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現代科技的發展,火車不再是吐著黑色濃煙,不再發出金屬之間刺耳的摩擦聲。讓出行的旅人們從黑煙和噪音中得到釋放。
火車掛著壹節壹節綠皮車廂,很長很長。火車頭像脫韁的野馬沿著鐵軌滿載著乘客駛向遠方。
每個出行的旅人想必和火車都有過壹段特殊的情結吧。
去年夏天,壹個人坐火車從遵義到廣州,23個小時硬座,壹天的時間久就耗在火車上了,原本以為會是壹次痛苦的經歷 。後來發現坐火車其實也是不錯的體驗。 未上車以前會猜測旁邊對面會是什麽樣的人,安全與否。不過這次的確是次不錯的火車之旅。
對坐的小男孩拿著玩具賽車向大人們炫耀他的寶貝,說他要用他的賽車把火車撞出去。鄰座更小的男孩問他爸爸還有多久才到目的地。小孩可能是比較缺乏耐性吧,總是希望壹下子就達到目的。他爸爸回答說當他數到200秒的時候就到了。小男孩興致勃勃地數起來了,15、16……後面分貝越來越小。小男孩索性放棄了,說200秒太長了,不想數。爸爸為了安慰他,拿出了奧利奧。小男孩像是個復讀機,將廣告詞生動地再現在車廂。他那壹句:先扭壹扭,舔壹舔,再泡壹泡。較廣告原音的稚嫩有過之而不及。再然後,吃飽了,喝足了,便美美地躺在爸爸懷裏睡著了,不再糾結於何時到達的煩惱。很快,充斥著各種音響的空氣中又多了小男孩的打鼾聲。
幾天之後我又坐上了那每天定時的壹趟列車回遵義。火車軌道在半山腰上,可想而知當時修鐵路的工人們是何等的了不得。從上面俯視下面是壹幅好美好美的景致。壹片綠幽幽,很原始,是冒險家喜愛的路線。壹條天賜的河流靜靜地躺在軌道下面。像個安詳的老人,和軌道交叉,拼湊成了壹個不太規則的十字架!馬路與河流便是兩條平行線,馬路上有吉普車和挑著擔的農人。沿途的風景很符合從壹個壹線城市到四線城市的跨越,從高樓林立的擁擠到與高山綠野的擁抱。正是這些來自大自然舒心愉悅的綠色讓經濟學家們把這壹片土地劃為貧困區。雖說他們生活的地方很貧窮,但是至少人家的水是綠的!
談及火車上的各種體驗,萬千在外地求學的學子最有發言權了。
壹個假期的結束意味著就要再壹次坐在行走的列車上。這次算幸運的,是靠窗的座位。火車把天走黑了,夜越陷越深,很容易讓人想起壹句很應景的歌詞:白天不懂夜的黑。窗外的夜景透過玻璃和我打招呼,沒有想象中的浪漫美,因為身邊沒有那個讓夜景美的伴侶。開往遠方的列車是靈感的來源麽。每每讓人思緒萬千,不由自主傷感。興許是因為背井離鄉的離愁,親人的牽掛話語,兒時玩伴的不舍眼神,摯友的惜惜送別,以及遠方戀人的遙遠問候。伴隨著夏季的悄然離去,金黃季節的駕到,熱情降溫成了涼爽的傷別。咖啡因的神經刺激依舊敵不過睡神的襲擊,上下眼皮合作表演著壹個眨眼遊戲。對坐旁坐都是痛苦的睡姿,無奈空間的限制,只得委屈十幾個小時。而我在自己也痛苦的時候觀察著他們是怎樣痛苦的,是壹種什麽樣的心態啊。
總是搞不懂為什麽火車會在沒有站牌的地方停下了。壹只飛蛾撲在了車窗上停下了。觸角習慣性的在上下撓動,就這樣靜靜地觀察在僅壹面玻璃之隔的另壹個生物的世界與自己有何不同。有趣的是,緊接著,另壹只飛蛾也飛來了,在先前那只飛蛾身旁打轉。看來是兩口子。吵架了或者是在玩躲貓貓的遊戲,它倆上演的這壹幕不禁會勾起分開的戀人們對對方的相思呢。其實飛蛾應該是壹種樂觀堅強的物種,縱使有個叫飛蛾撲火的成語來形容它的愚蠢,其實不妨從另壹個角度看待這個物種。火是熱的,亮的。它們撲向火是因為它們總是朝著溫暖,光明的地方飛去,向著希望飛去。祝福窗外的兩只飛蛾吧。
寒假在回家的列車上閉目小憩時,倚在我座位上的壹位中年婦女在打電話,通話的時候都還沒有聽出啜泣的聲音。可當我目光與她雙眸直接相撞時卻清楚地看到了那刺眼的紅色!來自眼眸中的血絲!顯而易見傷心欲絕地哭過!臉頰上的淚水還沒有幹,還有痕跡。她爸爸去世了,本來就已經夠悲慘的了,可是雪上加霜的是卻買不到當日回家的機票,,只能買火車票,且還是站票。欣慰的是車廂裏的好心人提醒她可以辦理補票。這才得以緩解些許她的疲憊 。電話的那頭說她父親生前最討厭的就是她了,最惦記的也是她。她不回來父親的屍體就不會入殮。漫長的不是火車的搖搖晃晃,而是未能盡孝的煎熬。我明顯感覺到她已哭得心力交瘁 ,心還在不停地滴血。她是要在火車上度過那漫漫無邊的夜晚了,勢必那壹晚勝似過了壹個世紀之長。但願睡神能附身於她,賜予這個可憐的女兒壹個好夢,在夢裏繼續她和父親幸福的點點滴滴。
壹列火車,幾節車廂 。便是千千萬萬個生活片段的縮影。孩童的啼哭,大人之間的瑣碎談資,情侶間的依依相偎,如果不運的話,可能會來壹場與小偷的鬥智鬥勇。有人抱怨,有人歡笑,而有人則無感。而我屬於感性的那壹類吧。
最近各個社交平臺都被許巍的最新單曲刷屏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這首歌背後的故事我並不了然。但我想說,詩和田野並不只存在於遠方。壹列火車就可以是壹首詩,壹片綠野。形形色色的生活大戲正在火車上上演,旅人們請用心扮演好觀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