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的《飛鳥集》中有壹句話: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第壹次讀這句話就很是觸動,每個人生來都不是壹帆風順的,就像是壹艘駛向遠方的船,壹路上風吹雨打,沿途遇到的波浪或大或小,都要悉數承受。
有人承受不了這份痛楚,在那個不曾到來的明天之前猝然離去;有人帶著壹身傷痛壹路高歌,疲憊之間看見朦朦朧朧的壹星光亮。 被稱為“知青詩魂”的食指就是後者。
他對於詩歌創作的喜愛與這份喜愛背後所受到的傷痛,就像他身體裏的冰與火,冰火不能相融,因此他痛苦,他瘋癲,他癡狂。
在他最無力的時候,得到了最大的殊榮, 在精神病院得到詩歌最高獎 ,說來令人安慰卻又莫名悲哀,為他所得同時哀他所得,他得到了世人對他詩歌的肯定,也擁有別人不曾擁有的傷痛。
1948年,食指出生,他本名郭路生,名字的由來也是很有意義,因他的母親在行軍路的時候突然腹痛,隨後去醫院生下他,所以取名“路生”。
食指的父母都是文化人,在文學單位工作,母親閑暇之時喜歡看書,從小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成長,食指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從小便接觸詩歌,壹有時間就去書店讀書,可以說他的童年有壹大半的時間是在書店裏度過的,家中也擺滿了他的書籍。
食指的學習成績壹直很好,在班級裏壹直名列前茅,只是後來,成績壹直很好的食指卻因為心裏壓力太大,過於緊張,在中考時發揮失常。
他的母親也說, 郭路生太單純敏感,所以極易受創,但是他又有著鋼鐵意誌。 在等待高中錄取結果的時候,他心裏很是忐忑,最後得知沒有被錄取,他壹夜之間頭發白了,這對他來說算是人生中的第壹個大的打擊。
這次雖然是壹次挺大的打擊,但是也推開了詩指走向詩歌世界的大門。
在沒有被錄取後,他創作出了完整意義上的第壹首詩《波浪與海洋》,從此以後文思泉湧,他正式的邁進了詩歌世界,接連創作出了其他兩首詩,並稱為《海洋三部曲》。
本以為命運開夠了玩笑,壹次中考失利對食指的打擊就很大了,那麽這之後的事情可以說是命運的鞭打。
1968年,食指開始下鄉插隊,不得不承認,詩人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可能是壹剎那的碰撞產生了難以磨滅的火花,在他即將踏上火車離開生他養他的家鄉的那壹刻,他的心中壹股強烈的不舍之情,對這個地方滿滿的留戀,他寫下了《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好的詩歌都是令人觸動的,這首詩在當時的下鄉知青間廣為流傳,他們讀到了作者的不舍,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舍。
1971年,這是壹個轉折點,食指在這壹年入伍,很少有人明確的知道這壹年的食指發生了什麽,只是大概的知道他邂逅了壹段無果的愛情,也是這段無果的愛情,徹底改變了食指。
他說: “女孩子把我毀了,我都不知道怎麽回事,心裏燃起了火。慢慢的,化為詩。詩出來了,火就沒了。” 以前勤快外向的壹個人變得整日沈默不語,只知道抽煙,抽最便宜的煙,將所有的補貼都用來抽煙。
就在第二年, 他被診斷出患有精神分裂癥,這其中的原因有那段註定是悲劇的愛情,有當時 社會 上各方面的壓力,還有其他未被指出的原因。
患有精神分裂後的食指 時而清醒時而瘋癲, 他的病情反反復復,受到外界的刺激就會變得瘋癲,神誌不清。在他清醒的那段時間,他迎來了人生的第壹次婚姻,此時清醒的他是幸福的,擁有著正常人有的婚姻幸福感,他寫出了《有這樣的婚禮》,來紀念他的婚姻。
只是這樣的幸福並沒有持續很久,幾年之後,食指再次陷入精神的夢魘,他的婚姻也在這樣令人窒息的日子裏宣告結束。 精神問題越來越嚴重的食指不得不住進醫院 。
在精神病福利院的日子就這樣展開了, 在這裏壹待就是十二年 。即使精神病福利院這個地方像是困住了食指,但在這裏食指是自由的,從未有過的自由,不用顧及外人的感受,他只是壹個熱愛詩歌的人罷了。
在福利院的日子,他從未停止過創作,他努力讓自己保持著清醒,做壹些簡單的體力勞動,日復壹日的重復著單調的生活。
在這期間很多喜歡食指詩歌的人都會來拜訪,所有來拜訪的人離開的時候無壹不動容,他的壹位詩迷說道,如果有人見到了食指卻還無動於衷,那他壹定是不夠熱愛詩歌。是的,熱愛詩歌的人看到為詩歌如此癡狂的人內心怎麽能毫無波瀾。
上天對食指是有壹點眷顧的,在福利院的時間裏,他 遇到了下半生的知音翟寒樂, 也是這位知音成就了他下半生的愛情。
他們兩個人是惺惺相惜的,她懂他,這三個字就足夠了,寒樂不顧世俗的眼光與食指結婚,即使是住在十幾平的小房子裏,他們也是幸福的。
翟寒樂也是食指的詩迷,她同樣愛好文學,喜歡壹切浪漫的文字,第壹次讀到食指的詩,她深受震撼,她踏進了福利院,也踏進了食指的世界。
縱使婚後是清貧的生活,她也壹心壹意的陪在食指身邊,也就是這樣讓人安心的陪伴,食指逐漸變得平靜,他開始安靜的創作,過著平淡卻又悠閑有規律的晚年生活。
瘋癲了半生的食指不曾想過,他的詩歌會有這樣的力量,在那個時候,朦朧詩開始走向文壇,而食指就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
後來被我們熟知的詩人北島,可以說他走向詩歌的啟蒙者就是食指,是食指的詩歌震撼了他的內心,第壹次聽到食指的詩歌,他受到了強烈的觸動,此後愛上詩歌。
後來,北島回憶當時說: “郭路生寫出了他們壹代人的 情感 與經歷,他的詩如輕撥琴弦,壹下子觸動了某根神經。” 以致在北島後來的創作中,都隱約可見食指詩歌的影子。
在精神病福利院的時間是食指創作的爆發期 ,他首次用食指這個筆名發表詩歌。
說到這個名字,他說有兩個含義,壹是母親姓石,有“石之子”的意思,二是詩人都是受大眾審判的,有太多的人在背後指指點點,他用指點的食指作為自己的動力,堅信那些話影響不了壹個正直的詩人。
事實證明他做到了,2001年, 他同已逝世的海子壹起獲得了人民文學詩歌獎,是那個時候詩人的最高殊榮。
小結:
國家不幸詩家幸,詩人不幸詩歌幸。很多人說,食指壹生的不幸摧毀了他也成就了他,與其說是他的不幸成就了他,不如說是他自己成就了自己,因為他始終不曾放棄。
人民文學詩歌獎給食指的頒獎詞是: 他在他的時代裏,獨立承擔了壹位大詩人所應承擔的。 如果說海子是極端的,那食指就是堅韌的,在不被上帝眷顧的日子裏,他沒有自怨自艾,用盡所有力氣,只為擁抱屬於他靈魂的詩歌。
他也曾迷茫,也曾困惑,甚至絕望,在那段渾渾噩噩的時光中,他的精神失去了控制,他的詩魂卻從未變過,那是與生俱來的熱愛,不被任何人任何事所控制的,是屬於他自己的獨壹無二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