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李白全詩壹句壹譯如下: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唉呀呀,多麽高峻多麽艱難!蜀道難行,比登上青天還難。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蠶叢和魚鳧兩個蜀王,建立蜀國何等的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從那以後經過四萬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來往。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西邊擋住太白山路口只有那壹條鳥道,能夠把秦蜀相連。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山崩地裂拉開了蜀道地阻,高聳險峻遮斷了太陽月亮。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上面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面有激浪排道迂回的險灘。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善於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於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青泥嶺上路盤旋繞山巒,百步之內縈繞巖巒轉。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屏住呼吸仰頭過參井皆可觸摸,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徒長籲短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好朋友呵請問妳西遊何時回還?這蜀道的峭巖險道實在難以登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只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雄雌相隨飛翔在茂密樹叢之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又聽見杜鵑鳥在月夜哀啼;悲鳴聲聲荒山中愁雲滿天。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雕朱顏!
蜀道難走啊比上青天還難,使人聽了這話紅顏也要雕殘!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山峰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壹尺;枯松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急流瀑布爭著喧囂咆哮而下,飛瀉沖擊。
《蜀道難》的創作背景:
《蜀道難》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壹首長篇樂府詩,大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初年(742—743年),當時詩人正在長安供奉翰林。李白善於將想象、誇張、對比、神話等手法運用到詩歌創作中,這首《蜀道難》就充分體現了他的浪漫主義風格和獨特的藝術特色。
關於這首詩的創作背景,主要有兩種說法。壹種說法是李白借蜀道之難,抒發自己進京做官的艱辛和郁郁不得誌的悲憤之情。另壹種說法是認為《蜀道難》是送別詞,是李白在長安送別友人入蜀而作。
從詩中“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等詩句可以看出,這首詩確實與送別有關。詩人李白在長安送別友人入蜀,先從蜀道的開辟、路途的遙遠、山勢的險峻寫起,再寫到蜀中要塞劍閣的險要,最後表達了對友人的擔憂和惜別之情。
同時,這首詩也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期間,歷經坎坷、抑郁不得誌的情況下創作的。當時唐朝政治腐敗,社會動蕩不安,李白雖然才華橫溢,但他的政治抱負壹直未能實現。因此,他通過這首詩,表達了自己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友人的惜別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