時數不清的名目繁多的朗誦會,深深吸引著廣大的青少年。有壹次,在壹個大學舉行的革命詩歌朗誦會上,當壹個演員剛朗誦完了李季同誌的詩《只因為我是壹個青年團員》,從臺下忽然傳到臺上壹張紙條,上面寫著:“親愛的演員同誌:我近壹個時期,正在為了和壹個女同學的友誼問題而情緒非常苦惱,但是在今天聽了妳們的朗誦以後,對照自己,實在感到太渺小了,謹向您保證,我今後壹定振作起來,學習詩中的石虎子那樣堅強、勇敢、熱愛集體、熱愛祖國。”還有壹個在農村的青年女社員在聽了壹首歌頌雷鋒的詩朗誦以後,第二天壹早就以急切的心情向我們訴說道:“同誌,我昨晚壹夜都沒睡著,翻來復去地在想著詩中的那壹句話‘自己活著,就是為了別人生活得更好’。而我過去想的老是縫紉機、收音機,和壹個舒適的小家庭,這不是壹個新中國青年應有的想法,我壹定要學習雷鋒同誌那種高尚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這樸素而深誠的表白,代表著千萬個青年聽眾的心情。 在北京、上海、合肥、太原等地還經常舉行“工人詩歌朗誦會”、“工人革命詩歌朗誦比賽會”。廣播電臺、作家協會、圖書館等單位,為了紀念某壹詩人,或者為了集中介紹當代某壹詩人的優秀作品,還曾舉辦過:“杜甫詩歌朗誦會”、“魯迅作品朗誦會”、“馬雅可夫斯基詩歌朗誦會”以及“賀敬之詩歌朗誦會”,還有在花園鄉農民舉行的賽詩會,少先隊員們在烈士墓前舉行的朗誦會,運輸工人在深山裏舉行的朗誦會,南京路上好八連在營房裏舉辦的朗誦會,防汛大軍在天津子牙河畔舉辦的賽詩會,在《大公報》社專門為財貿、商業職工舉行了朗誦會,許多少數民族兄弟在西藏、新疆、內蒙古、雲南等地區用自己的民族語言也在朗誦著革命的詩歌。這裏還值得壹提的是:去年四月《詩刊》社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組織了許多詩人、演員到北京郊區、紅星人民公社西紅門大隊舉行了壹次詩歌朗誦演唱會,舞臺就搭在壹個露天廣場上,雖然已過了清明,而天氣仍然很冷。但為了聽壹聽詩朗誦,不管天有多冷,社員們收工以後,吃過晚飯,換了壹件幹凈衣服加上壹件棉襖,拿著小板凳,遠的騎著自行車,從四面八方湧來了,三千多社員從八點開始壹直聽到十壹點多,始終氣氛熱烈、精神集中。朗誦會以後,有的社員說:“這些詩裏說的都是咱們農民的事情,對青年人太有幫助了,希望以後多來演出。”有壹位七十歲貧農出身的陳德龍老大爺激動地說:“這詩朗誦太好了,我們能聽懂又能記得牢。”他對《手拍胸膛想壹想》這首詩最感興趣。他又感慨地說:“好,這首詩是叫咱們不要忘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啊!”他壹邊說著壹邊竟把那首詩壹字不差地背誦了好幾句。 詩朗誦為五億農民服務的道路打開了,我們得出了這樣壹個結論:詩歌只要它的內容是革命的是反映現實的,只要它的思想感情可以和農民交流,只要它的語言可以為農民所理解,那麽詩歌朗誦不僅可以為農民所接受,而且隨著農村物質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將會受到更大的歡迎。 為了更好地發揮詩歌朗誦的藝術效果,近幾年來,廣大詩歌朗誦者們,在除了單人朗誦外,還別出心裁地創造了雙人朗誦、小組朗誦、集體朗誦、化妝朗誦、表演朗誦、配樂朗誦、配畫朗誦、雕塑朗誦、朗誦詩劇、火焰朗誦劇等等多種表現形式,詩歌經過有聲有色,有情有演的朗誦,更加豐富了它的感染力量,使人得到更深刻的印象,和更美好的藝術享受,同時在朗誦者準確地傳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語言技巧、表演方法上也都有了提高,朗誦的作品除了各種內容形式、風格的詩以外,還有散文、小說、寓言、劇本、報告文學、特寫等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 為了能經常滿足廣大群眾聽詩朗誦的需要以及能研究、探討朗誦工作中的壹些問題,許多地方都先後成立了朗誦組織。如:北京成立了話劇、電影演員朗誦研究小組,廣州成立了詩歌朗誦演唱工作委員會,許多地方的工人文化宮、青年宮、少年宮、俱樂部、文化館、學校都比較普遍地先後成立了朗誦團、朗誦隊、朗誦組。