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日》
天際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際壹時紅。
直須日觀三更後,首送金烏上碧空。
譯文
天邊霞光映入水中,壹時水中映出的天際壹片通紅。只要在泰山日觀峰壹直等到三更以後,就會看到第壹輪紅日被送上蔚藍的天空。
賞析
正值日出之時,詩人於晨間立於江邊,天東邊,朝霞映入江中,水面上似有萬條金蛇在舞動著。紅日彤彤,江水淡淡,壹時間,天地似乎都染成了紅色。在江邊觀日,每當紅日噴簿而出,霞光萬道時,那氣勢,那感受,真令人心潮澎湃。
擴展閱讀:韓偓詩歌成就
韓偓詩中,最有價值的是感時詩篇。它們幾乎是以編年史的方式再現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圖景。作者喜歡用近體尤其是七律的形式寫時事,紀事與述懷相結合,用典工切,有沈郁頓挫的風味,善於將感慨蒼涼的意境寓於清麗芊綿的詞章,悲而能婉,柔中帶剛。他的作品多寫上層政治變亂,觸及民生疾苦者較少。而藝術上缺乏杜甫沈雄闊大的筆力和李商隱精深微妙的構思,有時不免流於平淺纖弱。韓偓的寫景抒情詩構思新巧,筆觸細膩。而的特色,還在於從景物畫面中融入身世之感,即景抒情,渾涵無跡。七律《惜花》寫得悲咽沈痛,被人視作暗寓亡國之恨。壹些寫景小詩如《醉著》、《野塘》,以白描手法勾摹物象,構圖明晰,設色疏淡,宛如壹幅幅飽含詩意的水墨畫卷。至於反映農村亂敗景象的《自沙縣抵尤溪縣,值泉州軍過後,村落皆空,因有壹絕》,寓時事於寫景之中,更有畫筆與史筆相結合之妙。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五韓偓紀事:“偓小字冬郎,義山雲:嘗即席為詩相送,壹座盡驚,句有老成之風。因有詩雲:‘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偓,字致堯,今曰致光,誤矣。”(韓偓作《香奩集》寫男女之情,風格纖巧。對此歷來評價不壹。今有明汲古閣刻本《韓內翰別集》1卷,附補遺1卷。另《香奩集》有元刊3卷本和汲古閣1卷本傳世。)“和魯公凝有艷詞壹編,名《香奩集》。凝後貴,乃嫁其名為韓偓,今世傳韓偓《香奩集》,乃凝所為也。凝生平著述,分為《演綸》《遊藝》《孝悌》《疑獄》《香奩》《籯金》六集,自為《遊藝集序》雲:“余有《香奩》《籯金》二集,不行於世。”凝在政府,避議論,諱其名又欲後人知,故於《遊藝集序》實之,此凝之意也。余在秀州,其曾孫和惇家藏諸書,皆魯公舊物,末有印記,甚完。”據沈括《夢溪筆談》——《香奩集》應為和凝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