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想擺脫世俗煩擾的詩句

關於想擺脫世俗煩擾的詩句

1.描寫“想脫離世俗而去”的古詩有哪些

1、東晉陶淵明的《飲酒·其五》

全詩: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宋代歐陽修的《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

全詩: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秋千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歸。

3、魏晉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

全詩: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4、魏晉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壹》

全詩: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壹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4、唐代王維的《終南別業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全詩: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2.形容向往自由生活,不被世俗困擾的詩句有哪些

1、堪笑榮華枕中客, 對蓮余做世外仙。——周敦頤《對蓮》

釋義:可笑那些貪圖榮華的人,我想對著這些美好的蓮花做個出世的仙人。

2、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歸園田居·其壹》

釋義: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

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

釋義: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4、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釋義: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裏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5、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五》

釋義: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6、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釋義: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

7、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釋義:狹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濕了我的衣。

8、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釋義:衣衫被沾濕並不可惜.只希望不違背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9、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歸園田居·其壹》

釋義: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裏魚向往著從前深淵。

10、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歸園田居·其壹》

釋義:久困於樊籠裏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3.關於世俗的詩句有哪些

1. 《奉議楊君予姊丈也廉靜樂道不交世俗造道微妙》張耒

楊君冢木已蕭蕭,筆墨遺文久寂寥。墮淚交親悲宿草,長饑奴仆守空瓢。平生好事誰能繼,後世高名骨已消。欲酌壹杯澆墓隧,遺魂楚些倘能招。

2. 《東窗》陸遊

才薄常為世俗輕,還山力不給躬耕。即今贏得都無事,袖手東窗聽雨聲。

3. 《雜詩》 繁欽

世俗有險易。時運有盛衰。老氏和其光。蘧瑗貴可懷。

4. 《遊惠山》蘇軾

夢裏五年過,覺來雙鬢蒼。還將塵土足,壹步漪瀾堂。俯窺松桂影,仰見鴻鶴翔。炯然肝肺間,已作冰玉光。虛明中有色,清凈自生香。還從世俗去,永與世俗忘。

5. 《勿去草》王安石

勿去草,草無惡。若比世俗俗浮薄。君不見長安卿家,公卿盛時客如麻。公卿去後門無車,惟有芳草年年佳。又不見千裏萬裏江湖濱,觸目淒淒無故人,惟有芳草隨車輪。壹日還舊居,門前草先鋤。

6. 《司法曾子美新第榮歸欲得余詩不敢效世俗諛語》李昴英

裏同清獻久聞風,耿耿胸中便不同。壹疏叫雲韋布日,大廷對策想輸忠。

7. 《生平》黃幹

生平因寡合,歲晚交更少。非幹世俗薄,自是誌量小。

8. 《竹符》宋煜

仙篆元非世俗書,筆端會把鬼神驅。當年筆跡今何在,洞客爭傳筆葉符。

9. 《霜月》袁燮

霜氣橫空月色明,寒侵肌骨不勝清。支筇忍凍遊山徑,胸次都無世俗情。

10. 《送李果州》劉宰

蕭然瘦鶴姿,不受世俗塵。吾衰久矣夫,眼明見斯人。

11. 《和方丞》 陳宓

夜投官舍鼓逢逢,雨急風喧夢作江。怪得蕭然世俗慮,主人高致在軒窗。

4.表達"詩人想要遠離俗世"的詩句有什麽

表達"詩人想要遠離俗世"的詩句有:

1.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飲酒》陶淵明

2.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終南別業》王維

3.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能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

4.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蘇軾

5.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6. 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賈島《寄白閣默公》

7.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

8.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

9. 官曹稱心靜,居處隨跡幽。——白居易《贈吳丹》

10. 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更多: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飲酒》陶淵明: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譯文

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裏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

狹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濕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濕並不可惜.只希望不違背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創作背景

公元405年(東晉安帝義熙元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兒”,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壹組,***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後愉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