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短片文言文遊記

短片文言文遊記

1. 簡短的寫景記遊文言文

冒雨循流,西折二裏,壹溪自西北來合,其勢愈大。渡溪而西,溯而西北行,三裏,入凈名寺。雨益甚,雲霧中仰見兩崖,重巖夾立,層疊而上,莫辨層次。衣履沾透,益深窮西谷,中有水簾谷、維摩石室、說法臺諸勝。二裏,至響巖。巖右有二洞,飛瀑罩其外,余從榛荊棘莽中履險以登。其洞壹名龍王,壹名三臺。二洞之前,有巖突出,若露臺然,可棧而通也。出洞,返眺響巖之上,壹石側耳附峰頭,為“聽詩叟”。又西二裏,入靈巖。自靈峰西轉,皆崇巖連幛,壹開而為凈名,壹璺直入,所稱壹線天也;再開而為靈巖,疊嶂回環,寺當其中。

摘自《徐霞客遊記》

2. 求壹篇初二的文言文遊記

鈷鉧潭在西山西(1)。其始蓋冉水自南奔註(2),抵山石,屈(3)折東流;其顛委勢峻(4),蕩擊益暴(5),嚙其涯(6),故旁廣而中深,畢至石乃止;流沫成輪(7),然後徐行(8)。其清而平者且十畝余,有樹環焉,有泉懸焉(9)。

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遊也(10),壹旦款門來告曰(11):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12),既芟山而更居(13),願以潭上田貿財以緩禍(14)。

予樂而如其言。則崇其臺(15),延其檻(16),行其泉,於高者而墜之潭(17),有聲潀然(18)。尤與中秋觀月為宜(19),於以見天之高、氣之迥(20)。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21)?非茲潭也歟?

3. 給幾篇經典文言文文言文

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

自余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 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 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裏,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 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壹。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土婁)為類。悠悠乎與灝氣 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 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 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誌。

是歲元和四年也。

譯文:

自從我成了被貶受辱的人,居住在這個州裏,經常驚恐不安。在那空閑的時候,就緩步地行走,漫無目的地遊歷,天天與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無論多遠沒有不到的;壹到就撥開茅草坐下,倒出壺裏的酒來盡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著睡覺,睡著了作起夢來,心中想到哪裏,夢也做到那裏;醒來後即起來,起來後即回家。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水有奇異姿態的,都為我所擁有、欣賞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為坐在法華西亭,嘹望西山,才開始指點著它並稱道它的奇異。於是令仆人,渡過湘江,沿著染溪,砍伐叢生的草木,焚燒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處才停止。然後,我們攀援著登上山去,伸開兩腿坐下,觀賞風景,只見所有幾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墊下面。它們的高高下下的形勢:山峰高聳,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裏內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種種景物聚集、縮攏在壹塊,沒有能夠逃離、隱藏在視線之外的;青山白水互相纏繞,視野之外的景物與高天相連,向四面眺望都是壹樣。然後知道這座山的卓然聳立,不與小丘同類。心神無窮無盡地與天地間的大氣融合,沒有誰知道它們的邊界;無邊無際,與大自然遊玩,不知道它們的盡頭。拿起酒杯來倒滿酒,喝醉得身子傾倒,不知道太陽落山了。昏暗的晚色,從遠處來臨,來了就什麽也看不見了,但還不想回家。心神凝住了,形體消散了,與萬物暗暗地融合為壹體。然後才知道我以前的遊覽不能算做遊覽,真正的遊覽從這壹次才開始。所以為這次遊覽寫了篇文章作為記述。

這年,是元和四年。

賣油翁》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壹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翻譯:

陳堯咨擅長射箭,當時世上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憑著這壹點自誇。壹次,他曾在自家的園圃裏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挑著的擔子,站在壹旁,不在意地斜著眼看他,久久地不離去。老翁見到陳堯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過微微地點點頭贊許這情況。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壹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康肅公問道:“妳也會射箭嗎?我射箭的本領不也很精湛嗎?”老翁說:“沒有什麽別的奧秘,只不過是手熟罷了。”康肅公聽後憤憤地說:“妳怎麽敢輕視我射箭的武藝!”老翁說:“憑著我倒油的經驗就可懂得這個道理。”於是老翁取過壹個葫蘆立放在地上,用銅錢蓋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進葫蘆,油從銅錢的孔中註進去,卻不沾濕銅錢。老人說:“我這點手藝也沒有什麽別的奧秘,只是手熟罷了。”陳堯咨見此,只好笑著將老翁打發走了。

