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運用了詩經中的雙聲疊韻和重章疊句的手法。全詩總***變換了六個字,在聲韻上都存在著顯著的特點。第壹句中的"采”和第二句中的"有”由於古代語音演變,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具有雙聲和疊韻的特點。
但第三句中的"掇”,第四句中的"捋”,第五句中的“結”,第六句中的“頫”,至今仍然具有雙聲和疊韻的特點,這使得其節奏舒卷徐緩,也在內容中形成了動作的進程和情感的變化循序漸進之效,在意義表達和修辭以及情感體驗上都耐人尋味。
映入眼前的形式之美,首先在於它的句式之美。重章疊句是本詩非常重要的壹種藝術手法,通過重疊反復來推進人物勞動時的動作行為,呈現相同的節奏中不同的變化之美。
這種重章疊句構成了壹種回環往復的音律之美。可以說,句式之美帶來了音律之美,帶來了動作之美,能直抵讀者內心,讓我們領略到人物之美。
創作背景
《周南·芣苢》是周代人們采集芣苢時所唱的歌謠,應是社會比較清明、階級矛盾比較緩和、人們尚能安居樂業的周公時代的作品。《毛詩序》:“《芣苢》,後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後人多不贊成毛序的說法。
其他說法有所謂“傷夫有惡疾”說、“室家樂完聚”說、“喻求賢才”說、“祈子求福”說、“童兒鬥草嬉戲”說、普通勞動歌謠說以及歌頌夏禹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