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解讀“狼孩”的春天——賞析穆旦詩作《春》

解讀“狼孩”的春天——賞析穆旦詩作《春》

穆旦

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

他渴求著擁抱妳,花朵。

反抗著土地,花朵伸出來,

當暖風吹來煩惱,或者歡樂。

如果妳是醒了,推開窗子,

看這滿園的欲望多麽美麗。

藍天下,為永遠的謎蠱惑著的

是我們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

壹如那泥土做成的鳥的歌,

妳們被點燃,卷曲又卷曲,卻無處歸依。

呵,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

痛苦著,等待伸入新的組合。

眾所周知,現代主義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中壹直處於壹個比較邊緣的位置。它沒有獲得像現實主義那樣隆重的禮遇。對於現代主義這種創作手法,大部分人都保持著懷疑、謹慎甚至排斥的態度。然而以穆旦為代表的九葉派詩人,卻積極嘗試著現代主義的創作手法。穆旦無疑是其中的翹楚。我國新詩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謝冕在《新世紀的太陽》壹書中,把穆旦稱之為中國新詩界的“狼孩”。之所以稱之為詩界的“狼孩”,是因為他的表達太不符合傳統的規範了,他敢於打破慣性的思維和模式,呈現與眾不同的詩風,以致被文壇視為不能容忍的異端。穆旦在西南聯大的同學王佐良這樣評價他:“他壹方面最善於表達中國知識分子受折磨而又折磨人的心情,另壹方面他的最好品質卻全然是非中國的。” 從他優秀的詩作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這種品質,深受艾略特“無個性原則”的影響,體現著極強的生命意識、玄學色彩以及現代主義的精神氣質。下面話不多說,我們來具體賞析下他的壹篇名作《春》

這首詩中,主題為“春”,卻與傳統的傷春主題迥然不同。這裏沒有陳舊的“風花雪月”的意象,也沒有浪漫而模糊的意境,更沒有郭沫若那種澎湃激昂的詩情。在《春》這首詩中,詩人關註的不是外部蓬勃生長的春天的氣息,而是傾心於自己的內心視覺和對青春的感悟。詩人以“春”為題,實際上寫的卻是“青春”。穆旦寫這首《春》的時候正好24歲,正是壹個青春情感和生命意識熱烈碰撞和尋求釋放的年齡。此詩是他心靈感受或人生體驗的壹種表現,詩人采用讓心靈與身體對話的方式,借意象傳達個體的經驗, 表現年輕人的情欲被身體的發育成熟所喚醒, 卻又沒有找到具體的愛戀對象時的獨特感受。

開篇兩句“ 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他渴求著擁抱妳,花朵。”傳達出壹種極強的生命沖動。綠色的火焰,是草的欲望,它渴望擁抱花朵。有的人從“欲望”角度,理解這首詩,把花朵隱喻為“純潔的少女。”綠色的火焰,象征著作者萌動的青春情欲。故起首二句當可解為此詩主要表現的是情欲初醒的少男對少女的渴望。然而我覺得這種看法,有些牽強。 我覺得在這裏,草和花都是壹種與人相對照的存在,這裏寫草和花的目的是為了和後面抒情主人公形象形成壹種強烈的對比。草和花代表著自然的春天。第壹節主要寫自然的春天,第二節,詩人自然而然地將筆鋒過渡到描寫人類的青春上。自然的春天和人類個體的青春形成巨大的反差。連弱小的花草,都在抗爭,發泄著欲望,而我們人類卻把青春卻被緊閉在二十歲地肉體裏。詩人旨在通過客觀自然的滿園春色來喚醒我們沈睡的青春。“如果妳是醒了,推開窗子,看這滿園的欲望多麽美麗。”我們可以推開實實在在的窗子,看到滿園的欲望,然而要想看到妳我內心的欲望,則必須打開心靈的窗子。

