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山江美景的詩句

關於山江美景的詩句

1.描寫嶽陽樓的詩句

壹、嶽陽樓1、《登嶽陽樓》唐代: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釋義:很早聽過聞名遐邇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嶽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壹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壹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2、《登嶽陽樓·其壹》宋代: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滄波無限悲。釋義:巍巍嶽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卷起,樓閣上的招牌靜止不動。

登臨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荊州),在湖山黃昏下徘徊。行程萬裏,今日登高遠望是什麽心緒?為避戰亂我奔波三年。

登樓憑吊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3、《登嶽陽樓·其二》宋代:陳與義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後,日落君山元氣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遊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釋義:平湖映著天空的影子,晴空萬裏,波瀾不驚,大雁在空中飛來飛去。

嶽陽樓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往北邊可以看到白首,往南邊可以看到丹楓。

壹路欣賞景色,結果到了巴陵還沒有寫出來詩。4、《與夏十二登嶽陽樓》唐代:李白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釋義:登上嶽陽樓覽盡四周風光,江水遼遠通向開闊的洞庭。

看見大雁南飛引起我憂愁之心,遠處的山峰又銜來壹輪好月。在高入雲間的樓上下榻設席,在天上傳杯飲酒。

醉酒之後興起了涼風,吹得衣袖隨風舞動我們隨之而回。5、《嶽陽樓》唐代:元稹 嶽陽樓上日銜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悵望殘春萬般意,滿欞湖水入西江 釋義:嶽陽樓紅日斜照樓窗,在水中的倒影,宛如壹座赤玉幢。寂寞失時地看向那殘春,仿佛有著千頭萬緒難以表達的情意,伴隨著湖水從窗子溢出並流向沒有盡頭的長江。

6、《題嶽陽樓》唐代:白居易 嶽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釋義:嶽陽城下的江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獨上高樓倚靠著欄桿眺望。春天,草木的綠色與遠處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與湖水中的紅波交相輝映,紅波近處,似乎就是國都長安。

岸邊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樹上哭得淒慘,天上的大雁要從這浩渺無邊的湖上橫空飛過還有許多困難。這個地方風景壯闊美麗,只可畫成畫障,掛在貴富人家的廳堂裏供他們欣賞。

7、登嶽陽樓 宋代:蕭德藻 不作蒼茫去,真成浪蕩遊。三年夜郎客,壹柁洞庭秋。

得句鷺飛處,看山天盡頭。猶嫌未奇絕,更上嶽陽樓。

釋義:不能插翅飛向寥遠蒼茫的太空,卻違心地在湘黔來去浪遊。三年來客居在荒僻的夜郎地,今秋有幸到洞庭湖上泛壹葉小舟。

翩飛的白鷺激起了詩的靈感,又見青山隱現在天的盡頭。但我仍嫌未能飽覽奇絕的景色,於是舍舟泊岸登上嶽陽樓。

二、洞庭湖:8、《遊洞庭湖五首·其二》唐代: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釋義: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無煙,(不由生出遺世獨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麽能夠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賒幾分月色,痛快地賞月喝酒。9、《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釋義: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壹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

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嶽陽城撼動。想要渡湖卻苦於找不到船只,聖明時代閑居又覺愧對明君。

