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茂”的意思是“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
本句話出自酈道元創作的散文《三峽》。
作者在本段中只是給“懸泉瀑布”勾勒出壹個背景。山靜、泉飛、柏怪、水奇,靜中有動,聲色紛沓,山水相配,構成了壹幅挺拔超脫的圖畫,這和“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又大為異趣。作者總括說:水清、木榮、山峻、草茂,實在富有趣味。以極為精練的四字,狀寫了四種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導出了作者的心境。
擴展資料
《三峽》作者——酈道元
1、出身官宦:
魏孝文帝延興二年壬子,酈道元生於涿州酈亭的壹個官宦家庭。他的父親酈範年少有為,在北魏太武帝時期,任給事東宮,後來他以優秀的戰略眼光成為了壹個優秀的軍師,曾經做過平東將軍和青州刺史。酈道元少年時期,因父親酈範擔任青州刺史,便跟隨父母居住青州。
2、為官經歷:
太和初年,酈道元承襲永寧侯爵位,依例降為伯這壹等級。太和十七年秋季,北魏遷都洛陽,酈道元擔任尚書郎。太和十八年,跟隨魏孝文帝出巡北方,因執法清正,被提拔為治書侍禦史。禦史中尉李彪認為道元執法公正嚴厲,自太傅掾引進為書侍禦史。
李彪被仆射李沖所彈劾,酈道元也被被免職。景明年間,酈道元被下放為冀州鎮東府長史。刺史於勁,乃是順皇後的父親,西征關中的時候,也沒有到過此州。酈道元在那裏為官三年,為政嚴酷,人們非常敬畏他,以至於奸人盜賊紛紛逃往他鄉,冀州境內大治。後來酈道元又做了魯陽郡太守,上表朝廷建立學校,推崇教育,教化鄉民。
朝廷下詔說:“魯陽原本是南部邊境的地區,沒有設立過學校。現在可以在那裏設立學校,使魯陽像西漢文翁辦學那樣成為有文化教養的地區。”酈道元在魯陽郡的日子,老百姓佩服他的威名,不敢違法。
延昌年間,酈道元為東荊州刺史,以威猛為政,就像在冀州壹樣。當地百姓到朝廷向皇帝告狀,告他苛刻嚴峻,請求前任刺史寇祖禮回來復任。等到寇祖禮回來並派遣戍邊士兵七十名送酈道元回京時,兩人都因為犯事被罷官。
魏孝明帝正光四年,酈道元擔任河南尹,治理京城洛陽。其後,奉詔前往北方各鎮,整編相關的官吏,籌備軍糧,作好防守邊關的必要準備。孝明帝把沃野鎮、懷朔鎮、薄骨律、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禦夷鎮諸鎮都改為州,它們的郡、縣、戍的名稱,令準古城邑。朝廷詔令道元為持節兼黃門侍郎,急速與大都督李崇籌劃應設置,裁減去留。恰逢各鎮起義叛亂,裁減之事沒有結果就返回了。
孝昌初年,梁朝派遣將領攻打揚州刺史元法僧又在彭城反叛。詔令道元為持節、兼侍中、兼行臺尚書,調度各軍,依照仆射李平的先例。軍隊到達渦陽,戰敗撤退。後酈道元追逐討伐,多有斬殺俘獲。後來被授任禦史中尉。
酈道元執政平素嚴厲,頗遭豪強和皇族忌恨。但當地豪強卻不能把酈道元怎麽樣,他們的聲望更有損害。皇親元微誣陷叔父元淵,酈道元力陳事實真相,元淵得以昭雪。元微因此嫉恨酈道元。
司州牧、汝南王元悅寵幸丘念左右親近的人,常與他們起居。到選州官的時候,多取決於丘念。丘念經常高興且偷偷地收下元悅送給他的宅第,有時兩人還壹起去此宅第,道元秘密查訪得知此事,逮捕了丘念並將其關進監獄。元悅上奏靈太後,請保全丘念之身,便詔令赦免丘念。酈道元就把丘念處死,並用此事檢舉元悅的違法行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