? “藍天下,為永遠的謎迷惑著的,是我們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我們的肉體之所以緊閉,詩人認為這是因為被永遠的謎迷惑著。那麽永遠的謎到底意味著什麽?永遠的謎就是生命內在的矛盾和沖突,它迷惑著年輕人追求生命力的宣泄和創造力的發揮。他們隨時準備給予愛,也渴望著被愛,然而卻不能如願,愛與被愛的矛盾彰顯出來,那已被點燃的激情卻無法找到壹個接納它、平慰它的他者。這是感性與理性糾纏不清的痛苦,是靈與肉碰撞的痛苦。被永遠的謎迷惑著,只能讓我們無法安放我們的肉體,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往哪裏安放。

“壹如那泥土做成的鳥的歌,妳們被點燃,卻無處歸依。”我們無處歸依的肉體,就像那泥土做成的鳥,那翅膀怎麽飛翔?那歌聲怎麽傳唱?詩人由此表達出壹種對生命本體論的思索,人類無望的生命徒有沖動,卻難以快樂,最後只能陷入“無所歸依”的境地。然而我們就這樣壹直悲觀地默默地無動於衷了麽?顯然不能這樣。“呵,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痛苦著,等待伸入新的組合。”我們的詩人沒有因此消沈落寞,而是經過壹番絕望與空虛的精神掙紮之後、痛定思痛,選擇了更為執著、也更決絕的渴望與追求。詩人在仿徨、苦悶的無望之地, “痛苦”地“等待”著“新的組合”這是真正的生命噴薄的春天。是詩人理想之峰的高聳。詩人對愛、對生命、 對理想的樂觀與堅守感染了我們,使我們在飽含淚水的眼眸中看到光影聲色重新組合後的絢麗光彩。這是壹場關於美的大洋溢,是來自心靈深處愛與希望的大噴薄。

細致地分析了這首詩之後,我們再來看這首詩的藝術特色。與傳統詩歌不同,穆旦在這首詩中並沒有怎麽註重詩歌的韻律和節奏,相反他很看重語言的色彩表達, 他讓蘊含豐富色彩的詞語使人生發聯想, 而詩意正是從聯想中產生。詩人用壹系列帶有迷離色彩的意象來凝固起全詩的主題, 促使讀者對這些意象的象征意蘊產生思索, 這正是此詩的獨特所在。此外,詩人熟練地運用許多現代派的技巧與手法,比如巧妙地化用了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 多恩“用身體的感官去思想的方法, “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 光, 影, 聲, 色, 都已經赤裸,痛苦著等待伸人新的組合”,將形而下感官描寫和形而上的哲學思辨統壹起來,使其別有壹番味道。其次"詩中的意象十分奇特"如“綠色的火焰”“泥土做成的鳥的歌”,我們不得不佩服詩人的想象,這種新奇的比喻、奇特的意象,在那個年代可謂鳳毛麟角。

詩人穆旦,被稱為“四十年代最早有意識傾向現代主義的詩人。”穆旦,中國現代詩歌界的“狼孩”,用他的筆書寫著青春和生命,孜孜不倦的呼喚著愛與希望。 他的筆下既有《贊美》中沈重的苦難和堅韌的精神,也有《春》中精心建構的愛的“春天”。穆旦的詩作為沈悶的中國現代漢語詩壇註入壹種春天的力量,盡管這種春的希冀在建國後不久,就被無情的扼殺了。直到八十年代,九葉詩派像出土文物般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穆旦身上這種現代主義傳統才開始被人們廣泛開掘,不斷吸收。穆旦早年的《春》代表了他年輕時對那個年代的思考,我們知道穆旦晚年也寫了壹首同名詩作《春》,這首詩和青年時期那首《春》表現出了不同的生命意識。我們可以看出壹個經歷壹世風雨的殘年老人對這個世界最好的留戀與希冀。“回蕩著那暴亂的過去,只壹剎那,使我悒郁地珍惜這生之進攻……”

穆旦,這個中國新詩界的“狼孩”,用壹生的興致等待、營造、守候著屬於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