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帶謙字文言文

帶謙字文言文

1. 帶有謙字的詩句

《唐明堂樂章?皇嗣出入升降》武則天至人光俗,大孝通神。

謙以表性,恭惟立身。洪規載啟,茂典方陳。

譽隆三善,祥開萬春。《唐武氏享先廟樂章》武則天先德謙撝冠昔,嚴規節素超今。

奉國忠誠每竭,承家至孝純深。追崇懼乖尊意,顯號恐玷徽音。

既迫王公屢請,方乃俯遂群心。有限無由展敬,奠醑每闕親斟。

大禮虔申典冊,蘋藻敬薦翹襟。《鞠歌行》李白麗莫似漢宮妃,謙莫似黃家女。

黃女持謙齒發高,漢妃恃麗天庭去。人生容德不自保,聖人安用推天道。

君不見蔡澤嵌枯詭怪之形狀,大言直取秦丞相。又不見田千秋才智不出人,壹朝富貴如有神。

二侯行事在方冊,泣麟老人終困厄。夜光抱恨良嘆悲,日月逝矣吾何之。

《續姚梁公坐右銘》貫休善為爾諸身,行為爾性命。禍福必可轉,莫愨言前定。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則美無不克。見人之失,如己之失,是亨貞吉。

反此之徒,天鬼必誅。福先禍始,好殺滅紀,不得不止。

守謙寡欲,善善惡惡,不得不作。無見貴熱,諂走蹩躠。

無輕賤微,上下相依。古聖著書,矻矻孳孳。

忠孝信行,越食逾衣。生天地間,未或非假。

身危彩虹,景速奔馬。胡不自強,將升玉堂。

胡為自墜,言虛行偽。艷殃爾壽須戒,酒腐爾腸須畏。

勵誌須至,撲滿必破。非莫非於飾非,過莫過於文過。

及物陰功,子孫必封。無恃文學,是司奇薄。

患隨不忍,害逐無足。壹此壹彼,諧宮合徵。

親仁下問,立節求己。惡木之陰匪陰,盜泉之水匪水。

世孚草草,能生幾幾。直須如冰如玉,種桃種李。

嫉人之惡,酬恩報義。忽己之慢,成人之美。

毋擔虛譽,無背至理。恬和愻暢,沖融終始。

天人之行,盡此而已。丁寧丁寧,戴發含齒。

《開元觀閑居,酬吳士矩侍禦三十韻》元稹靜習狂心盡,幽居道氣添。神編啟黃簡,秘箓捧朱簽。

爛熳煙霞駐,優遊歲序淹。登壇擁旄節,趨殿禮胡髯。

醮起彤庭燭,香開白玉奩。結盟金劍重,斬魅寶刀铦。

禹步星綱動,焚符竈鬼詹。冥搜呼直使,章奏役飛廉。

仙籍聊憑檢,浮名復為占。赤誠祈皓鶴,綠發代青縑。

虛室常懷素,玄關屢引枮。貂蟬徒自寵,鷗鷺不相嫌。

始悟身為患,唯欣祿未恬。龜龍戀淮海,雞犬傍閭閻。

松笠新偏翠,山峰遠更尖。簫聲吟茂竹,虹影逗虛檐。

初日先通牖,輕飔每透簾。露盤朝滴滴,鉤月夜纖纖。

已得餐霞味,應嗤食蓼甜。工琴閑度晝,耽酒醉銷炎。

幾案隨宜設,詩書逐便拈。灌園多抱甕,刈藿乍腰鐮。

野鳥終難縶,鷦鷯本易厭。風高雲遠逝,波駭鯉深潛。

邸第過從隔,蓬壺夢寐瞻。所希顏頗練,誰恨突無黔。

思拙慚圭璧,詞煩雜米鹽。諭錐言太小,求藥意何謙。

語默君休問,行藏我詎兼。狂歌終此曲,情盡口長箝。

《寄嶽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杜甫衡嶽啼猿裏,巴州鳥道邊。故人俱不利,謫宦兩悠然。

