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詩歌中,鴻雁壹般比喻情人間傳遞書信的使者。最早是在《詩經》裏出現的這個寓意,然後,後人多采取這個寓意。
盡管是在詩歌最盛的唐朝,詩人們還是以《詩經》中的多數意象做比。
舉例:春江花月夜中“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即使這個寓意。
翻譯是:天空廣袤,連善於長飛的大雁都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世界,連善遊的魚龍也只能掀起壹層層波紋卻遊不到妳的身邊,我又怎麽能和妳相會呢。
這裏以鴻雁、魚龍與自己渴望夫妻團聚的急切心情相比,就更顯出了思婦的離愁之深。
擴展資料:
鴻雁可以以物喻人,喻意鴻雁孤高的形象。
俗世詞《蔔算子》裏壹句“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壹句是此意。
翻譯是:周圍是那麽寧靜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又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壹只孤單飛過天穹的淒清的大雁。
鴻雁是壹種候鳥,秋來南去,春來北遷,這與流民被迫在野外服勞役,四方奔走,居無定處的境況十分相似。鴻雁長途旅行中的鳴叫,聲音淒厲,聽起來十分悲苦,使人觸景生情,平添愁緒。所以以之起興,是再貼切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