坐看垂釣之人多麽悠閑自在,可惜只能空懷壹片羨魚之情。10、《洞庭湖阻風贈張十壹署·時自陽山徙掾江陵》唐代:韓愈 十月陰氣盛,北風無時休。

蒼茫洞庭岸,與子維雙舟。 霧雨晦爭泄,波濤怒相投。

犬雞斷四聽,糧絕誰與謀。 相去不容步,險如礙山丘。

清談可以飽,夢想接無由。 男女喧左右,饑啼但啾啾。

非懷北歸興,何用勝羈愁。 雲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

能令暫開霽,過是吾無求。釋義:十月的時候冷鋒極盛大,北風的吹拂完全沒停休。

在這蒼茫的洞庭湖岸邊,妳我相傍分別系著小舟。此時霧雨晦暗爭著落下,湖面波濤怒擊如同對投。

小舟四周的雞犬難鳴吠,妳我船上的糧絕無處謀。想要移步也不能成功啊,險像好似被阻礙著山丘。

現在清談雖可驅散餓感,平生夢想卻是來之無由。 左右的男女們都在喧嘩,有的還因饑餓哭聲啾啾。

想到如非那北歸的吸引,怎會羈留此地忍受憂愁。但看著天上雲外的白日,射出的寒光卻自在悠悠。

若此刻暫能停雨見晴天,這就已是我無上的祈求。11、《題君山》唐代:方幹 曾於方外見麻姑,聞說君山自古無。

元是昆侖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釋義:曾經在世外見到麻姑,聽說君山。

2.寫通江赤江美景的作文

我的家鄉不像香港那樣繁華,也不像西沙群島那樣富饒。但我的家鄉有壹種獨特的美麗。那裏的山林展示著原生態的魅力、那裏的溶洞包容著多種景物,那裏的人們傳承著樸實、勤勞的紅軍精神……

通江是由壹座座山連接而成的,那裏的山娟秀纏綿,春天多彩、夏天蓬勃、秋天富麗、冬天幽靜,真是奇妙無比,尤其是在這個季節的雨後:小溪便彈著小提琴,唱著歡快的歌兒,嘩啦啦的奔向河流;青蛙壹邊曬太陽,壹邊“呱呱”地低聲歌唱;靜不住的蟬兒也“知了,知了”地唱個不停,山林中的萬物發出各種美妙的聲音,譜成了壹首夏天的、歡快的歌。

“別有洞天”、“天下第壹洞”都是在形容咱們通江,通江素有溶洞之鄉的美稱。神奇的諾水河風景區蘊藏著中峰洞、獅子洞、仙女洞、龍湖洞、樓房洞等128個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地下溶洞。這些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溶洞,就像壹座座天然的地下宮殿,讓人觀後流連忘返,尤其是在洞中漂流,是遊客必不可少的遊覽項目,這也是我童年樂趣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從蕩著微波的水面出發,到左右顛簸的滑坡,再到翻打出水簾的急流,讓我體會到了漂流的刺激與歡樂。

通江的山美、水美,人更美。通江是紅色的沃土、是紅軍之鄉。紅四方面軍在那裏建立了總指揮部,通江還有壹座全國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通江人民傳承和發揚著熱情、艱苦奮鬥、團結友愛的紅軍精神。那裏的人們為了搶農活,常常風裏來、雨裏去,卻不帶壹絲埋怨,反而還樂呵呵的;那裏鄉親蒸幾個包子都會東家端、西家送,總覺得大家壹起吃才可口。

這就是我的家鄉,令人陶醉吧?

3.關於山和水的詩(各4個)幫忙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山行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白居易 白雲泉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終南望余雪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雲天。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氤氳。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4.描寫山的詩越快越好

王維在隱居輞川時,曾創作了壹批精美的山水詩。

他自編為《輞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絕句各二十首,內容主要是描寫輞川別業附近的風景,抒發隱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寂靜的山澗裏,辛夷花自開自落,自生自滅,不假外物,不關世事,也無人知曉。

這是壹個遠離塵囂的世界,也是詩人王維主客觀契合壹體的獨特意境,簡直就是佛家空無寂滅觀念的象征境界。所以明代文論家胡應麟說,此詩是“入禪”之作,“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

”(《詩藪》內編卷六)王維在這裏所創造的意境,生於象外,是壹種詩境與禪境的合壹體,它具有極大的暗示性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能取得這種藝術成就,不能不說是得利於他對佛學的鉆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維被後人稱作“詩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親崔氏持戒安禪三十余年。王維和弟弟王縉“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葷血”(《舊唐書·王維傳》)。

王維於31歲時,妻亡不再娶,孤居壹室,屏絕塵累,“迥無子孫”(《責躬薦弟表》)。他還撰有多篇有關佛教的詩文,對佛學有較高的造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維信仰的是禪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禪。 南宗禪是佛教思想與中國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結合的產物,它的那套隨緣任運的人生哲學,為中國士大夫知識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備的處世良方。

