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進士及第、博學、制策連登三科 唐 白居易——《寄獻北都留守裴令公》
譯文:考上進士,博學多才,制定策略連續升三級。
2. 博學沖素 金 蔡松年——《水龍吟 余始年二十餘,歲在丁未,與故人東》
譯文:博學多才又沖淡純樸。
3. 博學能文 元 仆散汝弼 ——《風流子 金石萃編卷壹百五十八載溫泉風流子》
譯文:博學多才擅長文科。
4. 多聞博學 元 李道純 ——《沁園春·身處玄門》
譯文:博學多才有見聞。
5. 博學似劉子政 宋 黃庭堅——《和東坡送仲天貺王元直六言韻五首》
譯文:像劉子政壹樣博學多才。
6. 先進博學 漢 蔡邕——《答對元式詩》
譯文:博學開明。
7. 博學果何謂 宋 方回——《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韻賦十詩送趙然然》
譯文:果然是博學多才。
8. 胡母博學誇宏橅 宋 歐陽光祖 ——《贈篆書吳全仲古風》
譯文:胡母誇宏橅非常博學多才。
9. 博學精微先賢播 宋 宋太宗——《緣識》
譯文:博學多才精巧的與先賢相遇。
10. 大哉博學稱夫子 宋 張九成 ——《論語絕句壹百首》
譯文:非常博學多才稱之為夫子。
2. 求描寫人學習刻苦的古文壹段越有文采越好《晝夜苦學》原文範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誌,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板橋誦書》原文板橋幼隨其父學,無他師也.幼時殊①無異人之處,少長,雖長大,貌寢陋②,人鹹易③之.然讀書能自刻苦,自憤激,由淺入深,由卑及高,由邇達遠,以赴古人之奧區④,以自暢其性情才力之所不盡.人鹹謂板橋讀書善記,不知非善記,乃善誦耳.板橋每讀壹書,必千百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箸⑤,或對客不聽其語,並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書有弗記者乎?。
3. 誇別人有文采,用文言文怎麽說壹、天下才有壹石,曹子建獨占八鬥,我得壹鬥,天下***分壹鬥。
出處——南朝·謝靈運
釋義:天下的文學之才總***有壹石,其中曹子建(曹植)獨占了八鬥,我的才學占壹鬥,天下其他人***分壹鬥。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才高八鬥的由來,可見曹植的才華與名氣。從此以後,謝靈運的這句“才高八鬥”就成了才學出眾的代名詞了。
二、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出處——《莊子·天下》
釋義:是說惠施的方法和本領都很大,在惠施家中所讀過查閱的書籍都要依靠五個車子才能夠拉的動。這個典故就是用來形容惠施的才能非常的大。惠施的學問十分廣博,他所讀過擁有的書多達五車。
三、溫弟時文已才華橫溢,長安諸友多稱賞之。——清·曾國藩
才華:表現於外的才能。多指文學文藝書畫方面而言。很有才華;或充滿了才華。
四、吾聞老聃博古知今——《孔子家語·觀周》
釋義:意思是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淵博。
五、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出處——《孟子·公孫醜上》
釋義:他們產生在這個人群中,但遠遠超出了他們那壹類,大大高出了他們那壹群。自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人了。
4. 形容有文采的詞語妙筆生花、如櫞巨筆、文采斐然、力透紙背、風華正茂、出類拔萃、才思敏捷、後生可畏、夢筆生花
筆底生花形容文采特異,作品華麗.
不櫛進士櫛:梳頭.不綰髻插簪的進士.舊指有文采的女人.
春華秋實華:花.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春花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摛翰振藻翰:毛筆,引申為文詞;振:發舒.施展文采,鋪陳辭藻.
辭趣翩翩辭趣:文辭的意趣;翩翩:形容風致、文采的優美.指文辭的意趣很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