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文言文(11篇)1.《論語》
①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譯:有人說:“禮的作用,貴在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恰當。過去聖明君王的治理國家方法,可貴的地方就在這裏,無論事大事小,他們都能以禮來衡量,以做得恰當為目的。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為了求得恰當而壹味地求恰當,而不用壹定的規矩制度去加以節制,也是不行的。”(和:適合,恰當好處。先王:前代君王。斯:此。由:遵循。節:制約、節制。)
②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譯:孔子說:“用政法來教導,用刑罰來整頓,老百姓只會暫時免於罪過,卻沒有羞恥之心。用道德去教化百姓,用禮教來制約他們,老百姓不但有羞恥之心,而且人心歸服。(道:同“導”,引導。政:相當於現在的行政手段。齊:規範整治。免:免罪,免刑。格:來,引申為歸服,向往。)
③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譯:孔子說:“壹個人沒有仁愛之心,遵守禮儀有什麽用?壹個人沒有仁愛之心,禮樂又有什麽用?”
④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譯:孔子說:“不懂得命運,沒有可能成為君子;不懂得禮,沒有可能處身立世;不懂得分辨人家的言語,沒有可能了解別人。”
⑤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壹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譯:顏淵問什麽是仁德。孔子道:“約束自己,使言語行動都回復到傳統的禮所允許的範圍,就是仁。壹旦能約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禮,天下的人都會稱許妳是仁人。實踐仁德,全在於自己,難道還靠別人嗎?
⑥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
譯:樊遲問什麽是仁。孔子說:“愛護他人。”又問什麽是智。孔子說: “善於識別他人。”
⑦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譯:樊遲還不理解。孔子說:“把正直的人提拔出來,使他們的地位在邪惡的人之上,能夠使不正直的人正直。(錯:通“措”。安放,安置。枉:不正。)
⑧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譯:有仁德的人,是自己想有所成就同時也使別人有所成就,自己想諸事通順的人。能從身邊的事選擇例子推想開來, 可算是實行仁德的方法了。
⑨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2013年)
譯:聰明人不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憂慮,勇敢的人不畏懼。
⑩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沈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⑾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寡人之於國也《孟子》)(必修3)
3.(勸學《荀子》)(必修3)
5.(《蘭亭集序》王羲之)(必修2)
6.(《滕王閣序(時維九月……聲斷衡陽之浦)》王勃)(必修5)
7.(《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李白)(選修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9.(《阿房宮賦》杜牧)(選修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10.(《遊褒禪山記(於是予(余)有嘆焉……此予(余)之所得也)》)王安石)(必修2)
11.(《赤壁賦》蘇軾)(必修2)
二.詩詞曲(22篇)
1.(氓《詩經》)(必修2)
2.(《短歌行(對酒當歌)》曹操)(必修2)
3.(《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陶潛)(必修2)
4.(《春江花月夜》張若虛)(選修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5.(《山居秋暝》王維)
6.(《積雨輞川莊作》王維)(選修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7.(《蜀道難》李白)(必修3)
8.(《夢遊天姥(mǔ)吟留別》李白)(選修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9.(《登高》杜甫)(必修3)
10.(《登嶽陽樓》杜甫)(選修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11.(《琵琶行》白居易)(必修3)
12.(《錦瑟》李商隱)(必修3)
1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選修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14.(《望海潮(東南形勝)》柳永)(必修4)
15.(《雨霖鈴(寒蟬淒切)》柳永)(必修4)
16.(《念奴嬌(大江東去)》蘇軾)(必修4)
17.(《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必修4)
18.(《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必修4)
19.(《書憤》陸遊)(選修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20.(《永遇樂(千古江山)》辛棄疾)(必修4)
21.(《揚州慢(淮左名都)》姜夔)(選修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22.(《沁園春(獨立寒秋)》毛澤東)(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