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只有壹句描述張飛的矛,張飛用鑌鐵“造丈八點鋼矛”,出現在第壹回合桃園結義中。關於丈八蛇矛,還有很多有趣的知識,簡介如下:
1、矛名
丈八點鋼矛,又名丈八蛇矛。〔誰能告訴我,為什麽叫丈八點鋼矛呢?點鋼是什麽意思?好象有同學說點鋼就是矛尖有壹點鋼,不對啊,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這件兵器就太壹般了。請大家註意記錄壹下,點鋼的意思呢,是說這矛連鋼制的盔甲都能壹點即透,形容矛頭極其鋒利。為什麽又叫作丈八蛇矛呢?沒錯,這是因為矛頭彎曲,形狀象蛇。〕
形狀
矛的形狀,分為矛頭和矛桿兩大部分,可拆卸及組裝。
2、重量
丈八點鋼矛默認的主要零部件是矛頭,使用者可以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酌情采用不同材質的矛桿。比如張飛就采用了與矛頭相同的材質,用純鎢鋼打造矛桿,這是丈八點鋼矛的頂級配置,采用這種配置時,由於矛桿和矛頭同屬核心零部件,所以又稱為“雙核”。
重要部件
鎢鋼矛頭
經特殊工藝鍛造六六三十六天(蛇在十二屬相中排名第六),鋒利無比,矛頭結構精細,彎曲似蛇。矛頭模已銷毀,此矛為絕版矛。
3、矛尖裝置
矛尖采用仿生學原理,宛如毒蛇吐芯,矛尖稍下處有左右兩只小倒勾,倒勾頂部有小孔,可放置各類毒藥、迷藥、麻藥、春藥,用天山雪蓮膏密封,融血即化,萬無壹失。
4、矛刃裝飾
矛刃與普通矛不同,采用扁平雙面刃,削鐵如泥,側面各有三道蛇形鋸齒狀紋飾,刺入時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敵人的疼痛感,而且起到血槽的作用。
5、矛桿裝飾
與青龍偃月刀類似,六道蛇形紋飾組合盤旋於矛桿之上,栩栩如生。浮雕蛇鱗可增大手握矛時的摩擦力,不易脫手,蛇頭向下,在矛桿底部三寸處組成壹個圓形底托,可防止使用時脫桿。
6、桿尾裝置
內藏六枚透骨釘,可通過底托下的機關發射,詐敗、逃生時的必殺密技。
7、吊飾孔
純金。缺銀子時,可取下換食品,實打實的黃金儲備啊。
2.張飛的武器丈八蛇矛丈八蛇矛,古代兵器名。
又名丈八點鋼矛。全用鑌鐵點鋼打造,矛桿長壹丈,矛尖長八寸,刃開雙鋒,作遊蛇形狀,故而名之。
長壹丈八寸(約2.61米)的長矛,矛頭似蛇形,其長度似蛇不要以為象金蛇劍那樣)。歷史上張飛所使矛沒有名稱,而東晉的陳安曾用過丈八蛇矛。
丈八蛇矛 兵器名稱:丈八蛇矛 兵器使用者:張飛、林沖、陳安 相關作品: 《三國演義》、《水滸傳》、《兩晉秘史》 兵器簡介: 丈八蛇矛,古代兵器名。又名丈八點鋼矛。
全用鑌鐵點鋼打造,矛桿長壹丈,矛尖長八寸,刃開雙鋒,作遊蛇形狀,故而名之。 長壹丈八寸(約2.61米)的長矛,矛頭似蛇形,其長度似蛇不要以為象金蛇劍那樣)。
歷史上張飛所使矛沒有名稱,而東晉的陳安曾用過丈八蛇矛。 矛長丈八尺曰俏,馬上所持,言其俏俏便殺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敵陣之矛也。
(漢劉熙《釋名·釋兵》) 丈八蛇矛與青龍偃月刀相媲美;它們先後成名,從此壹發不可收,揚名天下。 燕人張翼德,壹條莽撞漢。
而這丈八蛇矛卻是與他相得益彰。 東漢末年,三國時代間,蜀國猛將張飛,手執壹支丈八蛇矛,縱橫紗場,轉戰南北,在百萬軍中取敵首級,猶如探囊取物。