開辟乾坤正,榮枯雨露偏。長沙才子遠,釣瀨客星懸。

憶昨趨行殿,殷憂捧禦筵。討胡愁李廣,奉使待張騫。

無復雲臺仗,虛修水戰船。蒼茫城七十,流落劍三千。

畫角吹秦晉,旄頭俯澗瀍。小儒輕董卓,有識笑苻堅。

浪作禽填海,那將血射天。萬方思助順,壹鼓氣無前。

陰散陳倉北,晴熏太白巔。亂麻屍積衛,破竹勢臨燕。

法駕還雙闕,王師下八川。此時沾奉引,佳氣拂周旋。

貔虎開金甲,麒麟受玉鞭。侍臣諳入仗,廄馬解登仙。

花動朱樓雪,城凝碧樹煙。衣冠心慘愴,故老淚潺湲。

哭廟悲風急,朝正霽景鮮。月分梁漢米,春得水衡錢。

內蕊繁於纈,宮莎軟勝綿。恩榮同拜手,出入最隨肩。

晚著華堂醉,寒重繡被眠。轡齊兼秉燭,書枉滿懷箋。

每覺升元輔,深期列大賢。秉鈞方咫尺,鎩翮再聯翩。

禁掖朋從改,微班性命全。青蒲甘受戮,白發竟誰憐。

弟子貧原憲,諸生老伏虔。師資謙未達,鄉黨敬何先。

舊好腸堪斷,新愁眼欲穿。翠幹危棧竹,紅膩小湖蓮。

賈筆論孤憤,嚴詩賦幾篇。定知深意苦,莫使眾人傳。

貝錦無停織,朱絲有斷弦。浦鷗防碎首,霜鶻不空拳。

地僻昏炎瘴,山稠隘石泉。且將棋度日,應用酒為年。

典郡終微眇,治中實棄捐。安排求傲吏,比興展歸田。

去去才難得,蒼蒼理又玄。古人稱逝矣,吾道蔔終焉。

隴外翻投跡,漁陽復控弦。笑為妻子累,甘與歲時遷。

親故行稀少,兵戈動接聯。他鄉饒夢寐,失侶自屯邅。

多病加淹泊,長吟阻靜便。如公盡雄俊,誌在必騰鶱。

《存歿口號二首》杜甫席謙不見近彈棋,畢曜仍傳舊小詩。玉局他年無限笑,白楊今日幾人悲。

鄭公粉繪隨長夜,曹霸丹青已白頭。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間不解重驊騮。

《敘德書情四十韻,上宣歙翟中丞》白居易元聖生乘運,忠賢出應期。還將稽古力,助立太平基。

土控吳兼越,州連歙與池。山河地襟帶,軍鎮國藩維。

廉察安江甸,澄清肅海夷。股肱分外守,耳目付中司。

楚老歌來暮,秦人詠去思。望如時雨至,福是歲星移。

政靜民無訟,刑行吏不欺。撝謙驚主寵,陰德畏人知。

白玉慚溫色,朱繩讓直辭。行為時領袖,言作世蓍龜。

盛幕招賢士,連營訓銳師。光華下鹓鷺,氣色動熊羆。

出入麾幢引,登臨劍戟隨。好風迎解榻,美景待搴帷。

晴野霞飛綺,春郊柳宛絲。城烏驚畫角,江雁避紅旗。

藉草朱輪駐,攀花紫綬垂。山宜謝公屐,洲稱柳家詩。

酒氣和芳杜,弦聲亂子規。分。

2. 求史弼,字公謙這篇文言文的答案

譯文

史弼字公謙,陳留郡考城縣人。史弼少年時專心好學,聚集了幾百個同學。先在州郡做官,

後被公府征召,升任北軍中侯。這時,桓帝的弟弟渤海王悝平日行為險惡怪僻,放縱傲慢,

不守法制。史弼怕他驕橫作亂,就秘密上書桓帝說:

“我私下聽說渤海王悝,憑借自己是皇

上的至親,

依靠皇上的偏愛,失去了奉侍皇上的大節,有不放縱傲慢之心。

州司對他不敢彈

劾糾察,傅相不能盡匡輔的責任。陛下不忍心阻止,恐怕就會滋生蔓延,為害更大。我妄自

尊大,去了解藩國的事情,冒犯您的至親,罪惡極大,殺了也不能抵罪。因不能忍受憤慨,

才冒著死罪向您報告。”

”帝因骨肉至親,不忍查辦。後來劉悝竟犯逆謀獲罪,貶為鞼陶王。

史弼升任尚書,

出任平原相。

這時朝廷下詔檢舉與黨人有關連的人。

郡國上報牽連的人多達

數百,只有史弼壹人也沒有檢舉。從事坐在客舍責問史弼:

