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遵,字弟孫,東漢初年穎陽人。
公元24年,劉秀攻打穎陽壹帶,祭遵去投奔他,被劉秀收為門吏。後隨軍轉戰河北,當了軍中的執法官,負責軍營的法令。
任職中,他執法嚴明,不循私情,為大家所稱道。有壹次,劉秀身邊的壹個小侍從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後,依法把這個侍從處以死刑。
劉秀知道後,十分生氣,想祭遵竟敢處罰他身 邊的人,欲降罪於祭遵;但馬上有人來勸諫劉秀說:“嚴明軍令,本來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堅守法令,上下壹致,做得很對。
只有像他這樣言行壹致,號令三軍才有威信啊。”劉秀聽了覺得有理。
後來,非但沒有治罪於祭遵,還封他為征虜將軍,穎陽侯。祭遵為人廉潔,為官清正,處事謹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劉秀的賞賜,但他將這些賞賜都拿出來分給手下的人。
他生活十分儉樸,家中也沒有多少私人財產,即使在安排後事時,他仍囑咐手下的人,不許鋪張浪費,只要用牛車載自己的屍體和棺木,拉到洛陽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2. 急求;戴淵傳的文言文 答案 誰可以告訴莪 謝謝啦戴淵少時,遊俠不治行檢,嘗在江淮間攻掠商旅。陸機赴假還洛,輜重甚盛。淵使少年掠劫,淵在岸上,據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淵既神姿峰潁,雖處鄙事,神氣猶異。機於船屋上遙謂之曰:「卿才如此,亦復作劫邪?」淵便泣涕,投劍歸機,辭厲非常。機彌重之,定交,作筆薦焉。過江,仕至征西將軍。
嘗(曾 ) 盛(重 )據(坐)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卿才如此,亦復作劫邪?( 妳這樣才華出眾的人,怎麽也當強盜呢?
)
陸機:“彌重”戴淵的原因是什麽?摘選文中的詩句回答。(淵便泣涕,投劍歸機,辭厲非常。)
用自己的話說說“淵便泣涕,投劍歸機”的原因。( 戴淵懷才不遇,被陸機對自己的理解而心生感慨。)
請選擇文中壹位人物進行簡要評價。( 陸機:善於發現人才,臨危不懼,不計前嫌)
3. 文言文:解揚守信原文,譯文即答案原文:
晉使解揚如宋,使無降楚,曰:“晉師悉起,將至矣。”鄭人囚而獻諸楚。楚子厚賂之,使反其言。不許。三而許之。登諸樓車,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
譯文:
晉國派解揚到宋國去,叫宋國不要向楚國投降,並說:“晉國軍隊已全部出發,快要到宋國了。”解揚路過鄭國時,鄭國人扣住解 揚並把他獻給楚國。楚莊王用重禮收買他,讓他對宋國人說相反 的話。解揚不答應。楚王再三勸誘,他才答應了。楚王讓解揚登 上樓車,叫他對宋人喊話說晉國不來救宋國,解揚借機傳達了晉君要宋人堅守待援的命令。
4. 紀水沙連文言文答案 很急紀水沙連
從鬥六門沿著山嶺進入,經過牛相觸,往濁水溪的源頭走,第二天就可以到達水沙連內山地區。山中有蠻蠻、貓丹等十個原住民部落,人數有上千名,他們個個兇猛強悍,不是很柔順服從,而君王德化的傳布,只能懷柔籠絡這些原住民,力求不斷絕關系罷了。
