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戰爭悲慘的詩句

關於戰爭悲慘的詩句

1.描寫“戰爭慘烈”的詩句有哪些

1、春望

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裏草木茂密。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壹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2、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代:辛棄疾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醉夢裏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366303832演奏北疆歌曲。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戰馬像的盧馬壹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壹樣,震耳離弦。(我)壹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發人!

3、雁門太守行

唐代: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譯文: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墻;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壹片金光閃爍。秋色裏,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沈。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4、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壹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沈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5、從軍行

唐代: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壹書生。

譯文:烽火照耀京都長安,不平之氣油然而生。辭別皇宮,將軍手執兵符而去;圍敵攻城,精銳騎兵勇猛異常。大雪紛飛,軍旗黯然失色;狂風怒吼,夾雜咚咚戰鼓。我寧願做個低級軍官為國沖鋒陷陣,也勝過當個白面書生只會雕句尋章。

2.感慨戰爭的殘酷的詩句有哪些

(壹)邊塞風光 也許我們去過天山,去過玉門關,去過塞外的古戰場,也許我們觸摸過古代將士們曾經休憩的石頭,但是,要想穿越歷史的時間隧道,立身在秦時明月下,舉手在漢唐北風中,我們不能不翻開記錄邊塞詩的歷史書頁。

撲面而來的先是邊塞風光的壯闊奇偉。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孤城是戍邊將士的所在,下面自然引出對關塞偏遠。

戍守艱辛的感慨,就連春風都不肯度過玉門關來到這裏。寫愁怨而不明言愁怨,只讓羌笛之聲回蕩在前兩句詩所營造的壯闊天地之間。

寫的雖然是邊塞風光,卻也同時展示了邊塞詩情感的豪邁。同樣涉及玉門關的還有另外壹首詩:關 山 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與《涼州詞》相似,詩歌的前兩聯寫了明月、天山、雲海等壯闊的氣象。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與“黃河遠上白雲間”相似,這兩句也是在“雲”的襯托下突出另壹意象,且這裏的“出”字與“黃河遠上白雲間”中的“上”字異曲同工,都使詩句充滿動感和力度。詩的整體結構也與《涼州詞》相似,都在後壹部分感慨戰爭的殘酷與戍邊將士的鄉思愁苦。

不同的是,這裏的山、月、雲、海結合在壹起,開闊中增加了壹種湧動的氣勢,下文的“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與“春風不度玉門關”用意也顯然不同,而是更突出了浩蕩的氣魄。如果說王之渙的《涼州詞》突出了壯闊,那麽王昌齡的《從軍行》則更突出了壯闊中的險峻,同時寄予了蒼涼的感慨。

從軍行(七首選壹)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與前幾首詩類似,此詩首聯同樣使用了雲、山、孤城、玉門關等意象,便著壹“暗”字,著壹“遙望”,則全詩籠罩在陰郁、荒涼的氣氛中,在連天的陰雲遮蔽下,雪山也不再明朗,壹座孤城只能遙望著玉門,可即使玉門關也是“春風不度”的偏僻之地啊!遙望中似乎有期盼,期盼的自然是勝利,但勝利似乎還遙遙無期,於是剩下的只能是必勝的信念和艱苦的奮戰:“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上面幾首詩歌的分析中不難看出,邊塞詩往往“情景交融”,渲染或壯闊或蒼涼的氛圍。

而邊塞特有的風光又往往是通過壹系列特有的意象凸顯的,這些意象包括:邊風、邊月、邊塵、邊角、邊笛、邊雁、邊馬、邊柳、邊草、邊河、邊關……在下面的詩歌中大家可以更明晰地看到這壹特征。(二)戎旅生涯 邊塞風光之外,邊塞詩描寫較多的自然是軍旅生活,而軍旅生活的核心自然又是戰爭。

塞 下 曲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黑雲遮月,在這樣壹個夜晚,戰鬥開始了,棲息的大雁都被驚飛而去。匈奴的首領單於戰敗逃走,我方將士騎馬追逐,大雪漫天灑落,覆蓋了身上的弓箭和戰刀。

全詩語言簡潔,節奏短促,雖然只寫了戰勝追逐敵人的壹個側面,而戰爭的激烈與勝利的喜悅已流露在字裏行間。當然,有勝利的驕傲必然有敗亡的苦澀,再看下面這首詩。

隴 西 行 [唐]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戰士們奮不顧身地與匈奴兵作戰,五千將士倒在胡地的塵土中。陜西北部的無定河邊屍骨遍野,而他們遠方的妻子卻依然在夢中與他們相依相伴啊!後兩句的蒼涼讓人難以勝情。

