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道中二絕
宋·範成大
空山竹瓦屋,猶有燕飛來。
發合江數裏,寄楊商卿諸公
宋·範成大
船尾竹林遮縣市,故人猶自立沙頭。
將別巫峽,贈南卿兄襄西果園四十畝
唐·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無定居。
堂成
唐·杜甫
榿林礙日呤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食筍詩
唐·白居易
此處乃竹鄉,春筍滿山谷;
竹裏
清·蒲松齡
尤愛此君好,搔搔緣拂天,
子猷時壹至,尤喜主人賢。
詠竹
清·吳昌碩
客中常有八珍嘗,那及山家野筍香。
寄罷筼筜當獨惆悵,何時歸去看新篁。
竹石
清·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長竹
唐·陳陶
青嵐帚亞君祖,綠潤高枝憶蔡邕。
長聽南園風雨夜,恐生鱗甲盡為龍。
竹石
清·鄭板橋
淡煙古墨縱橫,寫出此君半面,
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
予告歸裏,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清·鄭板橋
寫取壹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詠竹著
明·陳良規
殷勤問竹箸,甘苦爾先嘗;
詠竹
宋·黃庭堅
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
物詩選》
2.鳥和竹的詩句 古詩1、《新竹》
宋·楊萬裏
東風弄巧補殘山,壹夜吹添玉數竿。
半脫錦衣猶半著,籜龍未信怯春寒。
2、《竹》
梁·劉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雲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
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
誰人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3、《賦得階前嫩竹》
宋·張正見
翠雲梢雲自結叢,輕花嫩筍欲淩空。
砌曲橫枝屢解籜,階來疏葉強來風。
欲知抱節成龍處,當於山路葛陂中。
4、《詠竹》
唐·李嶠
高簳楚江濆,嬋娟含曙氣。
白花搖風影,青節動龍文。
葉掃東南日,枝捎西北雲。
誰知湘水上,流淚獨思君。
5、《郡齋左偏栽竹百余詩》
唐·令狐楚
齋居栽竹北窗邊,素壁新開映碧鮮。
青藹近當行藥處,綠陰深到臥帷前。
風驚曉葉如聞雨,月過春枝似帶煙。
老子憶山心暫緩,退公閑坐對嬋娟。
3.鳥和竹的詩句 古詩1、《新竹》宋·楊萬裏東風弄巧補殘山,壹夜吹添玉數竿。
半脫錦衣猶半著,籜龍未信怯春寒。2、《竹》梁·劉孝先竹生空野外,梢雲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
誰人制長笛,當為吐龍吟。3、《賦得階前嫩竹》宋·張正見翠雲梢雲自結叢,輕花嫩筍欲淩空。
砌曲橫枝屢解籜,階來疏葉強來風。欲知抱節成龍處,當於山路葛陂中。
4、《詠竹》唐·李嶠高簳楚江濆,嬋娟含曙氣。白花搖風影,青節動龍文。
葉掃東南日,枝捎西北雲。誰知湘水上,流淚獨思君。
5、《郡齋左偏栽竹百余詩》唐·令狐楚齋居栽竹北窗邊,素壁新開映碧鮮。青藹近當行藥處,綠陰深到臥帷前。
風驚曉葉如聞雨,月過春枝似帶煙。老子憶山心暫緩,退公閑坐對嬋娟。
4.關於畫眉的詩句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壹笑,惑陽城,迷下蔡。--《登徒子好色賦並序》
蛾眉曼睩,目騰光些。靡顏膩理,遺視矊些。--楚辭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碩人》
雲髻峨峨,修眉聯娟。《洛神賦》
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白居易
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白居易
尊前百計見春歸,莫為傷春眉黛蹙。--馮延巳
瑟瑟羅裙金縷腰,黛眉偎破未重描。--和凝
今朝畫眉早,不待景陽鐘。--李賀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朱慶餘
畫眉勻臉不知愁,殢酒熏香偏稱小。--晏幾道
微雲壹抹遙峰,冷溶溶,恰與個人清曉畫眉同。--納蘭性德
大恨畫眉長。猶言顏色淺。--江洪
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李白
5.含畫眉的詩句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
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
不及林間自在啼.
朱慶餘[唐]
洞房昨夜停紅燭,
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
畫眉深淺入時無
倉央嘉措
柳枝經風葉未雕,當時愁損畫眉鳥。?
今日重入歌舞地,逢見卿卿又魂銷。
欲語幽情期紅裙,平林漠漠柳枝深。?
