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東魯門泛舟二首》唐代: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回。
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
譯文:夕陽落了,白沙更亮,天空倒映水中;水波搖,石影動,流水回旋縈繞。駕起小舟,乘著月光,沿著溪水轉,恍如王子猷山陰雪後尋訪戴安道。水似青龍盤繞著石堤,魯門西桃花夾岸。假如在這晶瑩月色中泛舟,王子猷雪夜訪友的瀟灑又豈能比擬!
2、《耶溪泛舟》唐代:孟浩然
落景余清輝,輕橈弄溪渚。泓澄愛水物,臨泛何容與。
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相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
譯文:落日散發著它剩余的光線,輕搖木槳在若耶溪中劃船。
碧水清清水中的生物多可愛,清溪泛舟是怎樣的從容悠閑。
白頭老翁端坐於岸邊垂釣,新妝的少女臨水清洗衣衫。
彼此對望著好像曾經相識,卻只能脈脈相視無緣攀談。
3、《登江中孤嶼贈白雲先生王迥》唐代: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嶼出。回潭石下深,綠筱岸傍密。
鮫人潛不見,漁父歌自逸。憶與君別時,泛舟如昨日。
夕陽開返照,中坐興非壹。南望鹿門山,歸來恨如失。
譯文:江上碧波蕩漾清水悠悠,江水退去露出小島沙洲。
巖石下潭水漩流不見底,綠油油細竹傍岸長得稠。
鮫人潛在潭底不見蹤影,漁翁唱起棹歌自在優遊。
回想起與您分手的時候,泛舟的情景就像在昨日。
夕陽斜照著傍晚的景物,獨坐在小島上興味無窮。
向南方遙望家鄉鹿門山,歸來滿腹都是別緒離愁。
4、《渡河到清河作》唐代:王維
泛舟大河裏,積水窮天涯。天波忽開拆,郡邑千萬家。
行復見城市,宛然有桑麻。回瞻舊鄉國,渺漫連雲霞。
譯文:我揚帆行舟黃河上,秋水匯積遠接天涯。
水天相接處忽然裂開豁口,現出繁華的城邑萬戶千家。
順流前行又有城鎮閃入眼中,宛然可見郊野的桑麻。
回頭瞻望我的故鄉京洛,只見洪波浩渺遠連雲霞。
5、《冬末同友人泛瀟湘》唐代:杜荀鶴
殘臘泛舟何處好?最多吟興是瀟湘。就船買得魚偏美,踏雪沽來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嶽麓,雁知春近別衡陽。與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詩入帝鄉。
譯文:臘月將盡時去哪裏泛舟最好呢?吟詩起興最好之地莫過於瀟湘。
靠近湘江正在捕魚的漁船買來最肥美的魚兒,逢與落雪時沽來的酒酒香更加醇厚。
夜深之時,深山裏的猿啼遍了整片嶽麓山,雁子知道春天快到了,就別離衡陽飛回北方。
我與君更好欣賞這江山綺麗之景,裁來新擬的詩句傳到長安。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so.gushiwen.org/view_8222.aspx
2. 關於泛舟的詩句泛舟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壹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張孝祥《西江月》
滿載壹船秋色,平鋪十裏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裏奏霓裳,準擬嶽陽樓上.
李清照《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壹灘鷗鷺.
朱彜尊《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幹,青蛾低映越山看.
***眠壹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3. 描寫泛舟的詩句泛舟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壹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泛舟(戴叔倫)
風軟扁舟穩,行依綠水堤。孤尊秋露滑,短棹晚煙迷。
夜靜月初上,江空天更低。飄飄信流去,誤過子猷溪。
望海潮.