上面兩首詩都從壹個特殊的角度描寫了戰爭,再看下面壹首詩: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李賀被稱為“詩鬼”,他的詩往往使用詭異的意象營造出瑰奇的氛圍。這首詩渲染了戰鬥前夕“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氛圍,同時描寫了行軍場景。

首句是詩人特有的誇張想象,黑雲似乎要將城壓垮,從而成功地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次句寫城內的守軍,風雲變幻,壹縷日光從雲縫裏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金色的甲衣上。

三、四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渲染陰寒慘切的戰地氣氛。壹聲號角,漫天秋色為之震顫,而“塞上胭脂凝夜紫”則純乎鋪寫色彩,極力鋪寫戰爭的慘烈,晚霞映照在沙場上,那胭脂般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在大地上,呈現出壹片駭人的紫色。

後四句寫馳援部隊的活動。紅旗半卷,可能因為夜半行軍,有意半卷,為的是出其不意。

也可能因為天太冷,被凍住而半卷,如岑參“風掣紅旗凍不翻”。“臨易水”三字又帶出荊軻刺秦王前“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的蒼涼悲壯。

最後兩句表達了將士們誓死保國的勇氣與決心。戰爭固然慘烈,然而當烽煙暫息的時候,邊塞也並非沒有安閑與快樂。

塞上聽吹笛 [唐]高 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壹夜滿關山。

戰事消歇,牧馬而歸,駐守的樓上羌笛響起,月華漫天:“梅花落”本是古代笛子曲名,作者卻將其拆開化用,讓人聯想梅花(笛聲)隨風飄逸,落滿關山。全詩營造了清冷幽美的。

3.描寫戰爭慘烈的詩句

燕歌行

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 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 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 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 單於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 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鬥兵稀。

身當恩遇恒輕敵, 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 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 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 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 寒聲壹夜傳刁鬥。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燕歌行》是高適的代表作,也是唐朝邊塞詩中的典範作品。

詩中的前四句,概寫了唐朝開元時期東北部不斷受敵騷擾以及張守珪立功受賞的情況。它對於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來說,並無重要意義,但它給全詩開辟了壹種比較恢宏和開闊的氣勢,而這正是其時的邊塞詩所***有的特色。“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在開放向上的盛唐時期,男兒的赴身邊塞,建功立業的豪邁風采。

從“從金伐鼓下榆關”到‘力盡關山未解圍’十二句,具體描寫了戰鬥的整個過程。這裏有逶迤不斷的行軍陣容,有蕭條淒涼的邊塞景色,還有對敵人的猛烈進攻和戰士的血灑疆場的細致描摹等等。語氣逼真,描寫及其生動。富於形象感。特別詩人借“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壹句,運用及其鮮明的對比,感情激烈地譴責了邊塞將帥的腐朽生活。

“鐵衣遠戍辛勤久”四句,描寫了征人們因長期戍守邊防不能回家而產生的苦悶絕望的心情。“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詩人把征人與少婦的相互思念,運用類似蒙太奇的手法連接在壹起,在形象上給人以強烈的悲劇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從“邊庭飄飖那可度”到全詩結束,在對邊塞生活的描寫中寄托了詩人的深切感受。在這裏,詩人既表達了對戰爭的厭惡,又表現了他對李廣這樣的安邊將帥的崇拜和渴望;並譴責將帥不體恤兵士,驕奢淫逸的惡劣行為。詩人的感情基調很凝重,在褒貶中 體現了思索的痛苦。

高適的邊塞詩思想內容深刻、風格悲壯,是唐代現實主義詩歌的優秀代表。

岑參與高適都有過軍旅生活的經歷,都以七言古詩見長,他們的詩都有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奮鬥精神的***性。與高適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繪了邊塞奇麗多姿的生活。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是岑參邊塞詩的基調。如他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尤為突出。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軍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離愁別恨的俗套,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而是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似乎也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設想奇,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想象,同時字裏行間又透露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帳外那以白雪為背景的鮮紅壹點,更與雪景相映成趣。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唐代的邊塞詩像壹部慷慨激昂的交響曲。從形式上看,有五言,有七言,有短制,有長篇;從內容上看,有的抒發慷慨之情,有的鋪敘異域之景,有的歌頌將士英勇,有的譴責戰爭殘酷;從風格上看,有的詩風淡遠,有的詩風豪放,真可謂是百花齊放。

