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記》);又傳說費祎登仙駕鶴於此(見《太平寰宇記》),這首詩詩就是從樓名之由來寫起的。詩人登臨黃鶴樓,覽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詩興大作,創作了這首詩。
全詩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如下: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裏只留下壹座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壹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壹片碧綠的芳草覆蓋。
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壹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擴展資料: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壹瀉千裏。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壹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
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壹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這壹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為他奠定了壹世詩名的基礎。
以豐富的想象力將讀者引入遠古,又回到現實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壹起,有誰能不感到它的淒婉蒼涼。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推崇,被列為唐人七律之首。
百度百科——黃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