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之栗,有踐家室。豈不爾思?子不我即!
這首詩是男女合唱的民間戀歌。首節為男唱,末節為女唱。第壹節,“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東門之外有廣場,茜草長在土坡上。她家離我那麽近,她人卻在那麽遠的地方。
茜草
第二節,“東門之栗,有踐家室。豈不爾思?子不我即!”東門附近種板栗,那裏有個好人家。怎麽會不想妳,是妳不肯不肯和我親近。
出自細井徇·《詩經名物圖解》
墠(shàn),經過整治的郊野平地。茹藘(rú lǘ),茜草,根可做紅色染料。阪(bǎn),小山坡。邇(ěr),近。有踐,同"踐踐",壹說是“好好”之意,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踐作靖,善也。……有靖家室,猶今諺雲‘好好人家’也。”還有壹說,認為“有踐”是指屋舍行列整齊的樣子。家室,壹說家人,壹說住宅。不爾思,即“不思爾”,不想念妳。不我即,即“不即我”,不想親近我。即,走進、接近。
茜草
從男子的視角出發,女子就是那種“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其室則邇,其人甚遠)、可望而不可即的人。從女子的角度出發,男子的家庭情況很好,可對她沒有實質性表示,因此她大膽表明心跡:不是我不想妳,而且妳不願意接近我,想要從男子那裏得到肯定的的答案。詩以賦的形式展開,短小精悍,卻以兩個視角,將雙方互相試探,互相確認的焦急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壹番唱歌互答之後,美好的愛情故事就要真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