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潮州的民俗文化

潮州的民俗文化

潮州的民風民俗及文化

潮州民俗文化是在南楚巫覡文化的土壤與氣候中孕育綻放的。它反映了潮洲的民俗、民風,散發出濃郁的鄉土氣息。潮人的圖騰崇拜:自然神與祖神及英雄神崇拜,在潮人之文化心理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潮人信仰與民間神話中透露出“信巫鬼,重淫祀”,敬畏英靈之遺風。潮人儀式類的戲劇直接與祭禮儀式相關,甚至可以說它本身就是祭禮儀式的副產品。潮戲承襲了古儺之遺風“吹擊管鼓,郁香潔之。”潮人篤於戲曲之風,延及今人。

壹、潮州民風、民俗及民謠

潮州民間喜唱俗曲。其俗曲、民謠與當地的神話、戲曲、諺語、小說、燈謎等民間文藝壹樣,呈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與濃郁的鄉土氣息。作為民間口頭文學的歌謠,展現了潮州民俗藝術的豐蘊內涵。縱觀潮州歷代歌謠、童謠、詩歌、民謠,莫不涉及民風、民俗。歸其大要,可列為如下數類:

1.觀神送神中的儀式歌謠:如《請神歌》、《請神曲》。這是請神儀式歌之壹。“請神”又叫“觀神”,潮州婦女八月請阿姑神稱“落阿姑”,請神時要口唱歌謠。除了阿姑神之外,潮洲還有“藍飯神”、“墭腳神”、“竹筷神”、“筲箕神”、“蛤蟆神”等各類神,皆有其歌與表演形式。在《請神歌》與《請神曲》中,人們表達了對“大慈大悲”的南海觀音暜渡眾生的希望。有趣的是,如果“神”久請不來,人們便用對付自然的原始宗教儀式“巫術”,去催神、咒神,希望憑籍語言的力量去影響和制約神。

2.婚禮葬禮中的儀式歌謠:《出嫁前拜司命公》這首歌謠,表達了新婚女子祈求“配好君”,“富貴添才丁”和“富祿全”的願望。《出嫁前坐桌》、《青娘為眾人分菜肴》二首,則描述了潮洲婚姻儀式之特色。此外還有《新娘踏轎門》、《開轎門跨火煙》、《拜天地》和《攪泔缸》等各種儀式的歌謠。這些歌謠,形象地再現了新娘出嫁前之全過程。潮洲葬禮儀式的歌謠主要有《巡墳歌》等。

3.潮州的遊神歌謠:如《城內人遊神》:“城內人遊神,壹位老爺雙夫人,踢陀三夜日,頭殼冷眩眩”。這壹題材反映了潮人對英雄神的崇拜。詞中“老爺”指關羽,“三夜日”,則反映了遊神活動十分壯觀,持續達三天三夜。遊神內容豐富多彩,在遊神過程中穿插著舞蹈與遊藝活動。除了各地都有的龍舞、獅子舞之外,還有潮州地區獨有的布馬舞、蜈蚣舞、鱷魚舞、螯魚舞、鯉魚舞、駱駝舞、長頸鹿舞和雙咬鵝舞等。

4.民間故事歌謠:如民謠《聽見鑼鼓沖沖潮》,歌中陳述了民間文學中流傳的“陳三五娘”和《三國演義》中的“馬超戰張飛”之故事,以及當地流傳的“關爺帶二妃”之傳說。

《正月是新年》這首歌謠更具故事特點,它將神話、小說、戲曲、傳說中的人物、故事,溶於壹爐,逐月地分述,每月記壹故事。如記述了《荊釵記》、《破窯記》、《孟姜女》、《漢宮秋》、《昭君出塞》、《拜月亭》、《楚霸王》、《陳三五娘》、《梁祝》、《青瑣高義》等故事。

5.四季活動歌謠:如《十二月歌》,它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農民壹年到頭的繁重勞動與無衣無食的悲慘命運。全詩按季節的先後,逐月寫貧苦農民們的勞動和生活,將農民與豪紳的生活進行對比,如:“三月人布田,東村西村忙又忙,富人牛牯雙巴只(雙只),磽仔拖犁淚雙行。”

《正月鑼鼓鬧猜猜》,這是壹首敘事歌謠。它借鑒了《詩經·七月》的敘事手法,用十二個月的農事、節氣起興,以第壹人稱的口吻敘述了女主人公娶媳婦,惜媳婦,打媳婦,喪媳婦的經過。及其由喜到悲的心理變化過程。這種以季節的特征來襯托、渲染人物的內心感受的寫法很有特色。

6.宗教活動歌謠:如《求雨》,“善堂求雨天就知,胡躕壹響雨就來。戲請成,雨淫淫,戲在做,雨大倒,戲歇棚,雨就晴,戲做直,天出日。”表現對雨的虔誠:“雨仔霙霙,暫歇涼亭。婦人放尿,汙穢神明”。而流傳著的關於“雨仙爺”的神話,更是將雨奉為神明。

7.潮州風景歌謠:如《潮州風景好風流》:“潮州光景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州;廿四樓臺廿四樣,二只鉎牛壹只溜。”“到廣不到潮,枉費走壹遭;到潮不到橋,枉費走壹遭”。潮人尤引宋代歷史名橋“廣濟橋”而自豪。

8.民族繁衍與遷徙歌謠:如《高皇歌》,它描寫的是由京城遷徙到潮州的盤、藍、雷高皇們的出身史。據《後漢書·南蠻傳》記載,高皇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攻伐不克。乃招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賜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據說帝有畜犬,其毛五采,名曰盤瓠。盤瓠聞令之後,遂銜人頭獻於帝,“群臣怪而診之”,正是吳將軍之頭。帝大喜,但考慮盤瓠不可妻之以女,又無封爵之道,雖欲報答,而不知所宜,頗有難色。盤瓠忽作人聲道:妳將我放在金鐘之內,七日七夜就可變人。由於公主提前去看,結果盤瓠“乃是頭未變成人”。《潮州民間故事集成資料》中亦載此事,題為《畬族祖先的傳說》。“犬”,已成為潮人的圖騰動物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