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戲曲的詩句悲情的

關於戲曲的詩句悲情的

1. 描寫戲曲的古詩

1、宋·蘇軾《戲子由 》

原文選段:

宛丘先生長如丘,宛丘學舍小如舟。

釋義:

戲子的聲音有時候就像教書的先生拉的長長的,有時又像學舍壹樣小小的。

2、宋·韓淲《白日偶無客青山長對門》

原文選段:

人生等戲劇,袞袞徒區區。

釋義:

這人生就像戲曲壹樣,有起有伏,必定不是順暢的。

3、唐·白居易《琵琶行》

原文選段: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釋義:

曾經彈奏完曲子讓老師都佩服,化完妝周圍的藝妓都嫉妒我。

4、宋·蘇軾 《古意》

原文選段:

等為戲劇誰能先,我笑謂翁兒更賢。

釋義:

蘇軾追溯到事情的起始,笑向那“翁”問道:“同為戲劇到底是誰最早演習的?我笑對老翁說:‘還是兒子更賢於您!

5、唐·白居易《長恨歌》

原文選段: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釋義:

戲子舞女的鬢發已經白了,宮中的侍女也青春不再。

2. 形容戲曲的詩句

年代:現代 作者: 老舍

《贈河北梆子劇院躍進劇團》

全民齊躍進,戲曲奮爭先。

壯士劈山去,英雄攔馬前。

紅旗明曉日,粉墨好青年。

八月秦皇島,歌潮浪接天。

年代:唐 作者: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韻》

何事花前泣,曾逢舊日春。先皇初在鎬,賤子正遊秦。

撥亂幹戈後,經文禮樂辰。徽章懸象魏,貔虎畫騏驎。

光武休言戰,唐堯念睦姻。琳瑯鋪柱礎,葛藟茂河漘。

尚齒惇耆艾,搜材拔積薪。裴王持藻鏡,姚宋斡陶鈞。

內史稱張敞,蒼生借寇恂。名卿唯講德,命士恥憂貧。

杞梓無遺用,芻蕘不忘詢。懸金收逸驥,鼓瑟薦嘉賓。

羽翼皆隨鳳,圭璋肯雜瑉。班行容濟濟,文質道彬彬。

百度依皇極,千門辟紫宸。措刑非茍簡,稽古蹈因循。

書謬偏求伏,詩亡遠聽申。雄推三虎賈,群擢八龍荀。

3. 關於戲曲的古詩

戲子由

宋蘇軾

宛丘先生長如丘,宛丘學舍小如舟。

常時低頭誦經史,忽然欠伸屋打頭。

斜風吹帷雨註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従飽死笑方朔,肯為雨立求秦優。

眼前勃溪何足道,處置六鑿須天遊。

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

勸農冠蓋鬧如雲,送老齏鹽甘似蜜。

門前萬事不掛眼,頭雖長低氣不屈。

余杭別駕無功勞,畫堂五丈容旗旄。

重樓跨空雨聲遠,屋多人少風騷騷。

平生所慚今不恥,坐對疲氓更鞭棰。

道逢陽虎呼與言,心知其非口諾唯。

居高忘下真何益,氣節消縮今無幾。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別駕舊齊名。

如今衰老俱無用,付與時人分重輕。

4. 與戲曲有關的詩句

千斤話白四兩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寧輸後臺不輸前臺,只許藝高不許膽大。 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陽腔)、東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南麒北馬關外唐 不瘋魔不成活 臺上壹分鐘,臺下十年功 壹日不練自己知道,兩日不練同行知道,三日不練觀眾知道。 功夫練到家,上臺不怯場。

救場如救火。 唱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

臺上壹聲啼,臺下千人淚;臺上壹聲笑,臺下萬人歡。 有板有眼叫戲,沒板沒眼叫屁。

藝不離手曲不離口。 壹清二混三不見(無根底對付的結果是:第壹次尚可,第二次模糊,第三次忘沒了)。

飽打(吹)餓唱。 日月燈,雲霞帳,風雷鼓板,天地間壹場大戲; 湯武凈,文武生,桓文醜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教會徒弟,餓死師父。

只有狀元徒弟,沒有狀元師父。 無祖不立,無師不傳。

名師出高徒。 藝多不壓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學。 寧贈壹錠金,不傳壹句春。

(春:指行話) 寧給十吊錢,不把藝來傳。 藝人的肚兒,雜貨鋪兒。

藝高人膽大,膽大人藝高。 學到知羞處,方知藝不高。

拳不離手,唱不離口。 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後受罪。

打妳今朝有過,為妳將來成人。 要想學好藝,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當時就受氣。

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 玩藝兒是假的,精氣神兒是真的。

沒有君子,不養藝人。 練到老,唱到老,學到八十不算老。

壹遍功夫壹遍巧,壹遍拆洗壹遍新。 只許人家不聽,不許自己不行。

指任何事情都得下壹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 藝多不壓身,藝高人膽大 百日笛子千日簫,小小胡琴拉斷腰 若要戲路通,全靠幼時功 不練三冬兩夏,哪能學會唱、念、做、打? 壹臺無二戲,救場如救火。

