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惠山·無錫錫山山無錫
從無錫出西門,擡頭可見壹山,山頭古塔高聳入雲,即為錫山。相傳很久以前,雲夢澤龍王生九子,個個頑劣異常。壹次九個龍子在空中見壹銀光閃閃、光芒四射的錫球,就壹齊歡樂地在萬裏銀空之上踢起來,混亂中將錫球踢出太空,飛到人間,落地成山,就是錫山。九個龍子騰雲駕霧,來到人間,繼續爭玩錫球,帶來漫天大水,致使民不聊生。錫山腳下有九個勇士,自告奮勇帶領四鄉百姓全力挖掘錫山,終於將錫挖盡。九個龍子見錫球已破,便沒了興趣,加上疲勞已極,就躺在地上睡著了,九勇士趁九龍子熟睡,將他們的胡須拔掉,從此大水退去,人民安居樂業。九個龍子壹覺醒來,發現自己沒了胡須,再也引不來大水,也無法騰飛,只好乖乖地躺在那裏,變成了九龍山,即今之惠山,故民間有“有錫爭,無錫寧”的讖語。錫山,為惠山之東峰,山高74.3米,面九峰而帶五湖。勘輿家稱:“眾山皆高,則卑者為尊。”故錫山雖小,卻是無錫的主山,與惠山形成九龍戲珠之勢。明代華淑在《錫山紀略》中說:“山巔寬衍如平掌,兩崖巨石棋置,蒼翠欲滴,望城中萬井鱗次,崇垣粉堞,相錯如繡。平疇遠山,花木佛剎,掩映煙光木末間。”前人有壹副對聯,將九龍山與無錫的柔秀、太湖與長江之壯闊融於三十二字中,堪稱佳對:
《無錫錫山山無錫》古詩句出處:九龍繞郭而來,壹顆明珠,宛若芙蓉煙雨;萬馬窺江以去,半規浮玉,依然楊柳樓臺。
龍光塔雄踞錫山之巔。據說明代大學士昆山人顧鼎臣善識風鑒,某次登山遠眺,對無錫士紳說:“縣無巍科,當是龍不角耳。”原來無錫在南宋出過壹個狀元蔣重珍,後來壹直沒有出過第二個。無錫士紳以為有理,就在明武宗正德初年,集資在山頂建石塔壹座,第二年無錫人孫繼臯果然中了狀元。又有人說:龍以角聽,塔中宜空。於是明萬歷年間再建八角七層磚塔,郡守施觀民於明萬歷四年題名龍光塔。明清時代,每逢佳節,塔上八角高懸紅燈,遠望如火樹。無錫風俗,每逢臘月二十五日、除夕、元宵,家焚壹爐,爐旁煙火競發,登塔壹望,整個無錫猶如火城。明鄒迪光有《燈塔歌》描繪道:“大如金輪掛玉岑,細如舍利散珠林。淡如冰綃映水月,熾如寶地鋪黃金。”
龍光塔下有龍光寺,是建塔後不久所建,今存大殿三幢,旁有藏經樓。錫山頂西南,有建於明代的石浪庵,庵前石層如浪。另有仙姑池、仙人洗臉池、八仙石、二童子石等遺跡。相傳當年八仙因愛錫山、惠山的明山秀水,常在此遊玩,洗臉對弈。致使仙人洗臉池清澈異常。山腰有試劍石,據傳為明代大學士徐階試劍留下的遺跡。錫山東西山腰,有亭名晴雲、觀澗,可觀雲霞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