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應該是指“互文見義”。
具有以下形式的就是:
“互文見義”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處相應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避免重復用詞)
如:“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僅指牽牛星,亦指河漢女,“皎皎”不僅指河漢女,亦指牽牛星。兩詞互文見義。(避免啰嗦)
其中大類修辭手法包括:
比喻,比擬(又名比體,分為擬人、擬物),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襯托(反襯、陪襯),倒文,倒裝,叠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頂針、聯珠),對比,對偶(對仗、隊仗、排偶),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並提、合敘、合說);復叠錯綜,復合偏義,***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回文,降用,借代,設問。
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諧音,歇後,象征,鑲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覺、移就),跳脫,轉文,舛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