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月滿的詩句 1.月滿西樓詩詞全文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出自北宋詩人李清照的《壹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賞析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壹些詞評家或稱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或贊賞其“精秀特絕”(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它的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說明這是“已涼天氣未寒時”(韓偓《已涼》)。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
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淒涼獨處的內心感受。這壹兼寫戶內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壹開頭就顯示了這首詞的環境氣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闋***六句,接下來的五句按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壹天內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
下面“雲中誰寄錦書來”壹句,則明寫別後的懸念。詞人獨上蘭舟,本想排遣離愁;而悵望雲天,偏起懷遠之思。
這壹句,鉤連上下。它既與上句緊相銜接,寫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兩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則又由此生發。
可以想見,詞人因惦念遊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雲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而這壹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無論在舟上或樓中,都是縈繞於詞人心頭的。
這首詞上闋的後三句,使人想起另外壹些詞句,如“日邊消息空沈沈,畫眉樓上愁登臨”(鄭文妻孫氏《憶秦娥》),“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晏殊《訴衷情》),“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秦觀《減字木蘭花》),以及“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玉樓明月長相憶”(溫庭筠《菩薩蠻》),“明月,明月,照得離人愁絕”(馮延巳《三臺令》),其所抒寫的情景,極其相似。如果聯系這首詞的起句,還令人想到李益的壹首題作《寫情》的七絕:“水紋珍簟思悠悠,千裏佳期壹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詞與詩都寫了竹席,寫了月光,寫了西樓,同樣表達了刻骨的相思,對照之下,更覺非常相似。
詞的過片“花自飄零水自流”壹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之恨。詞的下闋就從這壹句自然過渡到後面的五句,轉為純抒情懷、直吐胸臆的獨白。
“壹種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這兩句也是上闋“雲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盡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
前人作品中也時有寫兩地相思的句子,如羅鄴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離別,忍報年年兩地愁”,韓偓的《青春》詩“櫻桃花謝梨花發,腸斷青春兩處愁”。這兩句詞可能即自這些詩句化出,而壹經熔鑄、裁剪為兩個句式整齊、詞意鮮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脫胎換骨、點鐵成金的效果。
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壹的。合起來看,從“壹種相思”到“兩處閑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
其分合,表明此情是壹而二、二而壹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
正因人已分在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這首詩的結拍三句,是歷來為人所稱道的名句。
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這三句從範仲淹《禦街行》“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脫胎而來,而明人俞彥《長相思》“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壹絲”兩句,又是善於盜用李清照的詞句。這說明,詩詞創作雖忌模擬,但可以點化前人語句,使之呈現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成功的點化總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僅變化原句,而且高過原句。李清照的這壹點化,就是壹個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認為範句雖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
兩相對比,範句比較平實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藝術效果;李句則別出巧思,以“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樣兩句來代替“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的平鋪直敘,給人以眼目壹新之感。這裏,“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藝術上有更大的吸引力。
當然,句離不開篇,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壹個有機組成部分,並非壹枝獨秀。它有賴於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壹種相思,兩處閑愁”前後襯映,而相得益彰。
同時,篇也離不開句,全篇正因這些醒人眼目。
2.關於秋的詩句大全
秋天的古詩大全 1、《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2、《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壹青螺。 3、《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遊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難望王師又壹年。 4、《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
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5、《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6、《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醉重陽節。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8、《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9、《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10、《中秋月》 唐·白居易 萬裏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11、《蘇幕遮》 宋·範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12、《漁家傲》 宋·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3、《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宋·陸遊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