勤學通百藝,苦練出真功。 藝術是件寶,不學得不了. 嘴上沒有功,吐字聽不清。

臺上壹張口,便知有沒有。 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頭唱是肉。

四、五人能當千軍萬馬, 十幾步能走海角天涯。 私下練,臺上見。

以熟為巧,以巧為妙。 知戲文戲理,才能唱出好戲。

好花得綠葉配,好角得眾人扶。 臺下靜,聲小也能聽得清。

臺下動,聲音再大也沒用。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壹臺戲得合手,不合手戲準丟。 有勁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戲上. 腔好唱,味兒難磨。

字不清,唱不明。 字不正聽不清,腔不回不中聽。

要想藝深,就得用心。 慢板要緊,快板要穩,散板要準。

演員上了臺,壹步值千金。 壹我壹站,壹動壹轉,壹走壹看,壹扭壹翻,壹擡壹閃,壹 坐壹竄,照顧四面八方,要叫人人看見。

眼大無神,廟裏泥人。 笑不露齒,行不動裙。

神不到,戲不妙。 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唱戲不動情,看戲不同情。

欲前先後,欲進先退,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慢要松,緊要繃,不緊不慢才算功。

手到眼到,眼到手到。 站有站相,坐有坐樣。

凈行要撐,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當中。 蘭花手,荷葉掌,握拳如鳳頭。

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難分。 忙而不亂,慢而不斷。

百藝不如壹精。 要想戲路通,全靠幼時功。

閑著練,忙著用。 藝要會,得挨累。

臺上壹現,臺下十年. 唱戲碰了釘,才知藝不精 力不磨得銹,腿不練得皺, 有狀元徒弟,沒狀元師傅。 慢功出巧匠。

念書要講,種地要耪,學藝要想。 壹天不練就回,兩天不練就生,三天不練就沒。

後臺象綿羊,前臺如猛虎。 戲無情不動人,戲無理不服人,戲無絕不驚人. 見山如山在,看水如水流。

心跟神合,神跟貌合,貌跟形合。 先看壹步走,後聽壹張口。

好戲把人唱醉,壞戲把人唱睡。 早扮(戲)三光,晚扮(戲)三慌。

神在兩眼,情在臉面。 站如亭亭玉樹,行如風送落葉。

內練壹口氣,外練筋骨皮.。

5. 關於“戲劇”的詩句有哪些

1、魏帝縫囊真戲劇,苻堅投棰更荒唐。——唐 杜牧《西江懷古》

釋義反觀歷史中,魏國如戲劇壹般的戰略,更有苻堅投棰這樣荒唐的戰略。

2、等為戲劇誰能先,我笑謂翁兒更賢。—— 宋 蘇軾 《古意》

釋義蘇軾追溯到事情的起始,笑向那“翁”問道:“同為戲劇到底是誰最早演習的?我笑對老翁說:‘還是兒子更賢於您!

3、齊紈未足時人貴,壹曲菱歌抵萬金。——宋 張籍《酬朱慶余》

釋義盡管有許多別的姑娘身上穿著齊地出產的精美綢緞做成的衣服,卻並不值得世人看重,唯有這采菱女的壹曲歌才值千金。

4、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唐 白居易《長恨歌》

釋義曾經彈奏完曲子讓老師都佩服,(彈得好),化完妝周圍的藝妓都嫉妒我(美)

5、念白抑揚含頓挫,唱腔委婉透激昂。——《七律·贊京劇》

釋義在戲曲中停頓抑揚頓挫,唱腔委婉中又透露出堅定。

6、壹官聊戲劇,三徑肯荒蕪。——宋 陳棣《挽江公三首》

釋義假如壹個官開始聊起了戲曲,那麽在他管理的地區三徑之內肯定是荒蕪的。

7、人生等戲劇,袞袞徒區區。——宋 韓淲《白日偶無客青山長對門》

釋義這人生就像戲曲壹樣,有起有伏,必定不是順暢的。

8、全民齊躍進,戲曲奮爭先。——現 老舍《《贈河北梆子劇院躍進劇團》

釋義全民壹起加油,那麽戲曲就會有大進步。

9、宛丘先生長如丘,宛丘學舍小如舟。——宋 蘇軾《戲子由 》

釋義戲子的聲音有時候就像教書的先生拉的長長的,有時又像學舍壹樣小小的。

10、風格只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唐 李群玉《同鄭相並歌姬小飲戲贈》

釋義這樣的風格應該是在天上才有的,這種歌聲存在世間並不合理。

6. 描寫戲曲的古詩

1、《七律·贊京劇》現代詩人張金銘原文:念白抑揚含頓挫,唱腔委婉透激昂。

譯文:在戲曲中停頓抑揚頓挫,唱腔委婉中又透露出堅定。2、《偈頌壹百零四首?其壹》宋代詩人釋紹曇原文:本是儒家閑戲劇,剛言漏泄祖師機。

譯文:原本是讀書人家閑來作的戲曲,剛剛卻泄露了祖師的心思。3、《琵琶行》唐代詩人白居易原文: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譯文:輕輕地攏,慢慢地撚,壹會兒抹,壹會兒挑,初彈《霓裳羽衣曲》接著再彈《六幺》。4、《古意》宋代詩人蘇軾原文:等為戲劇誰能先,我笑謂翁兒更賢。

譯文:蘇軾追溯到事情的起始,笑向那翁問道:“同為戲劇到底是誰最早演習的?我笑對老翁說:‘還是兒子更賢於您!5、《西江懷古》唐代詩人杜牧原文:魏帝縫囊真戲劇,苻堅投棰更荒唐。譯文:反觀歷史中,魏國如戲劇壹般的戰略,更有苻堅投棰這樣荒唐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