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譯文:
天啟二年(1622)間鬥雞很流行,於是我就在龍山下創建了鬥雞社,並且效仿唐代王勃作了壹篇《鬥雞檄》。
仲叔、秦壹生等人每天都攜帶古董、書畫、文錦、川扇等物品和我賭鬥,我的雞多次戰勝他們。仲叔非常生氣,於是他就給雞的腳掌和羽毛分別套上金屬套子和防護器具,凡是可以幫助雞搏鬥的方法他都用上了,可還是沒有勝利。
仲叔聽人說徐州武陽侯樊噲的子孫,鬥雞堪稱天下第壹,他們養的鬥雞有長頸黑嘴,膽大從容得能在高桌上吃米。仲叔心動,秘密派人尋訪這種鬥雞,無果後更加憤懣了。
壹天,我看野史上有說唐玄宗是酉年酉月生,因喜歡鬥雞而亡國。我也是酉年酉月出生,於是我就放棄此種嗜好了。
原文:
天啟壬戌間好鬥雞,設鬥雞社於龍山下,仿王勃《鬥雞檄》,檄同社。仲叔秦壹生日攜古董、書畫、文錦、川扇等物與余博,余雞屢勝之。
仲叔忿懣,金其距,介其羽,凡足以助其腷膊敪咮者,無遺策。又不勝。
人有言徐州武陽侯樊噲子孫,鬥雞雄天下,長頸烏喙,能於高桌上啄粟。仲叔心動,密遣使訪之,又不得,益忿懣。
壹日,余閱稗史,有言唐玄宗以酉年酉月生,好鬥雞而亡其國。余亦酉年酉月生,遂止。
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張岱(1597年10月5日—1680年?),初字維城,後字宗子,又字天孫,因著《石匱書》,人稱“石公”,於是又字石公,號陶庵,晚號六休居士、蝶庵、古劍老人(壹作古劍陶庵老人)、渴旦廬等。
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祖籍四川劍門(故其自稱“蜀人”),明清之際史學家、文學家,史學方面與談遷、萬斯同、查繼佐並稱“浙東四大史家”,文學創作方面以小品文見長,以“小品聖手”名世。
張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長住外祖父家養病,除了因聰穎善對而被舅父陶虎溪稱為“今之江淹”外,還提出過“若以有詩句之畫作畫,畫不能佳;以有詩意之詩為詩,詩必不妙”等灼見。
在天啟年間和崇禎初年則悠遊自在,留下大量詩文;崇禎八年(1635年)參加鄉試而不第,因而未入仕;明亡後先是避兵災於剡中,兵災結束後隱居四明山中,堅守貧困,開始潛心著述,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
康熙四年(1665年)撰寫《自為墓誌銘》,頗有向死而生之意;後約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與世長辭,享年約八十四歲,逝後被安葬於山陰項裏。
搜狗百科-鬥雞社
2. 紀渻子為王養鬥雞 原文加譯文《莊周》-紀渻子養鬥雞 作者:未知
原文:紀渻子為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譯文:紀渻子為周宣王馴養鬥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雞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恃意氣哩。”
十天後周宣王又問,回答說:“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十天後周宣王又問,回答說:“還是那麽顧看迅疾,意氣強盛。”
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問,回答說:“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它已不會有什麽變化,看上去像木雞壹樣,它的德行真可說是完備了,別的雞沒有敢於應戰的,掉頭就逃跑了。”
擴展資料:
《紀渻子養鬥雞》這則寓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讓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說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現出來的也許是愚鈍,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來卻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別人誤解為膽怯。
但是,如果真正處於非常境況時,這些人往往能夠表現出非同尋常的能力。通過這則寓言,也許是在闡明“相反的兩極在某種高度便相互接近轉化”的道理,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辯證思維。
3. 文言文呆諾木雞《莊子˙達生篇》
原文
紀渻子為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譯文
紀渻子為周宣王馴養鬥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雞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恃意氣哩。”十天後周宣王又問,回答說:“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十天後周宣王又問,回答說:“還是那麽顧看迅疾,意氣強盛。”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問,回答說:“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它已不會有什麽變化,看上去像木雞壹樣,它的德行真可說是完備了,別的雞沒有敢於應戰的,掉頭就逃跑了。”
有壹位紀先生替齊王養雞,這些雞不是普通的老母雞,而是要訓練好去參加比賽的鬥雞。
紀先生才養了10天,齊王就不耐煩地問:“養好了沒有?”
