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婷的致橡樹中的橡樹和木棉意味甚麽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1,創作於1977年3月,是文革後最早的愛情詩。作為新時期文學的發軔之作,《致橡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舒婷的詩,構思新穎,富有濃郁的抒懷色采;語言精美,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致橡樹》,是她的1首優美、深沈的抒懷詩。詩人別具1格地選擇了“木棉”與“橡樹”兩個中情意象,將細膩委宛而又深沈剛勁的感情蘊在新穎生動的意象當中。它所表達的愛,不但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它象1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著人們的心弦。它的最大魅力是彰顯了舒婷對意象成功的掌控和處理。意象是詩歌傳情的載體,是詩歌藝術的魂魄。意象的豐富性意象是詩歌的基本元素,意象即是“意中之象”,也即滲透了作者主觀情義的物象。這些物象通過組合在1起,完成了詩人情感的表達。《致橡樹》熱忱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1組品格嶄新的意味形象。“橡樹”的形象意味著剛硬的男性之美,而有著“紅碩的花朵”的木棉明顯體現著具有新的審美氣質的女性人格,她脫棄了舊式女性纖柔、撫媚的天性,而充滿著豐盈、剛健的生命氣味,這正與詩人所歌詠的女性獨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為表裏。這是新時期的人格在性愛觀念上對先輩的大跨度的超出。這類超出出自向來處於仰視、攀附地位的女性更加難能寶貴。無疑,詩人對意象的選取所做的創新,是非常成功的,詩人所選擇的兩個中情意象,是新奇又妥當的,但為什麽詩人放棄了眾多傳統的,深入人心的意象形象,而選用了橡樹,木棉作為比喻的對象,需要我們做以深入分析解讀。 查看更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