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的詩,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
竹裏館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創作背景:
《竹裏館》當作於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期。王維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常常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彈著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懷。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
詩文賞析:
這首詩表現了壹種清靜安詳的境界。前兩句寫詩人獨自壹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壹邊彈著琴弦,壹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鳴的。
所以後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並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壹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裏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壹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仿佛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致全部融為壹體了。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壹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壹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