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累生卒均在龍年。出生時壹只手有紋,形似“劉累”二字,另壹只手紋為“龍”字。天生的養龍專家也。據《左傳》記載:“到了夏代,國君孔甲,順服天帝,天帝賜給他駕車的龍,黃河、漢水各兩條,各有壹雌壹雄。孔甲不能飼養,而又沒有找到豢龍氏。有陶唐氏已經衰落,後來又有劉累,向豢龍氏學習馴龍,以此事奉孔甲,能夠飼養這幾條龍。孔甲嘉獎他,賜氏叫禦龍,用他代替韋的後代。龍中壹條雌的死了,劉累偷偷的剁成肉醬給孔甲吃,孔甲吃了,後來又讓劉累再找來吃。劉累害怕而遷到魯山(魯即今魯山)”。由此證明,在大約4340年前的夏朝,劉累就定居魯山了。《古都偃史話》壹書,記載劉累懼怕孔甲帝治罪而攜帶家小逃遷魯山,成為河南劉姓最早的壹支。因此,歷經數百代,他的子孫已遍及華夏大地。所以劉累是中國劉姓始祖,當之無愧。劉累因養龍而馳名天下。《中國名人大辭典》記載了他的事跡與史跡,是魯山縣早在上古時的歷史名人。
牛臯,字伯遠,宋代抗金名將,嶽家軍中的副統帥,魯山縣熊背鄉石碑溝(村)人。生於公元1105年,卒於公元1147年,終年42歲。
牛臯自幼愛習武騎射,曾在射圃(今射道街)比射較量,得名射士,被西道總督管翟興薦為保義郎,討賊三戰三捷,晉升為滎州刺史中軍統領。金人再攻京西(今洛陽市),牛臯與金決戰10余次,皆捷。加果州(今四川南充市北)團練使,京城留守上官悟辟為同統制兼京西南路(今湖北襄樊市)提點荊獄。金人攻江西者,自荊門北歸,牛臯潛軍於寶豐宋村(今白龜山水庫),擊敗金軍。轉和州(今安徽和縣)防禦使,充五軍都統制。後戰金人於魯山鄧家橋(今辛集鄉鄧寨),屢戰屢捷,戰場遍及數省,戰功到處可見。故而官職也多:西道招撫使、安州觀察使、蔡州鎮守使、親衛大夫等。此時加入嶽家軍,制置江西、湖北。嶽飛大喜,辟為唐、鄧、襄、郢(回州)安撫使。不久,改為神武後軍中部統領。後來,偽齊將領李成、王嵩占據襄州、隨州。嶽飛部將張憲、徐慶攻隨州不下。嶽飛派牛臯前往,牛臯不到三天,便斬王於馬下,得降卒5000余人,收復了隨州。乘勝又擊敗李成,收復了襄陽。金人攻打淮西,嶽飛派牛臯度江,自己提兵與牛臯會師。牛臯對金人大聲喝斥:“哇呀呀!俺牛臯在次,看我射穿爾等咽喉,斧劈上將首級!”那金兵金將,已經多次見過牛臯勇不可擋,戰場上殺敵,面無懼色,如同過年壹樣高興。金軍聞聲色膽不戰而退,牛臯率軍追擊30多裏,斬金軍頭領十五、六人。被升為寧國軍承宣使,荊湘南路馬步軍副總管,成為嶽家軍的副統帥。不幸,在嶽飛遇難後,牛臯遭奸賊暗算,食物中毒身亡。葬在江西西湖畔。其魯山家鄉族人,為便於紀念他,設衣冠冢於原籍石碑溝,世稱牛臯墳者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