除卻當時畫眉鳥,風情許知壹佳人。
於潛女
蘇軾
青裙縞袂於潛女,兩足如霜不穿屨。
奢沙鬢發絲穿檸,蓬沓障前走風雨。
老濞宮妝傳父祖,至今遺民悲故主。
苕溪楊柳初飛絮,照溪畫眉渡溪去。
逢郎樵歸相媚嫵,不信姬姜有齊魯。
題新雲山人畫梅
郁達夫
十年孤嶼羅浮夢,每到春來輒憶家。
難得張郎知我意,畫眉還為畫梅花。
田家
華嶽
畫眉無墨把燈燒,豈識宮妝與翠翹。
堪笑東風也相謔,暗牽裙帶纏人腰。
眉憮詞
楊維楨
朝畫眉,暮畫眉,畫眉日日生春姿。
長安已知京兆憮,有司直奏君王知。
君王毛舉人間事,不咎人間夫婦私。
青溪口號
查慎行
溪女不畫眉,
愛聽畫眉鳥。
夾岸壹聲啼,
曉山青未了。
6.形容畫眉的詩句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白居易
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白居易
尊前百計見春歸,莫為傷春眉黛蹙。--馮延巳
瑟瑟羅裙金縷腰,黛眉偎破未重描。--和凝
今朝畫眉早,不待景陽鐘。--李賀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朱慶餘
畫眉勻臉不知愁,殢酒熏香偏稱小。--晏幾道
微雲壹抹遙峰,冷溶溶,恰與個人清曉畫眉同。--納蘭性德
大恨畫眉長。猶言顏色淺。--江洪
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李白
7.鳥與竹子詩孔雀東南飛《漢樂府詩》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雲爾。 “孔雀東南飛,五裏壹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同枕席,黃泉***為友。***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
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鬥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留待作遺施,於今無會因。
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裏。
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
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裏。”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
“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
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出門登車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後。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
下馬入車中,低頭***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
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
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
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
雲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 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
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雲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
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
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
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 ,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
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
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
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賫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
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
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未至二三裏,摧藏馬悲哀。
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
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後,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願,又非君所詳。
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壹時紉,便作旦夕間。
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
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
8.帶有畫眉的詩句洞房昨夜停紅燭,
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
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是中唐時期的朱慶餘先生寫的壹首詩,名叫《近試上張水部》,朱慶餘在臨近考試前,寫此詩獻給當時的水部員外郎張籍,以求走後門。《唐詩紀事·卷四十六》記載:“慶餘遇水部郎中張籍知音。(籍)索慶餘新舊篇什,留二十章置之懷袖,而推贊之。時人以籍重名,皆繕錄諷詠,遂登科。慶餘作《閨意》壹篇以獻。”朱慶餘最後被張籍賞識,與寶歷二年(公元826年)登進士第。雖然是為仕途而作,由詩中惟妙惟肖的語言就可以想見,朱先生定也是位風流才子
歐陽修——《畫眉鳥》
百囀千聲隨意移,
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
不及林間自在啼。
[註釋]
①隨意移:自由自在地在樹林裏飛來飛去。
②樹高低:樹林中的高處或低處。
③金籠:鑲金的鳥籠。
[解說]
作者來到樹林裏,看到畫眉鳥在開滿紅紅紫紫山花的枝頭自由自在地飛翔,聽到它們在高高低低的樹梢上盡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如果把它們鎖起來,即使是鎖在金籠裏,它們也不會唱出這樣美妙的歌聲了。因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決條件。鳥是這樣,人不也是這 樣嗎?
[今譯] 這才知道把畫眉鳥鎖在金籠裏聽它啼叫,遠不如讓它在樹林裏自由地歌唱。
[賞析] 本篇借詠畫眉以抒發自己的性靈,詩題壹作《郡齋聞百舌》。畫眉、百舌,都是聲音婉轉的鳴禽,詩人在《啼鳥》詩中也寫過“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曉催天明。黃鸝顏色已可愛,舌端啞咤如嬌嬰。”可見他對“林間自在啼”多麽欣賞,這兒以“鎖向金籠”與之對比,更見出詩人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心理。詩人本在朝為官,後因黨爭牽連,貶為知州知縣,此兩句大概有所寄托。
運用了對比手法:前兩句(寫自由自在,任意翔鳴的畫眉)與後兩句(寫陷入囚籠,失去了自由的畫眉)構成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