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代詩人的詩(題目、詩人、意思)

古代詩人的詩(題目、詩人、意思)

1,《憶秦娥》

----李白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憶秦娥”為詞牌名,唐、五代的詞,多數只有詞牌名,不另標題目,宋詞才盛行詞牌名和題目並列。

本詞相傳為李白所作,但有爭議。詞分上下兩闋,用仄聲韻,即“咽”、“月”、“別”、“節”、“絕”、“闋”;其中上闋第二句和下闋第二句的末三字,分別重叠壹次,後來填此詞的,沿為定例。

本詞上闋借秦娥對情人的思念來表達詞人內心對某種事物的苦思與追求,偏重於個人的悲歡離合。下闋則直接抒發了詞人懷古傷今的情緒,把個人的憂愁融到歷史的憂愁之中。面對秦漢那樣赫赫王朝的遺跡——鹹陽古道,漢家陵闕,進入歷史的反思,造成了壹種悲壯的興亡感。意境博大,風格渾厚。王國維《人間詞話》評“西風——陵闕”兩句:“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

2,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這首詩是廣德二年(764)春,杜甫初回草堂時寫的,是杜詩中寫景佳作。這壹四句皆對,壹句壹景的七言絕句,猶如壹幅絢麗生動的彩畫:黃鸝、翠柳、白鷺、青天,色調淡雅和諧,圖象有動有靜,視角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整個畫面給人以既細膩又開闊的感受。結尾壹句,也隱約流露出詩人當時意欲乘舟東下的打算。

3,憶江南

--劉禹錫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凝舉袂,

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

這首詞原有作者自註:"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樂天春詞,即指白居易〈〈憶江南〉〉詞。

這是壹首傷春詞,首兩句感嘆洛城春去,寫人與春天的惜別之情;中間兩句,擬人的手法寫樹木花草與春天的惜別之情:弱柳隨風舞動,仿佛揮袖傷別;蘭草沾著露水,仿佛灑淚辭春。最後壹句是“曲終奏雅”,壹語道出:面對此情此景,即使獨坐也要發愁。

在短短的五句話中,能寫出這麽深厚的情感,是很不容易的。清人況周頤稱這首詞為"流麗之筆",簡潔明快確實是劉禹錫小詞的壹大特色。

4,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雲,悠悠千載,世事茫茫。

人生的短暫與時間的無窮,世事無變幻與宇宙的永恒體現在短短的詩句當中,令人思索無限。狂傲的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此作,為之斂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不低人壹頭的李白敗在了崔顥的手下。

5,壹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蓮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漂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此詞之妙,前在虛實,後在詞工,上片壹句"雲中誰寄錦書來"甚妙,不然,"玉簟""西樓"俱元所借力。下片"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把相思寫得有模有樣,有動有靜。遍觀古今詞,只有李煜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堪敵;然又不如,剪不斷理還亂的是紛線亂麻,有形而無意,有靜而無動。

6,《山石》

--韓愈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羈?

嗟哉吾覺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本篇作於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七月,時作者在洛陽,詩中提到的僧寺,即洛北惠林寺。古詩往往取全詩第壹句的開頭兩字作題,本詩也是如此,因為全詩是記遊山寺,而不是詠山石。

全詩分兩個層次:從開頭到“風生衣”,是第壹個層次,作者按時間順序記述了遊山寺的所見、所遇、所聞、所經:首四句是記黃昏到寺的所見,並點明時令;“僧言——我饑”,敘寺僧盛情接待;“夜深”兩句,敘留宿時夜景;“天明——風生衣”,寫天明辭去,壹路遊覽所見晨景。最後四句是第二個層次,抒發自己的感嘆,點明題旨。其中前四句表達了作者政治上不得誌,只得寄情於山水的苦悶心情;末兩句用《論語》的典故,隱然以孔子自居。

7,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是作者大歷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今四川奉節壹帶)時所寫。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明代胡應麟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前四句寫登高見聞,緊扣夔州特定環境。首聯對起,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句中自對,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壹虛設,奇妙無比。頷聯在寫景的同時,深沈地抒發了情懷,透過沈郁蒼涼的對句,顯示了出神入化的筆力。四句詩聞與見,山和水,兩兩間隔,妙語天成。後四句寫登高時觸發的感慨,作者憂國傷時的情操,躍然紙上。頸聯從縱(時間、“百年”)、橫(空間、“萬裏”)兩方面著手,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使人深深感到他那沈重地跳動著的脈搏,並和上聯的“無邊”、“不盡”,在意境上互為呼應。尾聯也以對作結,並分承五六兩句,蓋久客則艱苦備嘗,多病則潦倒日甚,所以白發頻添,酒杯難舉,同時點出了此時艱難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無限悲涼之意,溢於言外。

8,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這首詩體現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詩歌特色。

更多請訪問et.com/encyclopedia/literature/ancient/ancient/

/gushidaquan/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