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
白楊教案教材簡析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在通往新疆大戈壁的列車上,壹位父親與他的孩子們的對話,父親望著窗外的白楊,借助白楊,熱情謳歌了祖國邊疆的建設者們,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服從祖國的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具有無私的奉獻精神。這篇文章首先從孩子們對白楊樹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樹特點的介紹,托物言誌,借物喻人。然後爸爸借助白楊表明自己紮根邊疆的誌向,同時也希望他的孩子們能夠成為祖國邊疆的建設者。
選編這篇課文,壹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贊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壹步加深對西部的了解。
設計理念
整篇文章清新流暢自然,行文之中人物描寫非常傳神,語言描寫及神態的刻畫,符合人物的特點,在心理描寫上則非常含蓄,沒有過多直接的敘述,而是以神傳情,意境深遠,通過神態的變化來體現感情的波瀾。教學中,在把握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同時,體會在作者的描寫和敘述中的特點。並理解托物言誌、借物抒情、意寓含蓄、心境悠遠的人物展現方法。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壹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
1.體會文章的寫法,感悟白楊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2.體會父親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情懷。
教學準備
1.課前要求同學們搜集有關邊疆建設者的資料:如屯墾戍邊的生產建設兵團戰士、支邊人員以及參加新疆建設的其他人員等等。
2.教師為同學們準備壹些相關的影視資料、圖片。
教學過程
壹、談話導入 激趣引題
同學們,妳們知道什麽是大戈壁嗎?(蒙古語意為難生草木的土地,是壹種粗沙、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這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荒涼大戈壁上,卻生長著壹棵棵高大的身影,妳知道他們是什麽嗎?它們就是挺拔的白楊。今天我們就隨著作者,到這荒涼的戈壁灘看壹看。教師板書:白楊
學生帶著對戈壁的好奇之心,進入課文,產生 *** ,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自學生字生詞
1.師此時妳壹定在想,荒涼的戈壁究竟是什麽樣的?白楊為什麽會在那裏生長呢?在這裏生長的白楊樹會有有什麽特點呢?現在,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並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生字新詞,然後和妳的同座交流壹下這篇文章寫了壹件什麽事?
(學生自學,可以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2.教師檢查學生自學結果:
(1)對壹些詞語的理解。
渾黃壹體:都是渾濁的黃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環境惡劣,沒山沒水沒人煙,只有漫天黃沙,,連天和地的界限也無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筆直,挺拔秀麗超出壹般。文中用來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楊樹,在那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仍能夠長的如此高大,令人贊嘆。
(2)提醒學生註意壹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在字形字義上進行區別;“互”字右下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橫、橫。
(3) 說說這篇課文講了壹件什麽事。
文章主要寫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車上,壹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窗外的白楊,展開議論的事。
(4) 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在西行的列車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見窗外的白楊討論白楊的特點,爸爸表明心跡。
......>>
墨客以梅喻誌抒 *** 懷的詩句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 王安石)
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梅花絕句之三 陸遊)
行路難中詩人用冰塞川 雪滿山喻誌什麽“冰塞川”、“雪滿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困難險阻
標簽:作文經典 上壹篇:歌頌母親的英文資料 歌頌母親的英文詩歌 下壹篇:總結過去好成果的詩句 總結過去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