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白 ? [朝代] 唐代
漢江回萬裏,派作九龍盤。
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後,三吳不足觀。
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
《金陵望漢江》賞析這首詩以金陵為中心,寫眺望長江遠去的感想。全詩情景合壹,寓比興之意於寫景之中。詩的前兩句“漢水回萬裏,派作九龍盤。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都寫出了長江下遊萬流橫潰,直下東海,水勢浩瀚,氣勢博大的特點,寫出了遠去的長江氣勢浩大,切中題旨,鋪墊出壹派雄壯氣象。接著用江水泛濫造成的巨大影響和損失來寫近古的國運不興,為歌頌當下盛世蓄好氣勢。但詩的後四句“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並不是單純而熱烈地歌頌盛世,在壹派祥和安寧之中,也透露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詩的感情深沈而表達穩妥,比喻以江水壯闊的氣勢與盛唐的國力相對應,貼切得體,從而自然又蘊含豐富地表達出盛世才子的惆悵在此詩中李白已對萬裏長江的風光作了壹個全面的描繪:上遊之秀麗,三峽之急險,中遊之宏闊,下遊之浩瀚,都有極生動之描寫,可以說李白用他的生花妙筆,為讀者繪制了壹幅極其宏偉的萬裏長江風光圖卷。這是其它任何詩人所作不到的。而其他詩人,由於局於經歷所限,對長江的描繪也只能是壹時壹處、壹鱗壹爪的個別描寫,雖然他們可能寫得很精彩,而不可能對萬裏長江繪出全圖。即使是有人像李白那樣有遊萬裏長江的經歷,但也未必像李白對長江那樣的鐘情,或雖鐘情而不善於詩。
李白漫遊揚州時賦《秋日登揚州西靈塔》,稱譽像教有“照迷方”之效。而《金陵望漢江》更值得關註,嘲笑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割據者依恃金陵鐘山之險而稱帝終歸復亡的歷史命運,同時盛贊李唐壹統天下之偉績。
《金陵望漢江》作者李白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只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李白的其它作品○ 將進酒·君不見
○ 靜夜思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望廬山瀑布
○ 行路難·其壹
○ 李白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