那彎曲的矛頭正如張飛的性格,如同火苗壹樣,起伏不定。令人感到氣息逼人,擋無可擋! 張飛在虎牢關,在下邳城,在當陽橋,在葭萌關,在瓦口關。
可以說丈八矛與他形影不離,就是他生命的象征。 虎牢關是丈八矛第壹個奮起對抗方天畫戟壓迫勢的霸氣。
下邳城它再次與天下第壹的方天畫戟打成平手。當陽橋上它的氣勢已經淩駕於方天畫戟之上,使倚天像個受驚的懦夫壹樣不敢露頭。
葭萌關和瓦口關它又再次顯示出壹個如霹靂的神兵應有價值。 但張三爺被奸人害死後,它到了張苞手中,與東吳會戰,它發誓要為三爺報仇。
直殺得東吳孫權割地求饒。仇報完後,它的光輝也就暗淡了許多。
這壹支丈八蛇矛,矛尖有如白蛇吐信,重達五十多斤的矛身,在黑色的錦絮飛舞中橫掃戰場,挑敵破甲,矛尖向敵陣壹投,便有壹名敵將被刺死在丈八蛇矛之下,是令敵將聞風喪膽的象征。 使用者簡介: 張飛(公元168年—221年),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字翼德),涿郡人(今河北涿州)。
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將領。是演義中桃園結義的老三。
張飛為人勇猛,曾率二十騎兵於長阪嚇退曹軍。而且書法不錯,擅畫美人,現今仍有其墨寶、畫像留下。
張飛對有學問的人很禮遇,如劉巴初降,張飛立即到其家拜訪,但劉巴沒有和他說過壹句話,張飛雖然氣憤,但沒有抱怨說壹句。張飛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嚴顏時,嚴顏寧死不屈,張飛敬重其為人,將嚴顏收為將領。
可是張飛脾氣暴躁,對士兵非常嚴厲。劉備時常勸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但張飛不聽。
果然張飛最後就是死在其部下範疆,張達之暗殺. 長阪坡位於宜昌當陽市區西南部,古名櫟林長阪。這裏原來是壹片斜坡高地,生長著茂密的森林。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為報劉備火燒新野之仇,親率精騎5000人馬,從襄陽出發,追擊劉備到當陽。劉備帶領幾十個隨從倉皇逃走,隨軍眷屬和上十萬百姓都被曹軍圍困。
趙子龍為救劉備妻小,單槍匹馬與曹軍大戰長阪坡,殺進重圍,救了糜竺和甘夫人,又救出阿鬥。從此,趙雲獲得了蓋世英雄的美譽。
“趙子龍單騎救主”的故事,也成為千古美談。明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在坡前立有“長阪雄風”的石碑,以作標誌,供人憑吊。
1934年,長阪坡始建公園。1979年,又重修了長阪公園。
三開大門旁屹立著青石雕琢的雄獅、大象,威武壯觀。園內正中矗立著高大的青石古碑,“長阪雄風”4字格外醒目。
滿園百年老樹蒼勁挺拔,亭榭建築古色古香。公園外,興建了街心花園,中間聳立著高約8米的趙子龍彩陶塑像。
據史料記載,長阪公園周圍5公裏的地方,都屬長阪坡古戰場遺址。坡東,鬧市區內是趙雲與曹兵進行巷戰處,現有壹小節,就叫子龍街;坡西南,有壹山崗,今名子龍畈;坡西田園中,還有太子橋和娘娘井的遺跡;坡東北四公裏處,建有壹座黃瓦紅柱六角亭,內立壹塊石碑,上刻“張翼德橫矛處”六個大字,相傳這是著名的“當陽橋前壹聲吼,喝斷了橋梁水倒流”的三國遺址。