聆聽完這篇篇不朽的詩文,讓人觸摸到了那顆顆不滅的靈魂,記憶雖是淩亂,但那昔日的蒼涼,過眼的繁華,總是蕩氣回腸,感慨萬千。

4.求現代的描寫戰爭悲慘的詩歌

戰爭

燦爛的晨星消失在天邊

光明的源泉沈沒於無邊的混沌與黑暗

宏偉的宮殿在瓦解

壹如這世界

廣闊的廢墟在腳下向四面伸展

遙遠的榮耀已掩埋在泥土的下面

荒蕪在這片疆土縱馬揚威

無畏的戰士

卻倒伏在戰場

美妙的琴聲已沈寂

琴弦已斷歡樂不再

戰爭的喧囂復起

戈矛的 鏗鏘

可怕的撕殺和呼號

仍回蕩在耳邊

英雄何在

世界被血腥的殺戮所覆蓋

5.描寫古代戰爭後淒慘場景的句子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杜甫 《兵車行》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壹,念之斷人腸。

——曹操 《蒿裏行》

中野何蕭條,千裏無人煙

——曹植《送應氏》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王粲《七哀詩三首》

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

——李白《戰城南》

很遺憾就知道這麽多了,中國古代保存下來的戰爭題材詩歌往往重在宣揚戰功和表現百姓征戰之苦,但是對戰後的慘烈境況往往回避,所以我們現在見到的相關作品並不多的。

6.關於戰爭的詩句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戰城南 唐·李白 去年戰桑幹源,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萬裏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秦家築城備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相和歌辭·從軍行二首 唐·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雜曲歌辭·出自薊北門行 唐·李白 虜陣橫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書速驚電,烽火晝連光。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劍心飛揚。推轂出猛將,連旗登戰場。

兵威沖絕漠,殺氣淩穹蒼。列卒赤山下,開營紫塞傍。

途冬沙風緊,旌旗颯雕傷。畫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揮刃斬樓蘭,彎弓射賢王。單於壹平蕩,種落自奔亡。

收功報天子,行歌歸鹹陽。 雜曲歌辭·白馬篇 唐·李白 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鬥雞事萬乘,軒蓋壹何高。

弓摧宜山虎,手接泰山猱。酒後競風彩,三杯弄寶刀。

殺人如翦草,劇孟同遊遨。發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洮。

叱咤萬戰場,匈奴盡波濤。歸來使酒氣,未肯拜蕭曹。

羞入原憲室,荒徑隱蓬蒿。 李陵詠 唐·王維 漢家李將軍,三代將門子。

結發有奇策,少年成壯士。長驅塞上兒,深入單於壘。

旌旗列相向,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戰聲煙塵裏。

將令驕虜滅,豈獨名王侍。既失大軍援,遂嬰穹廬恥。

少小蒙漢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報,投軀未能死。

引領望子卿,非君誰相理。 老將行 唐·王維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中山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壹身轉戰三千裏,壹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傍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天將,恥令越甲鳴吳軍。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壹戰取功勛。

兵車行 唐·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是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苦戰行 唐·杜甫 苦戰身死馬將軍,自雲伏波之子孫。

幹戈未定失壯士,使我嘆恨傷精魂。去年江南討狂賊,臨江把臂難再得。

別時孤雲今不飛,時獨看雲淚橫臆。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唐·杜甫 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為清門。

英雄割據雖已矣,文彩風流猶尚存。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開元之中常引見,承恩數上南熏殿。

淩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發動,英姿颯爽來酣戰。先帝天馬玉花驄,畫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牽來赤墀下,迥立閶闔生長風。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

斯須九重真龍出,壹洗萬古凡馬空。玉花卻在禦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仆皆惆悵。弟子韓幹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

幹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雕喪。將軍畫善蓋有神,必逢佳士亦寫真。

即今飄泊幹戈際,屢貌尋常行路人。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

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 雜曲歌辭·采桑 唐 自古多征戰,由來尚甲兵。

長驅千裏去,壹舉兩蕃平。按劍從沙漠,歌謠滿帝京。

寄言天下將,須立武功名。 雜曲歌辭·回紇 唐 曾聞瀚海使難通,幽閨少婦罷裁縫。

緬想邊庭征戰苦,誰能對鏡治愁容。久戍人將老,須臾變作白頭翁。

沙場夜 唐·於濆 城上更聲發,城下杵聲歇。征人燒斷蓬,對泣沙中月。

耕牛朝挽甲,戰馬夜銜鐵。士卒浣戎衣,交河水為血。

輕裘兩都客,洞房愁宿別。何況遠辭家,生死猶未決。

古征戰 唐·於濆 高峰淩青冥,深穴萬丈坑。皇天自山谷,焉得人心平。

齊魯足兵甲,燕趙多娉婷。仍聞麗水中,日日黃金生。

茍非夷齊心,豈得無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