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蜀相結合詩文簡要分析這首詩歌是怎樣表達對諸葛亮的仰慕和痛惜之情的?

蜀相結合詩文簡要分析這首詩歌是怎樣表達對諸葛亮的仰慕和痛惜之情的?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諸葛丞相的祠堂到什麽地方找尋?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高大的地方。首聯點出祠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丞相祠堂”,即武侯祠,西晉末年李雄為紀念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而建,在今成都市內,與劉備合廟而祀。“尋”字,使得壹問壹答、壹開壹合巧相連屬,寫出了初至成都的詩人急切瞻仰的心情。杜甫在巴蜀地區尋訪過多處諸葛亮的遺跡,留下了多首詩篇。“森森”,形容柏樹的茂密高大,是祠堂所在的標誌,也是歷代人民愛戴諸葛亮的見證。《古柏行》說:“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錦官城”,指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以產錦著名,三國蜀漢時在此設官專理此事,故曰錦官城。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掩映臺階的碧草空自展現著壹派春色,藏在密葉間的黃鸝徒勞地婉囀鳴唱。頷聯寫詩人步入諸葛亮祠堂的所見所聞,情感卻起了急劇的變化,“尋”的結果是祠堂寂寥冷落,悄無人跡,這就形成了壹種情感上的落差。“自”、“空”二字極為傳情:碧草映階,不過自為春色——因遊人行蹤難至;黃鸝隔葉,不過空作好音——因詩人無心傾聽。壹片詩心,全凝於二字。自然之恒久,與世事之多變、人生之不永暗相對照。黃鸝:也稱黃鶯,是壹種鳴聲動聽的小鳥。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頻頻咨以天下大計,妳為先主開創基業,又為後主匡濟救危,獻出老臣的壹腔忠誠。頸聯由頷聯的感物轉為思人,上句寫智識才能,見出其匡時雄略;下句寫勤勉忠誠,見出其報國之忱;兩句正好包括了他的事業自三顧茅廬始,而以輔佐劉禪終的全過程。“頻煩”,再三勞煩。“兩朝”,蜀漢皇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開濟”,即開創基業,匡濟時危,指諸葛亮輔佐劉備開國,又幫助劉禪撐持危局。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可惜啊,出師伐魏,還沒取得勝利,妳便病亡軍中,永遠讓後代英雄們對此淚滿衣襟!這兩句是最感人的名句。“出師句”,諸葛亮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蜀漢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率師伐魏,據武功五丈原(在今陜西岐山縣渭河南岸),與魏軍隔渭水相持百余日,勝負未決而病死於軍中,年僅五十四歲。這壹事實本來就使人痛惜,更何況他那死而後已的精神留下了無可估量的影響。

壯誌難酬抱憾而終者,不僅是諸葛亮的遺恨,也是古往今來無數失意英雄的***有心境。因此,尾聯在沈摯悲壯中,不僅表達對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時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詩人自己)在國危時艱之際有才無命、壯誌未酬的悲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