紀先生答道:“還沒好,現在這些雞還很驕傲,自大得不得了。”
過了10天,齊王又來問,紀先生回答說:“還不行, 它們壹聽到聲音,壹看到人影晃動,就驚動起來。”
又過了10天,齊王又來了,當然還是關心他的鬥雞, 紀先生說:“不成,還是目光犀利,盛氣淩人。”
10天後,齊王已經不抱希望來看他的鬥雞。沒料到紀先生這回卻說:“差不多可以了,雞雖然有時候會啼叫,可是不會驚慌了,看上卻好像木頭做的雞,精神上完全準備好了。其他雞都不敢來挑戰,只有落荒而逃。”
4. 有個古文 大意是壹個君王想殺壹個把鬥雞養死的人 大臣細數此人三條貌似不是鬥雞,是鳥吧,如果是的話那這個文言文是關於晏子的著名小故事《晏子諫因鳥殺人》,故事裏面晏子對齊王細數了養鳥人的三條罪過
原文
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殺之。晏子曰: “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於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壹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 ,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 。公曰 :“勿殺,寡人聞命矣 。”
譯文
齊景公喜歡打鳥,派燭鄒管養鳥的事,結果鳥卻跑了。景公大怒,命令官吏殺掉燭鄒。晏子說:“燭鄒有三條罪狀,請讓我壹條壹條地指出他的罪狀,然後再殺掉他。”景公說:“可以。”於是把燭鄒叫來在景公面前數他的罪過,說:“燭鄒!妳替我們君主主管養鳥卻讓鳥跑了,這是第壹條罪狀;使我們國君因為鳥的緣故殺人,這是第二條罪狀;讓諸侯聽到了這件事,認為我們國君重視鳥卻輕視人才,這是第三條罪狀。”晏子數完了燭鄒的罪狀,請景公殺掉他。景公說:“不要殺了,我已經領受妳的教育了。”
字詞解釋
1.主鳥而亡之——亡:使動用法,使(鳥)逃跑,讓(鳥)跑了
2.請數之以其罪——數:上聲,動詞,列舉罪狀加以責備
3.以鳥之故殺人——以:介詞,因為
4.寡人聞命——命:名詞,本義為命令,此處指晏子的勸諫
5.為吾君主鳥——主:動詞,掌管,管理
百度百科比較詳細/view/4379507
5. 王彥章文言文閱讀翻譯王彥章字子明,鄆州壽張人。
他勇猛很有力氣,能光著腳踩在荊棘上走壹百步。梁、晉爭奪天下,彼此成為勁敵。
晉人俘獲彥章的妻子兒女帶回太原,賜給他們居住的宅第,供給的物資非常周全,(然後晉人)暗中派遣使者招降彥章。彥章將使者斬首而斷絕了自己的退路。
但是晉人懼怕彥章在梁國,決心招他歸順,(因此)更加厚待他的妻子兒女。這時,晉國已經全部占有黃河以北的地區,而梁末帝昏庸無能,奸邪的小人趙巖、張漢傑等當權,有名望的大臣老將多被他們的讒言所害。
龍德三年夏,晉攻取鄆州,梁人十分恐懼。宰相敬翔入朝見末帝,哭泣說:“如今強敵還沒有消滅,陛下忽視我的意見,我不受重用,不如去死!”末帝問他想說什麽話,敬翔說:“事情很緊急了,非用彥章不可!”末帝於是征召彥章擔任招討使,讓段凝擔任副將。
當時莊宗在魏地,命朱守殷駐守夾寨,莊宗聽說彥章擔任招討使,驚慌地說:“彥章驍勇善戰,我常避開他的鋒芒,不是守殷所能抵擋得了的。”立即率軍前去救援守殷。
等莊宗趕到時,南城已被彥章攻破。這時段凝已對梁早有二心,與趙巖、張漢傑等人勾結竄通。
彥章為梁的國力壹天天地衰微感到憤怒,並痛恨趙巖等奸臣的所作所為,曾經對人說:“等我破賊之後返回,壹定誅殺奸臣來向天下百姓謝罪。” 趙巖等人聽到後非常害怕,於是與段凝互相配合極力排擠、陷害彥章,(梁末帝)於是罷免了彥章的官職。
唐兵攻打兗州,末帝征召彥章命他率少量人馬駐守註東路,彥章因兵少而戰敗,被晉人活捉。彥章是個武人沒有讀過書,經常用民間俗話對人說:“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莊宗敬愛他驍勇善戰,想保全他的性命,彥章推辭說:“我與陛下血戰了十多年,如今兵敗被俘走投無路,不處死我還等什麽?況且我深受梁國的恩惠,不死就無法報答,哪有早上為梁效力而晚上又為晉效力的道理,這樣我活著有何面目見天下人呢?”於是彥章被殺,享年六十壹歲。
6. 文言文翻譯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
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 “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
吾王所見,唯劍士也。”莊子曰:“諾。
周善為劍。”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
莊子曰:“請治劍服。”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
太子乃與見王。 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
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曰:“臣之劍,十步壹人,千裏不留行。”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莊子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
願得試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
令設戲請夫子。” 王乃校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劍於殿下,乃召莊子。
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莊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禦杖,長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後試。”
王曰:“願聞三劍。”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