“詔書憎恨黨人,意思懇切。有

什麽理由唯獨平原沒有黨人呢?”史弼說:

“水土不同,風俗各異。它郡自有,平原自無,

怎能相比?如果按上司的意旨,誣陷好人,濫施刑罰,那平原郡的人,家家都是黨人。我平

原相不過壹死而已,

決不能這樣做。”

從事大怒,馬上逮捕了郡裏的幕僚,將他們投入監獄,

於是檢舉史弼,

上報朝廷。恰逢遇上黨禁中途廢除,史弼用工資贖罪得免,

但他救活了壹千

多人。

史弼為政,

專對豪強惡霸狠狠打擊,

而對於犯罪百姓就寬恕他們。

史弼升河東太守,奉詔當

為朝廷選拔孝廉。

史弼知道不少權貴會托關系找人,

於是預先下令與權貴斷絕書信來往。

常侍侯覽果然派壹個儒生帶著他的信請他辦事,並且要求寬免鹽稅,但好多日子不被接待。

那個儒生於是謊稱有別的事情拜見史弼,於是趁機把侯覽的信送給了他。史弼大怒說:

“太

守我有幸身擔重任,應當選士報國,妳是什麽人,這樣欺詐無體統!

”命令左右的人把他帶

出去,打了幾百大板,交給安邑監獄,當天就拷打死了。侯覽大為怨恨,就假造緊急的詔書

送到司隸校尉,

誣告史弼誹謗,

用囚車載送朝廷。

吏人沒有壹人敢於接近他的。等入了廷尉

府的監獄,

平原吏民前往朝廷申訴。

史弼受了誣陷,被判棄市。河東郡的人把設在京師的府

邸賣了,向侯覽行賄,才得以減罪壹等,送至左校勞動改造。

史弼刑滿歸裏,

托病閉門不外出。

多次被公卿推薦,

朝廷征任為議郎。

光和中,

出為彭城相,

因病卒。

史官評論說:剛烈的性格,很少能優容寬松;仁柔的人,因為重感情,大多缺少貞固正直之

氣。史弼是個嚴厲的官吏,保全了平原的所謂黨人千余人,這個評論不可作為定論啊。

3. 樊遜,字孝謙古文及答案

古文:

樊遜,字孝謙,河東北猗氏人。祖琰,父衡,均是平民。不過,衡極講孝道,父死,負土成墳,種植柏樹幾十畝,還早晚各在墓前大哭壹次。遜少學問,常被兄仲戲謔。因此他責備自己說:“名義上是人的弟弟,享受安逸舒適,難道沒有慚愧嗎?”想同兄壹道勤奮學業。母親馮氏對他說:“妳想謹慎小節嗎?”遜受母言的啟迪,於是專心儒家經典,並在墻壁上書寫“見賢思齊”四字,以自我勉勵。恰逢本州淪陷,寄居鄴城,為臨漳小史。縣令裴鑒為官清苦,致使白雀等瑞物出現,遜上《清德頌》十首。鑒極為賞識,擢升他做了主簿,並且向右仆射崔暹推薦,他很快就同遼東的李廣、渤海的封孝琰等成了崔暹的賓客。有人譏諷他靜默而且不識時務,遜則以東方朔之語告誡自己:隱居世俗,避世金馬,何必要跑到深山草廬之中?因此便借隱居公子為主人翁,撰《客難》,還制作《客誨》擴充其意。後來崔暹大會賓客,此時大司馬、襄城王元旭也在座,相互討論誰做幕僚合適。暹指著遜說:“此人學富才高,是位最合適的參軍。”旭看了壹眼,說:“哪能讓他到我這裏來?”遜答:“家無蔭第,不敢為此職事。”武定七年(549),世宗駕崩,暹被遷移到邊地,賓客也如鳥獸散。遜就來到陳留,定居了下來。

答案:

(1)專註政治方略,嚴明刑罰來督察諸侯,重申恩德來撫愛百姓。

(2)總***得到三千多卷不同的版本,《五經》和各種史書,幾乎沒有缺遺漏缺失的。

(3)參考譯文:樊遜,字孝謙。河東北猗氏人。樊遜自小讀書,常常受到兄長樊仲照顧。不久他自責地說:“我名義上是弟弟,難道接受安逸,能不感到慚愧嗎?”想要與兄長壹同致力家業。母親馮氏對他說到:“妳想要做小事嗎?”他有感於母親的話,於是壹心鉆研典籍,常在墻上書寫“見賢思齊”四字,用來勉勵自己。恰逢本州淪陷,寄居鄴中,

