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當代作家流沙河的《理想》
原文節選: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有理想者就是壹個“大寫的人”。世界上總有人拋棄了理想,理想卻從來不拋棄任何人。
給罪人新生,理想是還魂的仙草;喚浪子回頭,理想是慈愛的母親。
理想被玷汙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驗妳的堅貞;理想被扒竊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來,以後要當心!
英雄失去理想,蛻作庸人,可厭地誇耀著當年的功勛;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終生,可笑地詛咒著眼前的環境。
理想開花,桃李要結甜果;理想抽芽,榆楊會有濃陰。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擴展資料
“文化大革命”造成了文化斷層,人才斷層,許多知識分子受到打擊迫害,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亂,作為“文革”的親歷者,流沙河希望人們不要忘記這場奇災大禍,他警醒人們正確對待歷史,銘記歷史教訓。1979年,經歷了大風大浪的流沙河又回到了《星星》詩刊,他重提詩筆,感慨萬千。
“文革”這場浩劫不僅沒有“打倒”流沙河,而且使流沙河愈加堅強地站了起來。這段慘痛的人生經歷使得流沙河的詩作更充滿激情,更加地深沈感人。《理想》就是詩人在這種情況下寫出的。
流沙河,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遷回金堂槐樹街老家。自幼習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學高中部,轉習新文學,1948年始發表作品。
1949年入四川大學農業化學系,寫作愈勤.建國後,歷任川西《農民報》副刊編輯、四川省文聯創作員、《星星》詩刊編輯、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後在中國作協四川分會專門從事創作。著有詩集《告別火星》《流沙河詩集》。
1950年到《川西農民報》任副刊編輯。1952年調四川省文聯,歷任創作員、《四川群眾》編輯、《星星》編輯。1957年後在成都從事多種勞作,工余研讀諸子百家。1966年押回金堂老家,勞動糊口,***12年。1978年到金堂縣文化館任館員。
1979年復出發表作品。年底調回四川省文聯,任《星星》編輯。1985年起專職寫作。中國作協理事、四川作協副主席。作品出版20種。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