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14、《秋月》 宋·程顥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壹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裏,白雲紅葉兩悠悠。 15、《秋夜曲》 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16、《秋風引》 唐·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17、《秋詞》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贈元九》 唐·白居易 不堪紅葉青苔地,又是涼風暮雨天。
莫怪獨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 唐·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淒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懷》 唐·杜牧 孤舟天際外,去路望中賒。
貧病遠行客,夢魂多在家。 蟬吟秋色樹,鴉噪夕陽沙。
不擬徹雙鬢,他方擲歲華。 21、《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22、《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23、《河西送李十七》 唐·高適 邊城多遠別,此去莫徒然。
問禮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門看落日,驅馬向秋天。
高價人爭重,行當早著鞭。 24、《立秋日登樂遊園》 唐·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遊。
蕭颯涼風與衰鬢,誰教計會壹時秋? 25、《秋思》 唐·白居易 夕照紅於燒,晴空碧勝藍。 獸形雲不壹,弓勢月初三。
雁思來天北,砧愁滿水南。 蕭條秋氣味,未老已深諳。
26、《客亭》 唐·杜甫 秋窗猶曙色,落木更天風。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
聖朝無棄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殘生事,飄零似轉蓬。
27、《秋蕓有春綠》 宋·範成大 秋蕓有春綠,疏籬照孤芳。 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黃? 寧當念衰落,政爾事容光。
及時且自好,來日殊未量。 28、《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9、《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醉重陽節。 40、《早寒江上有懷》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31、《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32、《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 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33、《攤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還與韶光***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幹。
。
3.形容期盼的詩句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故鄉今夜思千裏,霜鬢明朝又壹年。”“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不知何處吹蘆管,壹夜征人盡望鄉。”“***看明月應垂淚,壹夜鄉心五處同。”“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對家鄉的期盼
江山代代有才人出,各領風以騷數百年。--對文壇盛世的期盼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摸素手,劄劄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煙霄微月淡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霄中。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遊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對相見的期盼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死後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聽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粉身碎骨尋常事,但願犧牲報國家。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對國家安定統壹的期盼
4.月滿西樓詩詞簡介
李清照《壹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壹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壹剪梅:詞牌名。
因北宋周邦彥起句有“壹剪梅花萬樣嬌”而得名。又名《玉簟秋》、《臘梅香》。
雙調六十字,上下闋各六句,四平韻。 曲牌名。
南曲入南呂宮引。字句格律與詞上闋同,亦有與全闋同者。
本篇抒寫的是普通的秋日別情,是作者為懷念其夫趙明誠所作,上闋從秋日獨自泛舟出遊寫到明月高照閨樓,無論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歸家,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心上之人,盼望他從遠方寄來“錦書”。下闋以花落水流比擬丈夫離開自己以後的寂寞寥落之感,說明彼此伉儷情深,兩地相思難以消除。
我們可以見到,柳眉剛剛舒展,心中又見翻騰,詞語淺近,感情深摯,體現了漱玉詞的藝術風格。 集評: 離情欲淚。
讀此始知高則誠,關漢卿諸人,又是效顰(《楊慎批點本草堂詩余》卷三)。 此詞頗盡離別之情。
語意飄逸,令人省目(《草堂詩余評林》卷二) 易安佳句,如《壹剪梅》起七字雲:“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白雨齋詞話》卷二)。 詞壹開篇:“紅藕香殘玉簟秋”,荷花已然雕殘,盡是壹片清秋冷落時節,這個“秋”字,正是作者觸發情懷的節點,是緣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氣的基礎。
作者把“秋”這個抽象化的季節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征的“紅藕香殘”來表達。同時,秋涼的“香殘”景象和清颯氛圍最能激起人們的愁情幽緒,這在古典詩詞是極為常見的,這說明了其審美上的對象特征和心理意緒上的對應同構關系。
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對主體心理意緒的掩蔽,使讀者產生審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體的自然物象作為引發情緒的媒介。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間的相互契合。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筆勾勒季節特征,其後輕推出抒情主體的形象。“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兩句足可玩味,“輕”,言其悄悄然;“獨”,曰其僅然壹身。