王曰:“天子之劍何如?”曰:“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岱為鍔;包以四夷,裹以四時;制以五行,論以刑德;上決浮雲,下絕地紀。此劍壹用,匡諸侯,天下服矣。”
文王芒然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此劍壹用,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
王曰:“庶人之劍何如?”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瞋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無異於鬥雞,壹旦命已絕矣,無所用於國事。
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 王乃牽而上殿。
宰人上食,王三環之。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
於是文王不出宮三月,劍士皆服斃自處也。(《莊子·說劍》,有刪節) 參考譯文:莊子不急不忙地進入殿內,見到趙王也不行跪拜之禮。
趙王說:“妳想用什麽話來開導我,而且讓太子先作引薦。”莊子說:“我聽說大王喜好劍術,特地用劍術來參見大王。”
趙王說:“妳的劍術怎樣能遏阻劍手、戰勝對方呢?”莊子說:“我的劍術,十步之內可殺壹人,行走千裏也不會受人阻留。”趙王聽了大喜,說:“天下沒有誰是妳的對手了!” 莊子說:“擊劍的要領是,有意把弱點顯露給對方,再用有機可乘之處引誘對方,後於對手發起攻擊,同時要搶先擊中對手。
希望有機會能試試我的劍法。”趙王說:“先生暫回館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將安排好擊劍比武的盛會再請先生出面比武。”
趙王於是用七天時間讓劍士們比武較量,死傷六十多人,從中挑選出五六人,讓他們拿著劍在殿堂下等候,這才召見莊子。趙王說:“今天可讓劍士們跟先生比試劍術了。”
莊子說:“我已經盼望很久了。”趙王說:“先生所習慣使用的寶劍,長短怎麽樣?”莊子說:“我的劍術長短都適應。
不過我有三種劍,任憑大王選用,請讓我先作些說明然後再行比試。” 趙王說:“願意聽聽妳介紹三種劍。”
莊子說:“有天子之劍,有諸侯之劍,有百姓之劍。”趙王說:“天子之劍怎麽樣?”莊子說:“天子之劍,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劍尖,拿齊國的泰山做劍刃,拿晉國和衛國做劍脊,拿周王畿和宋國做劍環,拿韓國和魏國做劍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來包紮,用四季來圍裹,用渤海來纏繞,用恒山來做系帶;靠五行來統馭,靠刑律和德教來論斷;遵循陰陽的變化而進退,遵循春秋的時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來而運行。
這種劍,向前直刺壹無阻擋,高高舉起無物在上,按劍向下所向披靡,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向上割裂浮雲,向下斬斷地紀。這種劍壹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人全都歸服。
這就是天子之劍。”趙文王聽了茫然若有所失,說:“諸侯之劍怎麽樣?”莊子說:“諸侯之劍,拿智勇之士做劍尖,拿清廉之士做劍刃,拿賢良之士做劍脊,拿忠誠聖明之士做劍環,拿豪傑之士做劍柄。
這種劍,向前直刺也壹無阻擋,高高舉起也無物在上,按劍向下也所向披靡,揮動起來也旁若無物;對上效法於天而順應日月星辰,對下取法於地而順應四時序列,居中則順和民意而安定四方。這種劍壹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內,沒有不歸服而聽從國君號令的。
這就是諸侯之劍。”趙王說:“百姓之劍又怎麽樣呢?”莊子說:“百姓之劍,全都頭發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
相互在人前爭鬥刺殺,上能斬斷脖頸,下能剖裂肝肺,這就是百姓之劍,跟鬥雞沒有什麽不同,壹旦命盡氣絕,對於國事就什麽用處也沒有。如今大王擁有奪取天下的地位卻喜好百姓之劍,我私下認為大王應當鄙薄這種做法。”
趙文王於是牽著莊子來到殿上。廚師獻上食物,趙王繞著坐席慚愧地繞了三圈。
莊子說:“大王安坐下來定定心氣,有關劍術之事我已啟奏完畢。”於是趙文王三月不出宮門,劍士們都在自己的住處自刎而死。
7. 古文《呆若木雞》1、《呆若木雞》
紀渻子為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驕而恃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響影。”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2、譯文
紀渻子為宣王飼養鬥雞。十天後,宣王問道:“雞訓練完畢了嗎?” 紀渻子說:“還不行,它正憑著壹股血氣而驕傲。”過了十日,宣王又問訓練好了沒有。紀渻子說:“還不行,仍然對別的雞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應。”
再過十天,宣王又問,紀渻子說:“還不行,仍然氣勢洶洶地看著(對方)。”又過了十天,宣王又問。紀渻子說:“差不多了,即使別的雞叫,(鬥雞)已經沒有任何反應了。”宣王去看鬥雞的情況,果然就像木頭雞了,可是它的精神全凝聚在內,別的雞沒有敢應戰的,看見它轉身逃走了。
擴展資料
《呆若木雞》的故事含義
呆若木雞本來比喻精神內斂,修養到家。
有人從中領司出人生的大道理,認為人的處世如不斷絕競爭之心,則易樹敵,彼此仇視,如消除競爭的心理,自然滑挑戰競爭的對手。
後來"呆若木雞"的意義演變為比喻人呆木不靈,失去知覺的樣子,或形容人因恐懼或驚訝而發楞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