4. 求壹篇遊記類的古文要自創的

櫻花園遊記濤濤八年春(2012年5月9日),吾與梓諾策遊,約午時。

課畢,吾駐於二教。諾出,頭戴環檐圓頂帽,身穿素底黑邊長襯衣,下著橘色綾褶淺紗裙。

腰挎布包,長發披肩,素雅之中襯著嫵媚。 吾與諾攜出於大黑石校門,便見車來,上車。

僅十分至雙臺溝(正常25分鐘)。倒乘旅順北路,恰巧兩座余,駢坐相談,甚歡。

炷香時分,到櫻花園。其間暢通無阻,順至未歇。

自小丘西行入園,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翠叢中櫻花映發,疊疊片片,泠泠熠熠,花香四溢,落櫻繽紛。

以午未食,遂坐於磐石之上,櫻花樹下,相綿而食。酒足飯飽,相擁拍照。

笑看老嫗花下POSE,喜聞靚女Cosplay。櫻園轉畢,泉旁留影,循崖登壩,相顧於大湖。

壩上映湖而照,執櫻花餵魚食之。 猝爾暗意壹生,翻墻走壁,穿林下山,躑躅青莽,下至湖邊。

相坐於枯木,望湖面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執木釣魚,吾與諾訴小五年,相嘆惋。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壹癩蛤蟆;又有蜂鳥降至,呼風喚雨,飛繞環間,吾倆當場嚇尿。

不覺夕陽將至,晚霞映於湖面,碎碎粼粼,美暈猶存。相扶上山而行,路見綠花,奇之,似四葉草。

返途迷路,遇壹善良大叔,開大豐田吉普載至車站,幸哉。 行至旅順新瑪特,五層餐飲,思粥粥至,飽餐壹頓。

夜色降臨,諾於廣場載舞,又摸金毛大犬。相笑而歡,打車歸校,於夜色相擁,環操場而行。

十時許,歸宿,畢。 琛叔慨之:運之所至乎?情之所致乎?。

5. 求兩篇文言文遊記老師要我們多看文言文遊記但我找不到b 愛問知

《遊釣臺記》 清?鄭日奎 釣臺在浙東,漢嚴先生隱處也。

先生風節,輝映千古,予夙慕之。因憶富春、桐江諸山水,得藉先生以傳。

心奇甚,思得壹遊為快。顧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遊也。

然以為遊,則亦遊矣。舟發自常山,由衢低嚴,凡三百余裏,山水皆有可觀。

第目之所及,未暇問名,頷之而已。惟誡舟子以過七裏灘必予告。

越日,舟行萬山中,忽睹雲陸雙峰,嶄然秀峙,覺有異,急呼舟子曰:“若非釣臺耶?”曰:“然矣。”舟稍近,迫視之。

所雲兩臺,實兩峰也;臺稱之者,後人為之也。臺東西躊,相距可數百步。

石鐵色,陡起江幹,數百仞不肯止。 巉巖傲睨、如高士並立,風致岸然。

崖際草木,亦作嚴冷狀。樹多松,疏疏羅植,偃仰離奇各有態。

倒影水中,又有如遊龍百余,水流波動,勢欲飛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

意當日垂綸,應在是地,固無登峰求魚之理也。故曰:“峰也而臺稱之者,後人為之也。”

山既奇秀,境復幽蒨。 欲艤舟以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強。

因致禮焉,遂行。於是足不及遊,而目遊之。

俯仰間,清風徐來,無名之香,四山颶至,則鼻遊之。舟子謂灘水佳甚,試之良然,蓋是即陸羽所品十九泉也,則舌遊之。

頃之,帆行峰轉,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細繹其峰巒起止、徑路出沒之態,倘恍間,如舍舟登陸,如披草尋磴,如振衣最高處,下瞰群山趨列,或秀靜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雲臺諸將相,非不傑然卓立,覺視先生,悉在下風,蓋神遊之矣。

思微倦,隱幾臥,而空蒙滴瀝之狀,竟與魂魄往來,於是乎並以夢遊,覺而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勞以酒,細詢之曰:“若嘗登釣臺乎?山之中景若何?其上更有異否?四際雲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悉之,於是並以耳遊。

噫噫,快矣哉,是遊乎! 客或笑謂:“鄭子足未出舟中壹步,遊於何有?”“嗟乎,客不聞乎?昔宗少文臥遊五嶽,孫興公遙賦天臺,皆未嘗身歷其地。 余今所得,較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為遊,則亦遊矣。”

客曰:“微子言,不及此。”雖然,少文之畫,興公之文,盍處壹焉以謝山靈!余竊愧未之逮也,遂為之記。

遊三遊洞記 清?劉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陸行二十裏,瀕大江之左,所謂下牢之關也。 路狹不可行,舍輿登舟。

舟行裏許,聞水聲湯湯,出於兩崖之間。復舍舟登陸,循仄徑曲以上。

窮山之巔,則又自上縋危滑以下。其下地漸平,有大石覆壓當道,乃傴俯徑石腹以出。

出則豁然平曠,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廣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為三門,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廚,左室如別館。其中壹石,乳而下垂,扣之,其聲如鐘。