丈八蛇矛的主人張飛張翼德是幽州涿縣之人,那地方在戰國時代屬於燕國。於是張飛的口頭禪就是,“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與吾大戰三百回合……” 呵呵,狂態畢現,然三國之中,還真沒幾人敢應戰的,除了馬超與張合二人。
馬超還可以,張合雖大言不慚卻連接吃了數個敗戰,差點沒讓曹洪給砍掉腦袋。可張合最後竟成魏國之棟梁,司馬懿手中的王牌,讓諸葛亮的連番北伐總是無功而返,後來不得不在劍閣設計殺之。
丈八蛇矛外形甚奇異,以漢尺折合現代的24.2厘米而言,壹丈為十尺,丈八就是十尺八寸(矛桿長壹丈,矛尖長八寸).計算如下:(10+0.8)*24.2=261厘米. 想想吧,壹個奇特的豹頭環眼,燕頷虎須相貌,還有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的特征的大漢,手持壹把如此之長的武器會是什麽模樣。 第壹次出陣,張飛手起矛落,壹下就結果了壹員黃巾大將鄧茂的性命。
以後又來回征。
3.三國演義文章中描寫張飛的句子張飛睜圓環眼,隱隱見後軍青羅傘蓋、旄鉞旌旗來到,料得是曹操心疑,親自來看。
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壹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栗。
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
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
張飛三喝曹軍,這基本把張飛勇猛無敵全都表現出來了,壹人獨退百萬雄兵,就象我們的錢老被放回來,美國氣死了,說他可以頂"五個師".張飛也可以頂N個師了。
4.關羽、張飛、劉備的兵器介紹“三英戰呂布”的故事,在國人大眾中家喻戶曉,耳熟能詳。
藝術化的人物形象屢見於繪畫、雕塑、戲曲等作品中,甚至連其所用兵器也藝術化了,張飛的丈八蛇矛、關羽的偃月大刀、呂布的方天畫戟與使用者壹起,都成為國人心目中固有的模式和形象。四位英雄走馬盤旋,馳騁縱橫,羅貫中以藝術化的筆觸,再現了當年刀光劍影、鼓角錚鳴的波瀾壯闊圖景,將我們帶回到那歷史風雲的壹頁。
可畢竟是三分真實、七分虛構的小說,以明人的思維去再現二千年前的戰爭場面難免帶有時代的烙印。至於現在的三國遊戲設計,為了美化藝術化,更是不著邊際了。
那麽那個時代的英雄們真的是使用這些兵器麽?他們到底用什麽兵器作戰呢?有必要還歷史本來面目,揭開這些歷史人物的真實壹面。 張飛的丈八蛇矛。
丈八蛇矛來源於矟,東漢劉熙《釋名·釋兵》說:“矛長丈八曰矟,馬上所持”。即張飛所用的就是壹種騎兵所用的,長壹丈八尺的長矛,也叫“馬矛”。
按漢代壹尺約23厘米計算,約長4米多壹點,應是壹種極為細長的矛,此種兵器自東漢晚期到魏晉南北朝時代,在軍隊中極為盛行,由於其柄很長,在馬背上運用,應有較高的技巧,而張飛應是這方面的高手。《三國誌》中說“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也***決死’!”,甚有英雄氣概。
近世藝術家將丈八蛇矛的矛頭繪成如蛇扭曲的形狀,是受到所謂蛇矛的影響,實際上蛇矛只是壹種形象的比喻,只表達細長之意,歷史上是不存在矛頭象蛇壹樣的武器的。 關羽的偃刀大刀。
在後世的描繪中,關聖人的青龍偃月刀已與其本人完全融為壹體,成為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言物。但歷史上的關羽真的是用刀作戰嗎?在漢末,騎馬用刀作戰者,均用環首刀,這種武器屬短兵器,刀直窄長,長約壹米,單刃無護格,柄首均是與刀莖連鑄壹起的環型。