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南京等地的壹些專業表演單位還舉行了不定期的“星期朗誦會”、“朗誦座談會”、“朗誦觀摩會”“朗誦表演會”。為了培養訓練更多的朗誦人才,有些地方還開辦了朗誦訓練班、舉辦朗誦報告會等活動。這些群眾性的活動,是把我們革命詩歌廣泛流傳的好辦法。 隨著革命詩歌朗誦運動的大發展,廣大朗誦者需要得到更多更好的能夠適合朗誦的詩歌,許多群眾反映說:“我們愛詩、而我們更愛詩朗誦,正由於我們是那樣熱烈的喜歡聽詩朗誦,也因此使我們感到在生活中、在鬥爭中更需要詩了。”這也是對詩作者提出了壹項新的要求:希望能多寫出壹些從內容思想感情到語言形式都適合於朗誦的佳作,以滿足廣大群眾的需要,不僅能朗朗上口,而且朗誦起來有節奏、有音韻、生動、流暢、好聽、好懂、好記,既富有宣傳鼓動力,又富有藝術感染力,使人聽了,久久不忘,百聽不厭。如近年來的壹些好詩:《祖國頌》《三門峽——梳妝臺》《黃山松》《雷鋒之歌》《鋼骨鐵膽》《論“進攻性武器”》《戰鬥的最強音》《祝酒歌》《接近》《重返楊柳村》等等作品,都是深受聽眾歡迎的朗誦節目,並在群眾中廣為傳誦,但仍然適應不了形勢的需要和群眾的需要。盡管這樣,我們還是應該感謝詩人們在過去已作的許多有效的努力,如有些詩人在寫詩前就已考慮到了朗誦的效果,他們還特意地註上了“朗誦詩”“集體朗誦詩”“少先隊員朗誦詩”等等字樣。有些詩人雖然沒有這樣的註明,但朗誦起來仍然很好。上海、廣東、四川有些詩作者為了使詩歌能為更多的人服務,能使不會講普通話、或聽不懂普通話的人也能朗誦詩或聽懂詩,他們還根據地方語音的特點創造了“滬語朗誦詩 ”“粵語朗誦詩”“四川方言朗誦詩”等,這些新的創造又為詩歌百花園開辟了新的園地。詩人們說得好:“詩,只有通過朗誦,才能使自己的詩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和群眾結合,及時地聽取群眾的意見,受到群眾的檢驗,知道自己作品思想內容、語言、感情是否符合時代的精神,是否符合群眾的需要,哪些地方好,哪些句子不好,需要及時修改,……特別是對新詩來說也才能解決它的語言形式問題,使新詩真正成為群眾的、民族的、社會主義的新詩,所以詩人們就更加重視朗誦的意義。袁水拍同誌的《論“進攻性武器”》,第壹次發表在《光明日報》,後來他聽了壹位演員的朗誦後,有些句子為了適應朗誦的需要又作了修改,這樣《人民日報》在再度發表這首詩時,就是用了詩人第二次改後的稿子,果然朗誦起來效果更好。可以肯定地說詩歌朗誦事業的大發展,也促進了詩歌創作的民族化、群眾化以及它的數量與質量。詩歌需要朗誦就像歌曲需要演唱、劇本需要表演壹樣。詩歌和朗誦是壹對雙生兄弟,如果把詩比作上膛的子彈,那麽朗誦就是射手,詩歌只有通過朗誦才能更發揮出它的戰鬥力量。 詩歌朗誦工作近幾年來雖然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然而它畢竟還是壹項新的年青的藝術,還有許多問題等著我們去研究解決,許多工作等著我們去做。如:如何更好地配合黨在各個時期的宣傳任務?如何盡可能地滿足群眾對欣賞朗誦的需要?如何進壹步擴大朗誦演員的隊伍?如何培養訓練出更多的新的有水平的朗誦人才?專業人員如何對群眾業余朗誦組織給予輔導?如何進壹步擴大它的服務對象?如何更好地為農民服務?詩朗誦如何進壹步民族化、群眾化和表演形式的多樣化?如何提高朗誦的語言技巧與表演?對於各種不同內容、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詩應如何朗誦?如何吸收說唱藝術的經驗和舊詩吟詠的方法?……雖然問題很多,在今後工作中也會碰到壹些困難,但前途是光輝的,只要我們堅持為工農兵服務、為政治服務的方向,在黨的領導下,在詩人、演員、朗誦者的***同努力下,在廣大群眾的支持、關懷下,我們堅信,詩歌朗誦 ——這壹銳利的文藝武器,必定在我國革命事業中發揮出更大的戰鬥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