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怎麽理解“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沈郁,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結合具體詩句來談,謝謝

怎麽理解“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沈郁,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結合具體詩句來談,謝謝

嚴羽《滄浪詩話?詩評》雲:"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沈郁。太白《夢遊天姥吟》、《遠別離》等,子美不能道"。

《唐宋詩醇》卷六:"七言歌行,本出楚騷、樂府,至於太白,然後窮極筆力,優入聖城。昔人謂其以氣為主,以自然為宗,以俊逸高暢為貴,詠之使人飄揚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遠別離》等篇,以為雖子美不能道。蓋其才橫絕壹世,故興會標舉,非學可及,正不必執此謂子美不能及也。此篇夭矯離奇,不可方物,然因語而夢,因夢而悟,因悟而別,節次相生,絲毫不亂"。

原文:李杜二公正不當優劣,太白有壹二妙處子美不能道;子美有壹二妙處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沈郁;太白夢遊天姥吟、遠離別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車行、垂老別等太白不能作;

兩個人都非常偉大,是詩人中登峰造極的任務,但是“故興會標舉,非學可及”,兩個人的性格和經歷決定了他們作品完全不同的風格,舉例:

《夢遊天姥吟留別》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qí)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遠別離》

我縱言之將何補?

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

堯舜當之亦禪禹。

尤其是遠別離,李白內心也對政治、社會充滿了憤郁之情,但他的表達方式就是和杜甫完全不同的。

杜甫《北征》

不摘抄詩句了,因為杜詩往往通篇如此,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看看

在詩中詩人把國家大事與個人遭遇緊密結合,極為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現實,表現了強烈的愛國憂民感情。

詩人用夾敘夾議的表現方法,既敘時事又寫情思,充分體現了杜詩博大浩瀚、沈郁頓挫的風格。《唐宋詩醇》雲:"以排天斡地之力,行屬詞比事之法,具備萬物,橫絕太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有五言,不得不以此為大文字也。"

《兵車行》

。《唐宋詩醇》雲:"此體創自老杜,諷刺時事而托為征夫問答之詞。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為戒,《小雅》遺音也。篇首寫得行色匆匆,筆勢洶湧,如風潮驟至,不可逼視。以下出點行之頻,出開邊之非,然後正說時事,末以慘語結之。詞意沈郁,音節悲壯,此天地商聲,不可強為也。"

《垂老別》

這首敘事短詩,並不以情節的曲折取勝,而是以人物的心理刻畫見長。詩人用老翁自訴自嘆、慰人亦即自慰的獨白語氣來展開描寫,著重表現人物時而沈重憂憤、時而曠達自解的復雜的心理狀態;而這種多變的情思基調,又決定了全詩的結構層次,於謹嚴整飭之中,具有跌宕起伏、緣情宛轉之妙。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評此詩敘別妻,“忽而永訣,忽而相慰,忽而自奮,千曲百折,末段又推開解譬,作死心塌地語,猶雲無壹寸幹凈地,愈益悲痛”,是很有道理的。

簡單來說,李白的作品充滿了樂觀、飄逸、瀟灑、灑脫,如仙如幻壹般的詩風,而杜甫的作品往往悲壯、沈郁、字字句句充滿對現實社會的種種憂慮而從未能夠放棄、割舍,李白不可能寫出杜甫那樣憂郁的詩篇,而杜甫也永遠不會像李白那樣飄逸如仙,兩個人在各自的風格領域登臨絕頂,所以在人們心目中,永遠沒有誰高誰低,而完全是並列詩壇第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