而南宗禪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國特色的詩歌創作有相通相似之處。宋代文論家嚴羽說:“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滄浪詩話》)。

妙悟即是對禪的識見力,也可表現為對藝術的感受力。詩和禪都需要敏銳的內心體驗,都重啟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禪講“頓悟”,常使用形象的表達方式傳法,特別強調直覺、暗示、感應、聯想在體悟中的作用。王維參禪有得,自然對這種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體會。

他把自己對佛法的理解融匯到人生觀中,把宗教情感化為詩思,創造出壹種“空”、“寂”、“閑”的詩的意境。禪宗崇尚山林勝景的風格,也對王維自覺地親近山水,發掘山水的美學價值,具有引導和啟示作用。

王維在《竹裏館》壹詩中這樣描寫他的內心體驗: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獨坐在幽深的竹林裏彈琴長嘯,無人知曉他的存在,只有明月來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內心的孤獨,明月的清輝帶給他壹種寂靜的快樂。

物我合壹而物我兩忘,禪意與詩情水乳交融。《鹿柴》也是這樣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空山裏寂靜無人,只聽見深林裏飄蕩著斷續的人聲,壹縷夕陽透射在密林深處的青苔上,是那樣的恍惚而淒清。

這正是王維所追求的那種遠離塵囂的空寂的境界,雖然孤獨,卻也蘊藉。清代王漁洋說,王維的這類小詩“字字入禪”,“妙諦微言,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等無差別”(《蠶尾續文》)。

也就是說,王維的這類山水詩具有禪趣、禪悅、禪味,言有盡而意無窮,傳達出了禪的意蘊。自然,也就充分表現了詩人對山水美景的獨特品味。

王維並不壹定只到渺無人跡的所在去尋求禪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熱鬧的農家生活: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新晴野望》壹場春雨,洗滌塵垢,景象壹新。農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氣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遠景組成有層次的畫面,水色明亮,峰巒碧翠,光和色的對比十分和諧。 表面上,我們看不出這首詩的禪意。

實際上,那場春雨多象是佛家凈瓶傾下的聖水,把萬物洗滌得明凈空靈。只不過萬物把禪境和詩境融會得太妙了,他並沒有讓禪理壓倒詩趣。

當然,我們關註的是那種對農家生活的贊美之意,欣賞的是山水美的靈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禪理。 王維是壹位詩歌、音樂、繪畫、書法兼長的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說:“味摩詰(王維)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維是唐代壹位有成就的山水畫家。他用蕭疏清淡的水墨筆法作畫,創水墨山水,自成壹家,被後人稱作山水畫南宗的開山祖。

他的繪畫強調寫意,追求神似,表達主觀情致,故“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壹景”,“難可以形器求也。”(沈括《夢溪筆淡》引張彥遠語)所以,王維又被稱為中國文人寫意畫之祖。

繪畫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詩的情韻和意趣,即畫中有詩。用這種繪畫思想去凝視自然山水,發為詠嘆,造境入詩,必然詩中有畫的神韻。

王維在繪畫、音樂、書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藝術素養,使他在詩歌創作時,比壹般詩人更能精確地、細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響以及大自然的千變萬化,並將之訴諸筆端。也更會用辭設色,註意詩歌音調的和諧。

詩中有畫的意境,詩中有音樂的流暢,詩中有書法的變化。 這樣就無形中形成了他獨有的“詩中有畫”和“百囀流鶯,宮商叠奏”的詩歌藝術風格。

我們在欣賞他的山水詩時,應緊緊把握這個特色。王維善於概括地抒。

5.關於春、夏、秋、冬的詩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又冷,收好書箱好過年。”

------------------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韓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決勝煙柳滿皇都。 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絕句二首(其壹)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戰國楚·宋玉《九辯》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暖,故傍庭樹作飛花。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唐·王勃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唐·李白《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雲》 絕句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軒:窗。

唐·杜甫《夏夜嘆》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宋·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嵐:霧氣。 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軒轅臺: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唐·李白《北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