水沙連嶼位在深潭中,島上山丘像肉瘤般小,浮在水面上。潭水的四周都是大山,山外有溪流包圍環繞,紛紛從山口流入會聚,形成這個深潭。深潭的寬度有八、九裏,四周大約有二、三十裏,中間高聳著壹座小島,山色青蒼,水面翠綠,環視四周壹片曠遠迷茫,竹子、樹木參差不齊地生長著,加上白雲飄飛,鳥兒啁啾,古代所說的仙山蓬萊和瀛洲,應不會超過這座水沙連嶼。
原住民環繞著小島建造房屋來居住,屋子極為稠密,特別空出中央山頭的部分,像人露出頭頂的樣子。山頂寬廣平坦,非常可愛,我詢問他們空出中央的緣故。原住民老人說:「從以前相傳下來這樣的禁忌,如果在山頂建造房屋,部落裏就會有火災,所以不敢打它的主意。」島上沒有田地,岸邊有許多蔓生的野草,原住民取來竹子、木頭,編結成筏子,架設在水面,然後鋪上草、堆上土來耕種,於是種有稻谷,這稱為「浮田」。潭水很深,魚頗肥美而且繁多,原住民不使用魚網捕魚,他們駕著獨木舟,帶著弓箭來射魚,沒多久射得的魚多到滿竹筐。回到部落後打開家裏所藏的美酒,夫妻子女全家大小就大口吃魚,高聲唱歌,對他們而言,實在不知道有什麼帝王的作用!「蟒甲」(獨木舟)是原住民的船名,它是挖空單壹樹幹制造而成,靠劃動雙槳來渡水,大的獨木舟可容納十多個人,小的可容納三、五個人。由於小島四周都是水,沒有陸路,出出入入都要靠獨木舟。外面的人想要到他們的部落,壹定要舉起燃燒野草的火把,以所起的煙作為信號,原住民看了就劃著獨木舟來迎接,不如此的話是不能到達部落。
唉!在群山環繞中有這樣壯麗的潭水,在廣大的潭水中更有這樣秀麗的小島,藉著種浮田自食其力,劃著獨木舟出入往來,古代仇池公所住的地方哪值得相提並論呢!至於武陵漁夫誤入桃花源的事情,我以前曾經懷疑它荒唐怪異;現在以水沙連的景觀來看,我終於相信陶淵明並沒有欺騙我啊!但是原住民接受教化的程度還不深,壹定要時常帶著士兵來遊憩,在心情上並不暢快,而且也怕山神會譏我膽怯。期望當政的官員,能夠修養文德以深入感化原住民,使每個人都能來這地方遊樂,那麼就不只是我壹個人的福氣了。
5. 陳增之死文言文答案萬歷野獲編·陳增之死閱讀原文礦稅流毒,宇內已無尺寸凈地,而淮徐之陳增為甚。
增名下參隨程守訓者,徽人也,首建礦稅之議。自京師從增以出。
增唯所提掇,認為侄婿。又不屑與諸參隨為伍,自納銀助大工①,特授中書舍人,直武英殿。
自是愈益驕恣。是時山東益都知縣吳宗堯,疏劾陳增貪橫,當撤回。
守訓乃訐宗堯多贓巨萬,潛寄徽商吳朝俸家。上如所奏嚴追。
宗堯徽人,與朝俸同宗也。自是徽商皆指為宗堯寄贓之家,必重賂始釋。
又徽州大商吳養晦者,家本素封蕩盡,詭稱有財百萬,在兄叔處,願助大工。上是之,行撫按查覆。
守訓與吳姻連,遂偽稱勘究江淮不法大戶,及私藏珍寶之家,出巡太平安慶等府,許人不時告密問理。凡衣食稍溫厚者,無不嚴刑拷詐,禍及婦孺矣。
唯稍畏淮撫李三才,不敢至李所,住泰州。李亦密為之備,佯以好語陳增曰:“公大內貴臣,廉幹冠諸敕使,今微有議者,僅壹守訓為祟耳。
他日壞乃公事,禍且及公。虎雖出柙,盍自縛而自獻之?”增初聞猶峻拒,既又歆之曰:“守訓暴斂,所入什佰於公。
公以半獻之朝,以半歸私帑,其富甲京師也。”增見守訓跋扈漸彰,不復遵其約束,心慍已久,因微露首肯意。
李中丞覺之,潛令其家奴之曾受守訓酷刑者,出首於增。雲守訓有金四十余萬,他珍寶瑰異無算,並畜龍鳳僭逆之衣,將謀不軌。
李又怵增急以上聞:“公不第積謗可雪,上喜公勤,即司禮印可得也。”增以為誠言,果以疏聞。
上即命李三才捕送京師治罪,及追所首多贓。增既失上佐,跡已危疑,其部曲亦有戒心,所朘取不能如歲額。