山水之間 雲流山脊 風清雲露 古林染霧藏花
舟斷水天 臨波釣叟 江埋半世憂愁 暢飲酒為仙 笑看人間事
鉤釣霜秋 寒氣迷城 卯辰絲雨灑如花 折花夜旅歸人 染濕身綢緞
昨夜豪言 今日笑談 推杯換盞 茶涼寒酒誰收 雲裏小高樓
掛幾行琴語 不舍離別 山水清風釀酒 再醉幾涼秋
4. 描寫泛舟的詩句1、泛舟越洪濤魏晉曹植 《贈白馬王彪》2、泛舟當泛濟南北朝吳均 《酬別江主簿屯騎》3、泛舟過東鄰唐王維 《晦日遊大理韋卿城南別業四聲依次用各六韻》4、琉璃汗漫泛舟入唐杜甫 《渼陂行》5、泛舟如昨日唐孟浩然 《登江中孤嶼贈白雲先生王迥①》6、泛舟如昨日唐孟浩然 《嶼贈白雲先生王迥》7、泛舟江上別唐孟浩然 《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8、爾從泛舟役唐李白 《登黃山淩□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9、山逐泛舟行唐李白 《送儲邕之武昌》10、泛舟亦何傷唐楊炯 《巫峽》11、泛舟伊水漲唐張說 《奉酬韋祭酒自湯還都經龍門北溪莊見貽之作》12、泛舟過東鄰唐王維 《晦日遊大理韋卿城南別業四聲依次用各六韻》13、泛舟歸山東唐岑參 《東歸發犍為,至泥溪舟中作》14、泛舟俱遠津唐杜甫 《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琎》15、借問泛舟人唐杜甫 《送高司直尋封閬州》16、泛舟慚小婦唐杜甫 《草閣》17、浦南人泛舟宋米芾 《阮郎歸·雙雙鴛鴦戲蘋洲》18、長愛越水泛舟宋楊無咎 《白雪·檐收雨腳》19、泛舟赤壁宋林正大 《酹江月/念奴嬌》20、與客泛舟赤壁宋劉克莊 《念奴嬌·天風浩動》21、自葛水、泛舟西下宋王奕 《賀新郎·有客過東魯》22、蘇子泛舟宋劉將孫 《沁園春·壬戌之秋》23、泛舟同遠客唐賈島 《寄賀蘭朋吉》24、泛舟送之元虞集 《蘇武慢 鳴鶴餘音全真馮尊師,本燕趙書生,》25、泛舟無雪元虞集 《蘇武慢·十載燕山》26、誰忘泛舟魏晉曹植 《朔風詩》27、泛舟經姥廟宋陸遊 《閑中戲賦村落景物》28、泛舟蓋長川魏晉王粲 《從軍詩》29、泛舟黃河魏晉曹叡 《善哉行四解》30、泛舟洛川魏晉曹攄 《答趙景猷》31、泛舟中流魏晉曹攄 《答趙景猷》32、泛舟東川魏晉陸雲 《答兄平原詩》33、泛舟艫南北朝鮑照 《代春日行》34、泛舟昆明池清魏耕 《贈錢肅潤》35、泛舟滄海外宋蔡肇 《和慎思秋日同文館詩》36、驟漲階前可泛舟宋方回 《喜雨》37、郎若泛舟尋宋龍輔 《山中寄外》38、故作泛舟歸宋釋梵琮 《偈頌九十三首》39、纏會滄溟便泛舟宋釋智愚 《頌古壹百首》40、屢起泛舟興宋蘇泂 《秋興》。
5. 關於“湖中泛舟”的詩句有哪些1、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2、泛舟太湖上,回瞰茲山隈。3、兒童隨笑放翁狂,又向湖邊上野航。
4、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5、慢牽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鏡上行。
6、輕解羅裳,獨上蘭舟。7、***眠壹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8、滿載壹船秋色,平鋪十裏湖光。9、泛舟憑檻在蓬瀛,壹醉心期任此生。
10、泛舟入滎澤,茲邑乃雄藩。1、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作者: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
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
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誌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
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
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壹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後隱居。
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壹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2、秋日彭蠡湖中觀廬山_百度漢語 作者:吳筠 泛舟太湖上,回瞰茲山隈。
萬頃滄波中,千峰郁崔嵬。涼煙發爐嶠,秋日明帝臺。
絕巔淩大漠,懸流瀉昭回。穹崇石梁引,岈豁天門開。
飛鳥屢隱見,白雲時往來。超然契清賞,目醉心悠哉。
董氏出六合,王君升九垓。誰言曠遐祀,庶可相追陪。
從此永棲托,拂衣謝浮埃。作者簡介 吳筠 ,唐朝華州華陰(今陜西華陰縣)人。
字貞節。壹作正節。
性高鯁,少舉儒子業,進士落第後隱居南陽倚帝山。天寶初召至京師,請隸人道門。
後入嵩山,師從道教上清派法主潘師正,受授上清經法。與當時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
玄宗多次征召,應對皆名教世務,並以微言諷帝,深蒙賞賜。後被高力士讒言所傷,固辭還山。
東遊至茅山,大歷十三年(778)卒於剡中。弟子私謚“宗元先生”。
3、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作者:陸遊 兒童隨笑放翁狂,又向湖邊上野航。魚市人家滿斜日,菊花天氣近新霜。
重重紅樹秋山晚,獵獵青簾社酒香。鄰曲莫辭同壹醉,十年客裏過重陽。
作者簡介 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
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
其壹生筆耕不輟,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與王安石、蘇軾、黃庭堅並稱“宋代四大詩人”,又與楊萬裏、範成大、尤袤合稱“南宋四大家”。
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4、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壹灘鷗鷺。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壹才女”之稱。
早期生活優裕,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
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
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壹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5、湖上招客送春泛舟 作者:白居易 欲送殘春招酒伴,客中誰最有風情。
兩瓶箬下新開得,壹曲霓裳初教成。排比管弦行翠袖,指麾船舫點紅旌。
慢牽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鏡上行。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1]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與元稹***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2]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6、壹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作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
壹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7、朱彜尊《桂殿秋》思往事,渡江幹,青蛾低映越山看.***眠壹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8、張孝祥《西江月》滿載壹船秋色,平鋪十裏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裏奏霓裳,準擬嶽陽樓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9、《過處和賞荼醾》年代: 宋 作者: 曹勛 泛舟憑檻在蓬瀛,壹醉心期任此生。
滿腹本來同偃鼠,吸川遂欲比長鯨。歸來尚帶荼醾露,夢想。
6. 哪些是與“泛舟”有關的詩詞1、《春晴泛舟》 宋 陸遊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麯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2、《泛舟至臨江院》宋 郭印
清江借篙師,津流不須問。
行行鏡中天,水鳥嗔人近。
絕岸得危亭,壹目千裏盡。
山川草木妍,造物無少吝。
誰知天壤間,眇然壹方寸。
3、《泛舟呈元制照老》宋 李流謙
扁舟載我去,身世兩悠然。
暝靄無窮樹,春江不盡天。
阮嵇真酒伴,李郭即神仙。
孤唱君須和,風流漢晉前。
4、《城西陂泛舟》唐 杜甫
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
春風自信牙檣動,遲日徐看錦纜牽。
魚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蕩槳,百壺那送酒如泉?
