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阿長與山海經寫作背景

阿長與山海經寫作背景

1926年3月18日,北洋軍閥政府槍殺進步學生,魯迅受反動政府通緝,不得不到廈門大學任教。後又因受守舊勢力的排擠,作者不願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憶少年生活寫點文章聊以自慰。

阿長與《山海經》寫作背景

此文是魯迅於1926年9月18日在廈門寫的壹篇回憶性的散文。最早發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下面寫了壹個副標題《舊事重提之六》。後來魯迅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他九篇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子中。

1926年3月18日,北洋軍閥政府槍殺進步學生,魯迅受反動政府通緝,不得不到廈門大學任教。後又因受守舊勢力的排擠,作者不願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憶少年生活寫點文章聊以自慰。於是寫出了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十篇散文)。此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憶自己童年時期與家裏女工阿長相處的壹段生活。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近現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其小說、散文、詩歌、雜文***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藥》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語、日語、俄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等5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