上疑增屢歲所剝奪且不貲,又苛責之。李中丞又使人脅之,謂:“閣臣密揭入奏,上又允矣。”
又曰:“某日緹騎出都門矣。”增不勝愧悔,壹夕雉經②死。
(節選自《萬歷野獲編?陳增之死》)註①大工:指皇帝欽定的工程。②雉經:自縊。
萬歷野獲編·陳增之死閱讀題目6. 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3分)A.特授中書舍人,直武英殿 直:當值,值班B.許人不時告密問理 理:道理,規律C.並畜龍鳳僭逆之衣 僭:超越本分D.上疑增屢歲所剝奪且不貲 貲:計量7. 下列“以”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壹項是 (3分)A.自京師從增以出 B.佯以好語陳增曰C.公以半獻之朝 D.增以為誠言,果以疏聞8.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9分)⑴自是徽商皆指為宗堯寄贓之家,必重賂始釋。(3分)⑵虎雖出柙,盍自縛而自獻之?(3分)⑶潛令其家奴之曾受守訓酷刑者,出首於增。
(3分)9.請簡要概括李三才剪除程守訓的過程。(4分)萬歷野獲編·陳增之死答案解析6.B 審理7.A 連詞,BCD介詞8.⑴(3分)從此徽商都被指控作為吳宗堯藏匿贓款的人家,壹定要大加賄賂才能獲釋。
(被動、“始”、句意各1分)⑵)(3分)老虎雖然已經出了籠子,但是您為什麽不自己把他捆縛並獻給皇帝呢?(“柙”、“盍”、句意各1分)⑶(3分)李中丞悄悄地讓曾經受過程守訓嚴酷刑罰的家奴,向陳增告發程守訓。(定語後置、狀語後置、“出首”各1分)9.(4分)離間陳、程;派人告發;誘增上疏;奉旨逮捕。
(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萬歷野獲編·陳增之死參考譯文征收礦稅流傳開來的毒害,全國已經沒有壹處不受影響,而其中淮徐陳增的危害最大。陳增屬下參隨程守訓,是徽州人,首先提出征收礦稅的建議。
自從在京師隨陳增做事,陳增唯獨提攜他,把他認作侄子(即太監的幹兒子)。程守訓又不屑於跟各位參隨為伍,自己捐獻銀兩幫助建設欽定的工程,被特別授予中書舍人,在武英殿當值,從此更加驕傲放縱。
這時山東益都知縣吳宗堯,上疏彈賅陳增貪婪橫暴,應當撤回。程守訓就攻訐吳宗堯貪贓很多,秘密地將贓款藏在徽州商人吳朝俸家裏。
皇帝根據所奏嚴加追查。吳宗堯是徽州人,跟吳朝俸同宗。
從此徽商都被指控作為吳宗堯藏匿贓款的人家,壹定要大加賄賂才能獲釋。又有壹個徽州大商人吳養晦,家中的資產揮霍光了,謊稱有財產百萬在兄長叔父那裏,願意捐助欽定的工程。
皇帝肯定了他的做法,派巡撫、巡按查核審察。程守訓與吳養晦是姻親,就假稱審問、查究江淮的不法大戶,以及私藏珍寶的人家,出巡太平安慶等府,允許別人不時地告密並加以審問。
凡是家境富裕的,沒有不嚴刑拷問敲詐,甚至禍及婦女小孩。只是有點畏懼淮撫李三才,不敢到李三才所在的地方,住在泰州。
李三才也秘密地準備對付他,假裝用好話對陳增說: “您是宮中的貴臣,廉潔幹練超過其他的使臣,現在稍稍引起非議的,只因程守訓壹個人作祟罷了。今後他會壞您的事的,將會禍害到您。
老虎雖然已經出了籠子,但是您為什麽不自己把他捆縛並獻給皇帝呢?”陳增剛開始聽到這些還嚴厲拒絕,李三才又用話語打動他說:“程守訓強行搜刮財物,收入是您的百十倍。您把它壹半獻給朝廷,壹半歸作私財,那麽您就可以富甲京師了。”
