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文楚莊王欲伐越,莊子諫曰:“王之1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
莊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3,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4。王之兵自敗於秦、晉,喪地數百裏,此兵之弱也。
莊躋5為盜於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6。”
註釋 1.之:助詞,無義。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2.愚:自謙之詞。 3.患:擔憂 4.智如目也:智力和見識就像眼睛壹樣。
5.睫:眼毛 6.莊躋:楚國的大盜,實為人民起義領袖,與楚王不同時,系寓言假托。 7.明:眼睛明亮,引申為明智譯文楚莊王想攻打越國,莊子勸諫道:“大王為什麽要攻打越國呢?”楚莊王說:“因為越國政事混亂,軍隊軟弱。”
莊子說:“我雖說很無知,但深為此事擔憂。見識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卻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大王的軍隊被秦、晉打敗後,喪失土地數百裏,這說明楚國軍隊軟弱;有人在境內作亂,官吏無能為力,這說明楚國政事混亂。可見楚國在兵弱政亂方面,並不比越國差。
您卻要攻打越國。這樣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見眼睫毛壹樣。”
楚莊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頭。因此要想認識到困難,不在於能否看清別人,而在於能否看清自己。
所以《老子》上說:“自己認識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2.《楚莊王欲伐陳》古詩原文及翻譯作者: %9壹、原文: %9楚莊王欲伐陳,使人視之。
使者曰:“陳不可伐也。”莊王曰:“何故?”對曰:“城郭高,溝洫深,蓄積多也。”
寧國曰:“陳可伐也。夫陳,小國也,而蓄積多,賦斂重也,則民怨上矣。
城郭高,溝洫深,則民力疲矣。興兵伐之,陳可取也。”
莊王聽之,遂取陳焉。 %9——選自《呂氏春秋》 %9二、翻譯: %9楚莊王想要去討伐陳國,派人到陳國偵察。
使者(回來以後)說:“陳國不能夠討伐。”楚莊王說:“什麽緣故呢?”(使者)回答說:“(陳國)城墻築得高,護城河挖得深,積蓄的財糧很多呀。”
寧國說:“陳國可以討伐。陳國是個小國家,卻財糧積蓄很多,(這)是(因為)賦稅沈重,那麽老百姓壹定會怨恨君主的!城墻築得高,護城河挖得深,那麽老百姓力量衰竭了。
派軍隊去討伐它,陳國是可以攻下的。”楚莊王采納了寧國的建議,於是攻下了陳國。
%9三、點評: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9 %9妳可能還想看的資料 %9楚莊王欲伐陳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 %9楚莊王欲伐陳中陳國的滅亡給我們什麽啟示 %9。
3.誰能告訴我關於楚莊王成語典故啊,有急用壹鳴驚人
楚莊王當政三年以來,沒有發布壹項政令,在處理朝政方面沒有任何作為。有壹個擔任右司馬官職的人,他給楚莊王出了個謎語,說:“臣見到過壹種鳥,它落在南方的土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沈默無聲,這只鳥叫什麽名呢?” 楚莊王知道右司馬是在暗示自己,就說:“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在觀察民眾的態度。這只鳥雖然不飛,壹飛必然沖天;雖然不鳴,壹鳴必然驚人。妳放心吧,妳不壹定了解我啊。”半年以來,楚莊親自處理政務,廢除十項不利於楚國發展的刑法,興辦了九項有利於楚國發展的事物,誅殺了五個貪贓枉法的大臣,起用了六位有才幹的讀書人當官參政,把楚國治理得很好。不久,楚國稱霸天下。
4.贊美巨鹿之戰的詩詞鳴則已,壹鳴驚人 不飛則已,壹飛沖天(楚莊王)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霍去病) 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 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 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架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嶽飛) 示兒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 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壹壹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壹皂,雞棲鳳凰食。壹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