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雜以土,撞之則逢逢然鼓音。

背有石如床,可坐。予與二三子浩歌其間,其聲轟然,如鐘磬助之響者。

下視深溪水聲涔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尋其下有徑薪采者行歌縷縷不絕焉。 昔白樂天自江州司馬徙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適自通州將北還,樂天攜其弟知退,與微之會於夷陵,飲酒歡甚,留連不忍別去,因***遊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

其後,歐陽永叔及黃魯直二公皆以擯斥,相繼而履其地,或為詩文以紀之。予自顧而嘻,誰擯斥予乎?誰使予之流離至於此乎?偕予而來者,學使陳公之子曰伯思、仲思,而陳公以守其官未能至。

然則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樂天、微之輩,世俗之所謂偉人,能赫然取名位於壹時,故凡其足跡所經,皆有以傳於後世,而地得因人以顯。雖然,山川之勝,使其生於通都大邑,則好遊者踵相接也。

顧乃置之於荒遐僻陋之區,美好不外見,而人亦無以親炙其光。 嗚呼!此豈壹人之不幸也哉!”。

6. 求有關於山水遊記的文言文短文,有翻譯和註釋

小石潭記 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

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編輯本段]註釋 1從:自,由 。

2.小丘:在小石潭東面。 3.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4.篁(huáng)竹:竹林。 5.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環相碰發出的聲音。

佩與環都是系在腰上的玉質裝飾品。鳴:發出聲音。

(倒裝句:賓語前置) 6.樂:意動用法,單字翻對……感到樂,句中則譯為感到快樂。 7.取:這裏指開辟。

8.下:(名詞作狀語)向下,往下。 9.見:看見 10.水尤清冽 泉水格外清涼。

尤:格外。冽:涼 11.全石以為底:(小石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以為:把……作為(此句為倒裝句“以全石為底”)。為:作為 12.近岸:靠近岸的地方。

近,靠近。 岸,岸邊. 13.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

卷,彎曲 14.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成為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

嶼:小島。嵁:不平的巖石。

巖:磐石。 15.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cēn cī)披拂:青翠的樹,翠綠的藤蔓,遮掩搖擺,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16.可百許頭:大約有壹百來條。可:大約。

許: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 17.皆若空遊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遊動,什麽依靠都沒有(好像水都沒有)。

1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照在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

布:照映,分布。澈:通假字,現在寫作“徹”。

19.佁然不動:(魚影)靜止地壹動不動。佁(yǐ)然,呆呆的樣子。

20.俶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遊去了。俶(chù)爾,忽然。

21.往來翕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

22.鬥折蛇行,明滅可見:看到溪水像北鬥七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鬥:像北鬥星那樣(名詞作狀語);蛇:像蛇那樣(名詞作狀語)。

23.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

差:交錯。 24.不可知:不能夠知道。

25.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qiǎo chuàng)幽邃:四面都是翠竹,綠樹環繞。寂靜寥落,空無壹人,感到心情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

淒:(使動用法)使……感到淒涼。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寒透。

26.以其境過清:因為它的環境過於淒清。以,因為。

清:淒清。 27.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可以長時間停留,於是題完字便離開了。

居:停留。之:代遊小石潭這件事。

去:離開。 28.吳武陵:信州(今重慶奉節壹帶)人,唐憲宗元和初進士,因罪貶官永州,與作者友善。

29.龔古:作者朋友。 30.宗玄:作者的堂弟 31.隸而從者:跟著同去的。

隸:跟隨。而:表並列。

從:跟隨,動詞。 32.小生:年輕人。

生,長輩對晚輩的稱呼。 33.伐:砍 34.道:小路 35.尤:格外 36.清:清澈 37.洌: 清澈 38.以:而 39.為:成為 40.卷:彎曲 41.以:因此 42.為:成為 43.翠蔓:翠綠的藤蔓 44.差:不齊 45.下:到 46.澈:澄澈 47.樂:玩樂 48.西南:向西南 49.明滅:時隱時現 50.可:大約 51.環:環繞 52.寂寥:靜悄悄的樣子 [編輯本段]譯文 從小丘向西行走壹百來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像玉佩玉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我的心裏對此感到高興。

砍倒竹子,開辟道路,向下走看見壹個小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成為水中高地,成為小島嶼,成為不平的巖石,成為小石壘,各種不同的形狀。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有壹百來條魚,都好像在空中遊動,什麽依靠也沒有。

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有時呆呆地壹動也不動;有時卻忽然向遠處遊去。往來輕快敏捷的樣子,好像在與遊人相互嬉戲。

向水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鬥星那樣曲折,像蛇前行那樣蜿蜒,時隱時現。兩岸的地勢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

我們坐在水潭旁邊,四面有竹子和樹木圍繞,寂靜空寥,沒有壹人,感到心情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氣息。因為這裏的環境過於淒清,不能長久地停留,於是我記下當時的情景就離開了。

同遊的人,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壹起去的有姓崔的兩兄弟,壹個恕己,另壹個奉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