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壹隅、壹半煙火、壹半詩意描述如下:
大理的城鎮分布和發展受到“茶馬古道”和“蜀身毒道”這兩條國際性古道的影響,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的多座歷史文化古鎮,就集中分布在兩條古道沿線。
沿著茶馬古道的軌跡,走進大理市喜洲鎮、洱源縣鳳羽鎮、劍川縣沙溪鎮,可以在民居中感受白族建築的特色,也可以在白族人家感受到壹半煙火壹半詩意的快意人生。
早在壹千多年前,喜洲就依托茶馬古道,發展成為壹座有名的商城,通過南方絲綢之路——蜀身毒道,將商貿發展到歐洲,同時,也把西方的建築技術和建築元素引入喜洲,形成了許多白族建築與西方建築融合的民居院落。
從大理古城出發,20多分鐘就可到達喜洲,喜洲東臨洱海,西靠蒼山,山清水秀,白族民居以白色為主基調,青瓦白墻在田園風光的映襯下別有壹番風味。
古城的詩句
1、黃葉黃花古城路,秋風秋雨別家人。——李群玉《金塘路中》。
2、待月中秋上古城,迥然光掩別宵明。——潘閬《中秋月》。
3、宰邑艱難時,浮雲空古城。——李白《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4、夫子理宿松,浮雲知古城。——李白《贈閭丘宿松》。
5、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