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貍奴可愛的詩句如下:
1、裹鹽迎得小貍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勛薄,寒無氈坐食無魚。
2、鹽裹聘貍奴,常看戲座隅。時時醉薄荷,夜夜占氍毹。鼠穴功方列,魚餐賞豈無。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
3、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4、夜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盤攪夜眠。聞道貍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
5、好詩讀罷倚團蒲,唧唧銅瓶沸地爐。天氣稍寒吾不出,氍毹分坐與貍奴。
6、穿魚新聘壹銜蟬,人說貍花量直錢。舊日畜來多不捕,於今得此始安眼。牡丹影晨嬉成畫,薄荷香中醉欲顛。卻是能知在從息,有聲堪恨復堪憐。
7、黑睛如線午風清,賈勇潛身勢不驚。莫向花陰窺蛺蝶,街頭鼠輩政從衡。
8、風落殘紅蘭檻多。墻陰裊娜紫遛過。牡丹和露濕輕羅。閑把鴛針穿蝶翅,戲拋繩拂引貍奴。晝長挨得繡功夫。
指貓,貓的別稱。自古人們深愛貓咪,詩人更是親昵地稱貓為“小貍奴”。"貍(lí)"即山貓。金代劉仲尹《不出》詩曰:“天氣稍寒吾不出,氍毹分坐與貍奴。”僅兩句詩便勾勒出壹幅愜意溫馨的人貓相親圖。
宋代陸遊的《贈貓》詩雲:“裹鹽迎得小貍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勛薄,寒無氈坐食無魚。”這雖是壹首懷才不遇的自嘲詩,但詩中飽含對貓的深愛。
迎貓習俗:
陸遊詩中提到的“裹鹽迎貍奴”,“穿魚聘貍奴”,源於古代的習俗,宋朝人把接貓回家當做壹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像娶妾壹樣,要給出“聘禮”——當然,不必像娶妾壹樣給什麽珍珠翡翠白玉鎖,但是給壹定數量的鹽或者魚卻是必須的。
我聽過壹個很有趣的說法,說如果是主人的貓所生的小貓,那麽就要給主人鹽。而如果是野貓的小貓或者貓販子的貓,就要將小魚穿成壹串,給母貓送去,表示鄭重。不知這說法是真是假,姑妄聽之吧。由文徵明的詩可見,用鹽或小魚來“聘貍奴”的風俗,壹直延續到明朝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