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雞鳴的詩句

關於雞鳴的詩句

1.推薦幾首關於“雞鳴”的詩句

1. 《女曰雞鳴》

先秦:佚名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翺將翔,弋鳧與雁。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禦,莫不靜好。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2. 《雞鳴》

先秦:佚名

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

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

3. 《江城子·醉來長袖舞雞鳴》

金朝:元好問

醉來長袖舞雞鳴,短歌行,壯心驚。西北神州,依舊壹新亭。三十六峰長劍在,星鬥氣,郁崢嶸。

古來豪俠數幽並,鬢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編簡為誰青?壹掬釣魚壇上淚,風浩浩,雨冥冥。

4. 《雞鳴歌》

未知:佚名

東方欲明星爛爛,汝南晨雞登壇喚。

曲終漏盡嚴具陳,月沒星稀天下旦。

千門萬戶遞魚鑰,宮中城上飛烏鵲。

5. 《登飛來峰》

宋代: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2.關於雞鳴的詩句

雞鳴

作者:佚名 (先秦)

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

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

《雞鳴》始見於《宋書》卷二十壹《樂誌》之三

雞鳴高樹巔,狗吠深宮中。蕩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刑法非有貸,柔協正亂名。黃金為君門,璧玉軒闌堂;上有雙樽酒,作使邯鄲倡。劉王碧青甓,後出郭門王。舍後有方池,池中雙鴛鴦。鴛鴦七十二,羅列自成行。鳴聲何啾啾,聞我殿東廂。兄弟四五人,皆為侍中郎。五日壹時來,觀者滿路傍。黃金絡馬頭,颎颎何煌煌!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3.形容雞鳴的詩句

畜壹雞報曉聲清圓而鳴每晚戲書絕句(陸遊)雞鳴平旦未為遲,恰是山房睡覺時。

著屐起尋溪上路,野梅猶有未殘枝。秋江早發(劉禹錫)輕陰迎曉日,霞霽秋江明。

草樹含遠思,襟杯有餘清。凝睇萬象起,朗吟孤憤平。

渚鴻未矯翼,而我已遐征。因思市朝人,方聽晨雞鳴。

昏昏戀衾枕,安見元氣英。納爽耳目變,玩奇筋骨輕。

滄洲有奇趣,浩然吾將行。早行(李鹹用)家國三千裏,中宵算去程。

困才成蝶夢,行不待雞鳴。馬首搖殘月,鴉群起古城。

發來經幾堠,村寺遠鐘聲。宿臨安凈土寺(蘇軾)雞鳴發余杭,到寺已亭午。

參禪固未暇,飽食良先務。平生睡不足,急掃清風宇。

閉門群動息,香篆起煙縷。覺來烹石泉,紫筍發輕乳。

晚涼沐浴罷,衰發稀可數。浩歌出門去,暮色入村塢。

微月半隱山,圓荷爭瀉露。相攜石橋上,夜與故人語。

明朝入山房,石鏡炯當路。昔照熊虎姿,今為猿鳥顧。

廢興何足吊,萬世壹仰俯。

4.形容雞鳴的詩句

畜壹雞報曉聲清圓而鳴每晚戲書絕句(陸遊)

雞鳴平旦未為遲,恰是山房睡覺時。

著屐起尋溪上路,野梅猶有未殘枝。

秋江早發(劉禹錫)

輕陰迎曉日,霞霽秋江明。草樹含遠思,襟杯有餘清。

凝睇萬象起,朗吟孤憤平。渚鴻未矯翼,而我已遐征。

因思市朝人,方聽晨雞鳴。昏昏戀衾枕,安見元氣英。

納爽耳目變,玩奇筋骨輕。滄洲有奇趣,浩然吾將行。

早行(李鹹用)

家國三千裏,中宵算去程。困才成蝶夢,行不待雞鳴。

馬首搖殘月,鴉群起古城。發來經幾堠,村寺遠鐘聲。

宿臨安凈土寺(蘇軾)

雞鳴發余杭,到寺已亭午。

參禪固未暇,飽食良先務。

平生睡不足,急掃清風宇。

閉門群動息,香篆起煙縷。

覺來烹石泉,紫筍發輕乳。

晚涼沐浴罷,衰發稀可數。

浩歌出門去,暮色入村塢。

微月半隱山,圓荷爭瀉露。

相攜石橋上,夜與故人語。

明朝入山房,石鏡炯當路。

昔照熊虎姿,今為猿鳥顧。

廢興何足吊,萬世壹仰俯。

5.雞鳴的詩詞引用

《詩·鄭風·風雨》:“風雨淒淒,雞鳴喈喈。”

晉 陶潛 《歸園田居》:“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南朝 宋 鮑照 《行藥至城東橋》:“雞鳴關吏起,伐鼓早通晨。”

唐 李白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虎嘯俟騰躍,雞鳴遭亂離。”

清 顧炎武 《燕中贈錢編修秉鐙》:“燕市雞鳴動客輪,九門馳道足黃塵。”

魯迅 《秋夜有感》:“中夜雞鳴風雨集,起然煙卷覺新涼。”

按:中國幅員廣闊,開始雞鳴的時間,由於壹年四季、地域的不同,壹般在當地天明之前1小時左右的時候,開始叫,《黃帝內經素問》雲:“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誌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誌,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6.有關雞的詩句,急求