5、《泛舟之龍塢》宋 李洪
苕花如雪忽秋殘,翠花溪頭幾曲山。
心逐浮雲朝獨出,家臨清霅暮能還。
世情大似醉翁醉,景物偏偷閑客閑。
早晚誅茆繼三徑,招呼明月弄潺湲。
7. 關於“湖中泛舟”的詩句有哪些1、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2、泛舟太湖上,回瞰茲山隈。3、兒童隨笑放翁狂,又向湖邊上野航。
4、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5、慢牽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鏡上行。
6、輕解羅裳,獨上蘭舟。7、***眠壹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8、滿載壹船秋色,平鋪十裏湖光。9、泛舟憑檻在蓬瀛,壹醉心期任此生。
10、泛舟入滎澤,茲邑乃雄藩。1、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作者:孟浩然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
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作者簡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
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誌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
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
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壹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後隱居。
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壹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2、秋日彭蠡湖中觀廬山_百度漢語作者:吳筠泛舟太湖上,回瞰茲山隈。
萬頃滄波中,千峰郁崔嵬。涼煙發爐嶠,秋日明帝臺。
絕巔淩大漠,懸流瀉昭回。穹崇石梁引,岈豁天門開。
飛鳥屢隱見,白雲時往來。超然契清賞,目醉心悠哉。
董氏出六合,王君升九垓。誰言曠遐祀,庶可相追陪。
從此永棲托,拂衣謝浮埃。作者簡介吳筠 ,唐朝華州華陰(今陜西華陰縣)人。
字貞節。壹作正節。
性高鯁,少舉儒子業,進士落第後隱居南陽倚帝山。天寶初召至京師,請隸人道門。
後入嵩山,師從道教上清派法主潘師正,受授上清經法。與當時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
玄宗多次征召,應對皆名教世務,並以微言諷帝,深蒙賞賜。後被高力士讒言所傷,固辭還山。
東遊至茅山,大歷十三年(778)卒於剡中。弟子私謚“宗元先生”。
3、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作者:陸遊兒童隨笑放翁狂,又向湖邊上野航。魚市人家滿斜日,菊花天氣近新霜。
重重紅樹秋山晚,獵獵青簾社酒香。鄰曲莫辭同壹醉,十年客裏過重陽。
作者簡介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
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
其壹生筆耕不輟,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與王安石、蘇軾、黃庭堅並稱“宋代四大詩人”,又與楊萬裏、範成大、尤袤合稱“南宋四大家”。
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4、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壹灘鷗鷺。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壹才女”之稱。
早期生活優裕,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
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
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壹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5、湖上招客送春泛舟作者:白居易欲送殘春招酒伴,客中誰最有風情。
兩瓶箬下新開得,壹曲霓裳初教成。排比管弦行翠袖,指麾船舫點紅旌。
慢牽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鏡上行。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1]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與元稹***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2]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6、壹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作者: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
壹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7、朱彜尊《桂殿秋》思往事,渡江幹,青蛾低映越山看.***眠壹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8、張孝祥《西江月》滿載壹船秋色,平鋪十裏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裏奏霓裳,準擬嶽陽樓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9、《過處和賞荼醾》年代: 宋 作者: 曹勛泛舟憑檻在蓬瀛,壹醉心期任此生。
滿腹本來同偃鼠,吸川遂欲比長鯨。歸來尚帶荼醾露,夢想猶聞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