何以如此?詞至此可謂不著壹字,然而其意脈潛隱其中,直到“雲中誰寄錦書來”,其潛隱之意脈方才顯豁,終顯其表層意象。作者眺望秋際雲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錦書來”,於是緊接“雁字回時”壹句。
“雁字”既是眼前實景,雁陣歸然,長空嘹唳;也是寄興之景,所謂鴻雁傳書,本就是具有民族本色的傳統意象,含有象征意義。當這這種翹首引懷,待書於景的意識,最終成為顯性意識時,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所內蘊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釋。
其在壹個幽靜的環境中孑然壹身,靜靜地等待雁傳尺素,獨自咀嚼那離別的傷情,悄然的排遣那銘心的思念。在這“輕”與“獨”中不事張揚,無需為伴的去回味、咀嚼、體驗、領略。
上闋煞尾處,忽見“月滿西樓”這壹景象描述。這壹收筆,絕極妙極。
不但呼應了首句“紅藕香殘”的景象,且同時組成了壹個空間上的立體環境體;紅藕、蘭舟、雁字、西樓。作者亦身在其中,獨處壹角,可謂身入詞境。
這時候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空間感下透現的時態感觀,時空的靈動躍然紙上,此時流轉在我們心間的是作者的情與意的深度交融,於是從最初的繪畫美上升到壹個更高的美學層面,意境美。 本篇詞作,上闋隱然相思之意,下闋則直宣情愫。
“花自飄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懷,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傷感與無奈。可以說字字緊扣“相思”這壹詞中意脈。
“壹種相思,兩處閑愁”,作者述及與丈夫身處兩地,***處壹種思緒之間,表明了作者與丈夫的心靈感應同為壹律。可見此處是為雙向而動。
這與前人所作大部為對月獨抒懷的感情脈思有著顯著區別。然而“此情無計可消除”,作者如何為之?結尾處“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兩句絕妙好詞,除讓人啞然稱絕之外,唯有嘆然。作者壹路寫來,或寄情於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時露時顯,於結尾處猛然壹收,如群山之玉,塔頂明珠,給讀者以強烈的審美刺激,使之心靈為之震動,深思、遐想。
長時間的體驗個中三味。 作者以其獨特的方式感知著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壹種自然情感,並以她獨特的藝術技巧將之呈現,並在這壹瞬間凝為審美的精華,使之作品產生永恒的藝術魅力。
這就是所有傳世巨作所***有的,在各個層面上以獨具個性化的表現手法傳達出人類的普遍意識情感,喚起不同時代、民族、國界的人們的善良的審美體驗。
5.關於往復的詩句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 李商隱(霜月)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壹剪梅)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溫庭筠(瑤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李白(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沈如筠(閨怨)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壹剪梅)
6.關於月光的詩句
壹、漢魏詩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2、聽月詩 聽月樓頭接太清,依樓聽月最分明。 摩天咿啞冰輪轉,搗藥叮咚玉杵鳴。
樂奏廣寒聲細細,斧柯丹桂響叮叮。 偶然壹陣香風起,吹落嫦娥笑語聲。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仿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二、唐宋詩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1.輞水淪漣,與月上下 2.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3.浮光躍金,靜影沈壁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5.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6.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盧懷慎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四章 代邸東南龍躍泉,清漪碧浪遠浮天。樓臺影就波中出, 日月光疑鏡裏懸。
雁沼回流成舜海,龜書薦祉應堯年。 大川既濟慚為楫,報德空思奉細涓。
張仲素雜曲歌辭·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雲露月光。 秋壁暗蟲通夕響,寒衣未寄莫飛霜。
李賀雜曲歌辭·十二月樂辭·八月 孀妾怨長夜,獨客夢歸家。傍檐蟲緝絲,向壁燈垂花。
檐外月光吐,簾中樹影斜。悠悠飛露姿,點綴池中荷。
盧照鄰江中望月 江水向涔陽,澄澄寫月光。鏡圓珠溜徹,弦滿箭波長。
沈鉤搖兔影,浮桂動丹芳。延照相思夕,千裏***沾裳。
李嶠彈 俠客持蘇合,佳遊滿帝鄉。避丸深可誚,求炙遂難忘。
金迸疑星落,珠沈似月光。誰知少孺子,將此見吳王。
銀 思婦屏輝掩,遊人燭影長。玉壺初下箭,桐井***安床。
色帶長河色,光浮滿月光。靈山有珍甕,仙闕薦君王。
床 傳聞有象床,疇昔獻君王。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寶妝。
桂筵含柏馥,蘭席拂沈香。願奉羅帷夜,長乘秋月光。
長孫正隱上元夜效小庾體同用春字 薄晚嘯遊人,車馬亂驅塵。月光三五夜,燈焰壹重春。
煙雲迷北闕,簫管識南鄰。洛城終不閉,更出小平津。
蘇颋奉和七夕宴兩儀殿應制靈媛乘秋發,仙裝警夜催。月光窺欲渡,河色辨應來。
機石天文寫,針樓禦賞開。竊觀棲鳥至,疑向鵲橋回。
王維沈十四拾遺新竹生讀經處同諸公之作 閑居日清靜,修竹自檀欒。嫩節留餘籜,新業出舊闌。
細枝風響亂,疏影月光寒。樂府裁龍笛,漁家伐釣竿。
何如道門裏,青翠拂仙壇。 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三山懷謝脁,水淡望長安。
蕪沒河陽縣,秋江正北看。 盧龍霜氣冷,鳷鵲月光寒。
耿耿憶瓊樹,天涯寄壹歡。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長門怨二首 天回北鬥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
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壹段愁。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裏人。 上清寶鼎詩 我居清空表,君處紅埃中。
仙人持玉尺,廢君多少才。 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咽服十二環,奄有仙人房。暮騎紫麟去,海氣侵肌涼。
贈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杜甫江月 江月光於水,高樓思殺人。
天邊長作客,老去壹沾巾。 玉露團清影,銀河沒半輪。
誰家挑錦字,滅燭翠眉顰。 王建水精 映水色不別,向月光還度。
傾在荷葉中,有時看是露。 張仲素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雲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白居易 酬夢得暮秋晴夜對月相憶 霽月光如練,盈庭復滿池。
秋深無熱後,夜淺未寒時。 露葉團荒菊,風枝落病梨。
相思懶相訪,應是各年衰。 李商隱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齊己不睡 永夜不欲睡,虛堂閉復開。
卻離燈影去,待得月光來。 落葉逢巢住,飛螢值我回。
天明拂經案,壹炷白檀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