騎兵作戰時的用法類似現在的馬刀壹樣左右揮舞,向下劈砍,即使關羽用刀,也只能用這種刀。長柄大刀至唐宋才出現,關羽的掩(偃)月刀之名見於北宋《武經總要》,是當時名家健鬥之人自制以標新立異來突出自己,這種刀很重,只能日常作練武之用,不能用於戰陣。
實際上,關羽根本是不用刀作戰的,《三國誌》上說:“曹公使張遼及關羽為先鋒,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與關羽生活在同壹時代的陳壽說的很明白,壹個“刺”字就足以證明關羽是不用刀的。
劉備的雙劍。自西漢開始出現以刀作戰後,刀的優點逐漸顯露出來,騎兵作戰對敵主要以劈砍為主,由於刀背厚實,用起來比劍更有力,且不易折斷,所以騎兵以刀作戰日益盛行。
至東漢末期,已完成了刀與劍的交替,劍基本脫離了實戰,成為權貴佩服和把玩的飾品。劉備作為壹方首領,親自與呂布作戰純屬虛構,即使親自上陣,也絕不可能用雙劍,且馬鐙出現於兩晉,試想,壹個人以雙腿夾住馬肚,雙手舉著武器,這種技巧只有雜技演員才能勝任,更不用說打仗了。
呂布的方天畫戟。在今人的印象中,方天畫戟是直刺的壹側有壹個月牙形的短彎刀,這種形制也最早見於北宋的《武經總要》。
在民間畫師的裝飾性偏好下,武器描繪得越華麗越古怪才能提高裝飾性和威嚴性,於是對所描繪的武器經常變形、渲染,使後世的人們自然而然地認為戟就是那些畫作上的花美之戟,稱為“畫戟”或“方天畫戟”,並用於詩詞、戲曲中的著名人物。實際上,戟就是在矛頭直刺旁再加壹個橫枝而已,便於叉刺和鉤殺,象“蔔”字型,長戟長約2至3米,騎兵使用稱“馬戟”(典韋所用是步兵用的短雙戟)。
三國時的戟旁的橫枝壹般向上彎曲,翹起,形成壹個小尖。《三國誌》載呂布轅門射戟的故事中,陳壽清楚地寫出呂布令門衛在營門中舉起壹枝戟,是臨時借用部下的武器,非呂布自己所用。
呂布到底用何種武器呢?答案是“矛”。《三國誌》寫呂布刺董卓時,“肅以戟刺之,卓傷臂墮車,顧大呼曰‘呂布何在’?呂布應聲持矛刺卓,趣兵斬之”。
通過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現在清楚了,除了劉備外,張、關、呂三人均是持矛作戰,而劉備也弓馬嫻熟,久不作戰即有髀肉復生之嘆,也是壹打仗好手,但絕不會持雙劍作戰的。
5.王者榮耀張飛亂世虎臣有二十句臺詞有。總***有21句,分別是:
1、燕人張翼德在此!
2、誰敢與我決壹死戰?
3、壹夫當關,萬夫莫開!
4、這壹拜,生死不改。(唱歌)
5、戰又不戰,退又不退,扭扭捏捏,卻是何故?
6、嘗嘗妳的鮮血!
7、該出手時壹聲吼!
8、純爺們就該這麽玩!
9、哼,沒了張屠夫,還想吃帶毛豬?
10、三爺臉黑,可三爺我心裏明白,妳站錯隊伍了 哈哈哈!
11、天旋地轉!
12、放棄抵抗吧!
13、團戰 妳不是對手!
14、撕碎妳的人生!
15、殺無赦!
16、嘿嘿,又嚇死了壹個!
17、大戰三百回合!
18、豹頭環眼,正顯英雄本色!
19、年少不輕狂,呵呵,可笑!
20、隨我出征!
21、壹切。.都是浮雲。(死亡)
擴展資料:
張飛其余臺詞:
經典版:
1、心有猛虎!
2、修身,養性。
3、邂逅,然後回憶起重要的事。
4、有些罪不會消失;有些事,非做不可!
5、可悲!
6、人性泯滅!
7、運轉機關!
8、壹生求壹戰!
9、克制內心的力量!