雄雞壹唱天下白!(李賀)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道雞鳴見日升!(王安石)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陶淵明《歸園田居》)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亭上十分綠醑酒,盤中壹味黃金雞(李白) 憂懷從中來,嘆息通雞鳴。

(曹子建《棄婦篇》) 兩頭纖纖月初生,半白半黑眼中睛。腷腷膊膊雞初鳴,磊磊落落同曙星 (古樂府徐朝雲) 殺雞未肯邀季路,裹飯應須問子來 (蘇東坡《次韻徐積》) 紀德名標五,初鳴度必三 (杜甫《雞》) 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發與真同。

須臾弄罷寂無事,卻似人生壹夢中。 (唐梁锽《詠木老人》)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詩經》 雞鳴紫陌曙光寒-- 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溫庭筠《商山早行》) 漫話古代詠雞詩 提及詩歌中的雞,當代讀者或許首先想到的是偉人毛澤東膾炙人口的詞句“壹唱雄雞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其實,“壹唱雄雞天下白”,系化用唐代著名詩人李賀的詩句“我有迷魂招不得,壹唱雄雞天下白”(《致酒行》)。

顯然,了解古代詠雞詩,這對“古為今用”是頗為有益的。 在我國,詠雞詩源遠流長。

早在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中便有“雞棲於塒”、“雞棲於桀”(《王風·君子於役》),“風雨淒淒,雞鳴喈喈”、“風雨瀟瀟,雞鳴膠膠”、“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鄭風·風雨》)等詠雞的詩句。當然,這些尚不能說是詠雞的詩篇,而只是壹些烘托情境、渲染氣氛的詩句。

《詩經》之後,詠雞的詩句層出不窮。如戰國時期楚國愛國大詩人屈原有“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興雞鶩爭食乎?”(《蔔居》)的詩句,三國魏詩人曹植有“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名都篇》)的詩句,南朝宋詩人鮑照有“雞鳴洛城裏,禁門平旦開”(《代放歌行》)的詩句。

南朝樂府民歌《華山畿》(其二十四):“長鳴雞,誰知儂念汝,獨向空中啼。”此詩,可謂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詠雞的詩篇。

唐詩是我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壹座高峰。詠雞的詩句與詩篇為數眾多。

筆者利用北京大學《全唐詩》電子檢索系統專業版查詢,詩題中含有“雞”字的,***有50項與查詢匹配;詩行內含有“雞”字的,***有1073項與查詢匹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詩篇有大詩人杜甫的五言律詩《雞》,詩人崔道融的七言絕句《雞》、韓偓的七言絕句《觀鬥雞偶作》等。

宋詩可謂我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又壹座高峰。詠雞的詩句與詩篇超過了唐詩。

筆者利用北京大學《全宋詩》電子檢索系統專業版查詢,詩題中含有“雞”字的,***有275項與查詢匹配;詩行內含有“雞”字的,***有5059項與查詢匹配。其中,頗具特色的詩篇有劉兼的《晨雞》、宋庠的《鬥雞》、李覯的《惜雞詩》、周紫芝的《責雞》、高斯得的《雞禍詩》等。

宋代之後,也有不少詠雞的詩句與詩篇。其中,寫得較好的詩篇有元代詩人陳廷言的《金雞洞》、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壹的唐寅的《詠雞詩三首》、清代著名詩人袁枚的《雞》等。

古詩詠雞,有的是以雞意象作為自然景物的壹個組成部分。如: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詩句“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歸園田居》其壹),唐代詩人顧況的詩句“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過山農家》),描繪田園風光,雞為構成景物的意象之壹。

而唐代著名詩人溫庭筠的詩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商山早行》)中的“雞聲”則不僅是構成景物的意象之壹,而且以此突出了“早行”之“早”字,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古詩詠雞,有的是表達詩人對雞不幸命運的同情。

清代著名詩人袁枚的《雞》:“養雞縱雞食,雞肥乃烹之。主人計固佳,不可使雞知。”

寫人養雞,而“雞肥”之日卻難免壹死的命運,並希望雞的主人能“不可使雞知”。字裏行間,寄予了詩人對雞不幸命運的同情。

古詩詠雞,有的則是以此作襯托,抒發詩人的情感。三國魏政治家、文學家曹操的詩句“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蒿裏行》),以"千裏無雞鳴”襯托亂世景象之淒涼;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的詩句“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過故人莊》),以“故人具雞黍”襯托“故人”對詩人的真摯友情。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組詩《古風》中寫到鬥雞:“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幹虹霓,行人皆怵惕”(其二十四),“鬥雞金宮裏,蹴鞠瑤臺邊,舉動搖白日,指揮回青天”(其四十六),以此抒發詩人對當時的權貴、奸佞小人的憤懣之情。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有壹首《詠雞詩》:“雞叫壹聲撅壹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日,掃退殘星與曉月。”

此詩系他登基之日聞雞鳴而作,借詠雞抒發了其登基的喜悅之情與雄視天下的豪邁氣概。 古詩詠雞,有的明為詠雞,實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南朝樂府民歌《讀曲歌》:“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願得連暝不復曙,壹年都壹曉。”

與其說是詠雞,還不如說是寫詩人的心境。詩人之所以要“打殺長鳴雞”,就在於“願得連暝不復曙,壹年都壹曉”,而為何要如此,詩中並未明言直說,這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或許,詩人是想念遠方的親人,願在夢中與之相會。

唐代詩人金昌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