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簡析: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裏,“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於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詞,“雞”和“聲”結合在壹起,完全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商山早行》
溫庭筠(晚唐)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白話譯文:
黎明破曉起身,套子駕車鈴聲叮當。踏上遙遙征途,遊子不禁思念故鄉。
殘月高掛蒼穹,村野客店雞鳴聲聲;板橋彌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跡行行。
槲樹枯葉飄落,悄然鋪滿靜寂山路;枳樹白花綻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墻。
令我觸景傷情,不由想起歸鄉之夢。遙想野鴨大雁,早已擠滿曲岸湖塘。
擴展資料:
《商山早行》的創作背景:
這首詩準確寫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聯系溫庭筠生平,他曾任隋縣尉,徐商鎮襄陽,他被辟為巡官。據夏承燾《溫飛卿系年》,這兩件事均發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當年溫庭筠四十八歲。自長安赴隋縣,當道出商山。
此詩當是溫庭筠此次離開長安赴襄陽投奔徐商經過商山時所作。溫庭筠雖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視之為故鄉。他久困科場,年近五十又為生計所迫出為壹縣尉,說不上有太好心緒,且去國懷鄉之情在所不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