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詩的意思是:見雲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人之容貌照人。
檻:欄桿。
露華濃:牡丹花沾著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艷麗。
這句詩出自於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清平調詞三首》其壹,詩的全文如下: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白話譯文
見雲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頭見到了她,就是在瑤池的月光下來相逢。
擴展資料: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壹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沈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首詩。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
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