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經典新視角《大林寺桃花》賞析

經典新視角《大林寺桃花》賞析

自寫作“經典新視角”系列以來,越來越發現,中國古典詩歌真的是蘊藏著無窮無盡的魅力!雖然,獨特的視角固然是創新解讀的重要因素,但在如此解讀之後,我們再來閱讀這些千年前的詩歌時,就會發現,詩中的那種蓬勃的詩意帶著全新的意韻撲面而來!這說明,獨特的視角固然重要,但詩歌本身才是這些鮮活意蘊的源頭!這就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偉大之處!這些動人心弦的魅力與生機,其實壹直隱藏在詩文深處,只等著有人來揭開塵封的面紗,那深藏的大美就會驀然傾瀉在妳的眼前,如見天人!“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今天選取的這首《大林寺桃花》就是這樣壹首非常特別的作品,在歷史上被譽為“唐人絕句中的壹首珍品”。這也是筆者非常喜歡的壹首唐詩,時不時地就會在腦海中浮現出來,每當此時,就會喃喃自語,吟詠自樂。

補充說明壹句,“經典新視角”系列文章,所賞析的作品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大部分作品很多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時候就會朗讀和背誦。其作者也都大名鼎鼎,隨便拈出壹人那都是歷史的天空裏無比璀璨的明星,所以這個系列的賞析文章對詩的作者大多沒有太多的介紹,甚至連詩歌創作的背景也盡量去繁就簡,盡量圍繞詩文本身而做賞析,去發現這些文字穿越千年時空流傳到今時今日,在筆者的心裏依獨特的視角而見到的驚人之美。雖然筆者以佛道文化中究竟超越的視角而做賞析,但其實這些詩歌的作者,本來就深具佛道文化之底蘊,其妙手天成、自然流淌而出的詩篇,本身就帶著濃濃的禪心詩意,而非筆者強做解說。

佛經中說,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詩歌的誦讀與賞析,其實正是心與心的相應,意與意的相通,“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壹切都在天地大道的自然規律中相遇相應,渾然天成。中華詩歌之美,神韻如是,不勝美哉!

下面就壹起來賞析這首鮮美芬芳的《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 :《紅樓夢.葬花吟》中有這樣的句子,其意蘊與此句暗合——“壹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文學之美正在於將無比殘酷的事實用帶有藝術之美的文字和意象以代之。人間四月,僅僅是農歷四月嗎?“人間”二字,仿佛雲端壹雙慈目,將整個人間盡收眼底。這時的“人間四月”就不僅僅是壹種季節時令,而且還是壹種隱喻——月者,時也——“人間四時”。哪四時呢?壹般而言,即春夏秋冬。視角再大壹點,以壹個生命在人間的壹生而言,即生老病死。視角再大壹點,以天地宇宙而言,四時則對應著成、住、壞、空。人生壹世,草木壹秋。視角不同,四時亦不同也。

芳菲,其實正是生命。不管是草木之生命,動物之生命,還是人類之生命,宇宙之生命,皆有雕零之時、腐朽之日、死亡之期、壞空之際。

人間四月芳菲盡,其實正是生死之問!不管是什麽樣的事物,不管是什麽樣的生命,死亡來臨之時,究竟何去何從?!

山寺桃花始盛開 :這真是意外驚喜!上壹句還在為生命不得不面臨死忙而憂慮,這壹句卻恰似從地獄瞬間來到了天堂。

山是什麽山?讀過前幾篇解析的朋友,幾乎都可以脫口而出——靈山!但究竟靈不靈,卻很難說。不靈即成障礙。

寺又是什麽寺?這壹問就牽出了壹道禪宗公案來。《指月錄》中說,夾山去見船子,船子才見,便問:大德住甚麽寺?夾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師曰:不似似個甚麽?夾山曰:不是目前法。師曰:甚處學得來?夾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師曰:壹句合頭語,千古系驢橛。

寺之原始義為持取,故有此壹答。且不管系住的是什麽,只要系住的不是正在閱讀此文者,就無比地隨喜贊嘆了。

山,其實是廬山,寺,其實是大林寺。廬者,陋室也,四大假合之人身也。林者,草木也,妄想分別之人心也。

陋室雖可臨時遮擋壹下風雨,但畢竟會傾頹,草木之花雖可壹時繁茂爭奇鬥艷,但終究落紅成泥,歸於塵土。何有值得執取之處呢?

唯靈山頂上,菩提樹下,如來拈花,飲光壹笑,雖歷千年,花顏不改,壹如初開,芬芳鮮美......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如此鮮美之花,焉能不令所見之者心花怒放呢?亦願讀到此文者,悉皆心花怒放,菩提花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生命之春天,何處才有真正的永恒?無常壹旦來臨,便隨滾滾業力而去,生死浮沈,六道輪轉,何有壹絲壹毫自主之力?這裏咽下壹口氣,那邊嬰兒已長啼!生來不知誰是我,死去不知我是誰!何方才有超越之法?何處才有解脫之道?何時才有自由之日?此人生大問,不得不問!

不知轉入此中來 :不知,既是詩人之自嘆,亦是千古之***嘆!不知是無明,知是妄想,知與不知,亦難道盡也。那麽就真的沒有辦法了嗎?非也!

接下來,輕輕壹個轉字,於不露痕跡中道盡無上之妙法!轉者,轉迷為悟,轉暗為明,轉識成智,轉凡成聖,轉死為生,轉窮為通.....正是“山窮水盡處,柳暗花明時”。

再接下來,每個字都輕看不得。入,沒有出,何有入?入者,入於如來知見,出者,出於凡夫知見。知見者,視角也。其上所述諸多之轉,其實皆是視角之轉,出於局部有限之視角,入於無限超越之視角,盡矣!

此,此時此地,此時此刻,唯在於此,唯在當下。當下出,當下入,當下轉。

中,這個字的秘密實在太大,佛陀說了四十九年,最後還說壹字未說。密義所指,唯在此字。此字非此字,假借此字喻真覺。儒家之中庸,道家之守中,佛家之中道,皆不離此中。此處不做詳解,亦非語言之可解,有心者自有有心之路,無心者亦有無心之路,各隨其緣,可也。

來,說了那麽多,如果妳不來,也是白說。此時此刻,又想起了《心經》中的呼喚:來吧來吧,壹起來吧,大家壹起到這裏來吧,壹起來看盛開的桃花......

詩人已經焚好了香,沏好了茶,纖纖素手,拈桃花壹枝,琴弦輕撫,靜待君來——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