10、該出手時就出手
6.蜀國五虎上將拿的武器的名字黃忠(?—220)字漢升,荊州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漢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官至後將軍,賜關內侯。小說《三國演義》中,把他描述為蜀漢五虎大將之壹。
黃忠原在荊州軍閥劉表麾下任職中郎將,與劉表從子劉磐***守長沙攸縣。及後曹操南侵荊州,仍擔故任,假行裨將軍,統屬於長沙太守韓玄手下。
赤壁之戰後,劉備征荊南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及零陵太守劉度投降。黃忠隨韓玄投靠劉備,並隨劉備軍隊入川。後劉備與劉璋決裂,黃忠於葭萌關受任進攻成都,作戰時不顧年邁,身先事卒、勇冠三軍。益州定後,被封為討虜將軍。
219年,劉備北攻漢中時,老將黃忠在定軍山戰役中,對著曹軍將領夏侯淵的精英部隊,仍帶領士卒奮勇殺敵,更斬殺魏國名將夏侯淵,大敗曹軍,被升為征西將軍。同年,劉備稱漢中王,改封黃忠為後將軍,賜關內侯,與張飛、馬超、關羽同位。次年,黃忠病逝,追謚剛侯。黃忠與嚴顏、廖化***稱為蜀漢三老將。現在四川成都西郊營門口黃忠村,建有“黃忠墓”。
黃忠兵器:大刀和弓箭
關羽: 關羽(?—220年)字雲長,本字長生〔註〕,並州河東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漢族。據《三國演義》描寫關羽身長九尺,《三國誌》中無記載。壹直是歷來民間崇祀的對象。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將領,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曾任蜀漢政權前將軍,爵至漢壽亭侯。謚曰“壯繆侯”。在《三國演義》中被描述為蜀漢五虎上將之首,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最後被封為“蓋天古佛”。《三國演義》中,有“千裏走單騎”“單刀赴宴”“溫酒斬華雄”等佳話。
關羽兵器:青龍偃月刀
趙雲: 趙雲(?—229)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功績卓著,有勇有謀,善始善終。卒於公元229年,追謚為順平侯。
容貌 身長八尺,姿顏雄偉
官職 牙門將軍 偏將軍領桂陽太守 留營司馬 翊軍將軍 中護軍 征南將軍 鎮東將軍 鎮軍將軍
爵位 永昌亭侯 順平侯(追謚)
子女 趙統(長子)、趙廣(次子)
曾效力過的勢力 公孫瓚、蜀漢
《大辭海》:趙雲(?—229)
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劉備得益州,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眾寡不敵,退回漢中,次年卒。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為
“壹身都是膽”。
兵器:涯角槍
張飛: 張飛(?—221年六月),漢族。字益德(《三國演義》、《華陽國誌》中字翼德,錯誤!),涿郡涿縣人(今河北省涿州市),身高八尺。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將領,是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的老三。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張飛被部將範強(《三國演義》中誤寫作範疆,之所以會寫錯是因為強的異體字寫作強,強與疆很像)、張達刺殺。
兵器:丈八蛇矛
馬超:馬超(176-222)(47歲),字孟起,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人,漢族。三國時期蜀漢大將。馬超,名門望族,其父馬騰,字壽成,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騰父馬肅,字子碩,漢桓帝時為天水蘭幹縣尉,後失官流落隴西,娶羌女生馬騰,故而馬超有四分之壹的羌人血統。
馬超兵器:槊。
上面的比較麻煩 這簡單些:關羽 青龍偃月刀 以信義著稱,以“萬人之敵”為英勇,做上而不悔下者,關帝也。唯有這“刀類中以此為第壹”的“青龍偃月刀”,才配與英雄齊名。 張飛丈八蛇矛 威震長板橋,張飛“獨立橋頭,用二十騎迷惑曹軍,至曹軍撤”,丈八蛇矛功不可沒 趙雲“涯角槍” 英武瀟灑,武力超群,手持涯角槍“單騎救幼主”的趙雲,才是真正的孤膽英雄。 馬超“龍騎槍” “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唯有“驃騎大將軍”馬超才能讓曹操“割須棄袍”,聞風喪膽。“龍騎槍”只愛英雄! 黃忠寶弓 肩負寶弓,手持鳳嘴刀。“定軍山親斬夏侯淵”讓黃忠大敗曹軍,為取漢中第壹功臣,榮列“五虎將”之名。 黃忠“鳳嘴刀” 肩負寶弓,手持鳳嘴刀。“定軍山親斬夏侯淵”讓黃忠大敗曹軍,為取漢中第壹功臣,榮列“五虎將”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