陳增發現程守訓專橫暴戾日漸彰顯,不再遵守他的管束,內心惱怒已久,就微微地流露出贊同的心意。李中丞發現了他的意向,就悄悄地讓曾經受過程守訓嚴酷刑罰的家奴,向陳增告發程守訓。
說程守訓有四十多萬兩黃金,其他珍寶不計其數,並且藏有有龍鳳圖案的越禮犯上。
6. 文言文《新唐書·鄭珣瑜傳》解析鄭珣瑜,字元伯,鄭州滎澤人。少孤,值天寶亂,退耕陸渾山,以養母,不幹 州裏。轉運使劉晏奏補寧陵、宋城尉,山南節度使張獻誠表南鄭丞,皆謝不應。大 歷中,以諷諫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評事,調陽翟丞,以拔萃為萬年尉。崔祐甫為相, 擢左補闕,出為涇原帥府判官。入拜侍禦史、刑部員外郎,以母喪解。訖喪,遷吏 部。貞元初,詔擇十省郎治畿、赤,珣瑜檢校本官兼奉先令。明年,進饒州刺史。 入為諫議大夫,四遷吏部侍郎。
為河南尹。未入境,會德宗生日,尹當獻馬,吏欲前取印,白珣瑜視事,且內 贄。珣瑜徐曰:“未到官而遽事獻,禮歟?”不聽。性嚴重少言,未嘗以私托人, 而人亦不敢謁以私。既至河南,清靜惠下,賤斂貴發以便民。方是時,韓全義將兵 伐蔡,河南主饋運,珣瑜密儲之陽翟,以給官軍,百姓不知僦運勞。凡迎送敕使, 皆在常處,吏密識其馬,進退不數步差也。全義與監軍別檄有所取,非詔約者,珣 瑜輒掛壁不酬。至軍罷,凡數百封。有諫者曰:“軍須期會為急,公可不報?”珣 瑜曰:“武士統戎,多恃以取求。茍以為罪,尹宜坐之,終不為萬人產沴也。”故 下無怨讟。時謂治河南比張延賞,而重厚堅正過之。
復以吏部侍郎召,進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實為京兆尹,剝下務進 奉,珣瑜顯詰曰:“留府緡帛入有素,余者應內度支。今進奉乃出何色邪?”具以 對。實方幸,依違以免。
順宗立,即遷吏部尚書。王叔文起州吏為翰林學士、鹽鐵副使,內交奄人,攘 撓政機。韋執誼為宰相,居外奉行。叔文壹日至中書見執誼,直吏曰:“方宰相會 食,百官無見者。”叔文恚,叱吏,吏走入白,執誼起,就閣與叔文語。珣瑜與杜 佑、高郢輟饔以待。頃之,吏白:“二公同飯矣。”珣瑜喟曰:“吾可復居此乎!” 命左右取馬歸,臥家不出七日,罷為吏部尚書。亦會有疾,數月卒,年六十八,贈 尚書左仆射。太常博士徐復謚文獻,兵部侍郎李巽言:“文者,經緯天地。用二謚, 非《春秋》之正,請更議。”復謂:“二謚,周、漢以來有之。威烈、慎靜,周也; 文終、文成,漢也。況珣瑜名臣,二謚不嫌。”巽曰:“謚壹,正也,堯、舜是也。 二謚,非古也,法所不載。”詔從復議。
7. 文言文:解揚守信原文,譯文即答案楚國攻打宋國睢陽,宋向晉國求救。
晉派大夫解揚去宋國傳達命令,說晉軍已經開拔,要宋人堅守城池。 可是,解揚在路上被楚人抓獲,楚王威逼解揚對宋人誑說晉國根本不能救宋,解揚假意答應了。
可他登上樓車後卻喊道:”我是晉大夫解揚,不幸為楚所俘,他們威逼我勸誘妳們投降。我假意應承,好借機傳達消息,我主公親率大軍來救,很 快就會到了。”
楚王大怒,認為他不守信用,喝令將解揚推出去斬首。 解揚面無懼色,理直氣壯地答道:“我根本沒有失信,作為晉臣的我如果取信於妳楚王,必然失信於晉君。
假如楚國有壹位大臣公然背叛自己的主 子,取悅於他人,妳說這是守信用還是不守信用呢?好了,沒什麽可說了, 我願意立刻就死。以此來說明楚國對外講信用,對內則無信用可言。”
楚王聽後怒氣頓消,感慨地說:“解揚真是個忠臣烈子啊!”就赦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