4. 跪求所有含“君子”二字的古文言語句

君子,壹般是儒家的概念,我給妳《論語》中的和《周易》中的,妳看看

有出處和翻譯

《論語》中的君子

(1)“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裏仁》)

“義”就是“宜”,也就是說,君子走的始終是壹條適宜的正路。而小人則壹心看重私利,在壹己私利驅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2)“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論語·裏仁》)

就是說,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記的事情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牽掛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繕,小人則記惦的是自己的家鄉;君子心中始終有壹份規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則滿腦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3)“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論語·衛靈公》)

就是說:君子是合群的,雖然他內心裏莊重、莊嚴不可侵犯,但他在壹大群人裏頭卻從來不爭。同時,他也決不拉幫結派,謀取私利。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論語·子路》)。 小人則剛好相反,他是“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生活中經常會看見這樣的場面:大家討論壹件事情的時候,領導的話還沒說完,馬上就會有人跳出來說,對對對,領導說得真好,什麽高屋建瓴、深謀遠慮之類的溢美之詞說了壹大籮筐;可是到會後他轉臉就會對別人說,哎,這個領導說的都是什麽啊?我壹點都不同意他的觀點!

關於君子和小人行事的不同,孔子還有壹個表述,叫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周”就是能夠團結照顧到很多人,他以道義為準則與人交往,所以有很多誌同道合的朋友。壹個真君子不管他有多少朋友,他都會像空氣裏的氧氣壹樣,讓朋友們感覺到很歡欣,感到受到照應。“比”這個字形,象兩個人緊挨著站在壹起,意思是說,小人喜歡結成小圈子,他不會融入大集體。

(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小人之所以喜歡互相勾結,是因為他的心裏有鬼,想通過這種勾結謀取私利和維護既得利益。所謂“結黨營私”,正是這個意思。而君子則胸懷坦蕩,因為他坦然無私,所以能夠平和,能夠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壹起。

(5)“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論語·子路》)

說,同“悅”,高興。壹個君子妳很容易與他相處,但是妳又難以取悅他。假如妳想以不正當的手段取悅他,他反而會不高興。決不會說妳給他壹個小恩小惠,他就給妳大開綠燈、大開後門。等到他真正使用妳的時候,他會根據妳的才幹,給妳安排壹個合適的位子。這就叫“器之”。

小人的特點是妳很容易取悅他,但是妳很難與他相處。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比如說妳給他施壹點小恩小惠,幫他壹個小忙,甚至妳請他喝壹頓酒,這個人就會很高興了。即便妳取悅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義的,是不正當的,他也還是會很高興。但這樣的人又是很不容易***事的。妳千萬不要以為取得了他壹時的歡心,他以後就會非常忠誠地壹路給妳開綠燈,雖然妳費了很多力氣,花了很多錢財,打通了關節,但等到他真要用人的時候,他不會根據妳的才幹給妳安排工作。而是求全責備,覺得妳這兒也不夠格,那兒也不達標,妳以前所做的壹切都算白費。他會想法刁難妳,讓妳覺得很尷尬。所以這樣的人妳很難與他相處。

《周易》中的君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流傳更廣。但兩千年來,知者多,能解者少。而且,在學術界仍有不同的解釋,目前,似乎還沒有公認的正確訓解。

5. 元琰性謙 文言文翻譯

範元琰,字伯珪,是南朝時吳郡錢塘人。

他年輕時非常好學,博通經史,精研佛學。但是他為人很謙遜,從來不以自己的所長而看不起別人。

家裏貧窮,只靠種植蔬菜為生。(元琰)曾經外出,看見有人偷盜他家的白菜,他匆忙退走。

母親詢問他(這麽快回來)的緣故,(他)詳細地把實際情況告訴母親。母親問(他)偷盜的人是誰,(他)回答說:“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擔心他慚愧羞恥,現在說出他的名字來,希望您不要泄露出去。”

於是母子兩人為(那個小偷)保密。有時有淌過水溝偷盜他家竹筍的人,元琰就砍伐樹木做成橋來使他(方便地)過溝。

自從這件事之後,小偷們十分慚愧,整個鄉裏就再也沒有人偷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