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布的清新詩句

關於布的清新詩句

1.關於棉布的詩詞

壹、子夜四時歌(“夏歌”之七)田蠶事已畢,思婦猶苦身。

當暑理絺服,持寄與行人。《樂府詩集》***收《子夜四時歌》75首,其中,“春歌”20首,“夏歌”20首,“秋歌”18首,“冬歌”17首。

這裏所選的是“夏歌”中的第七首。這首南朝樂府民歌,寫思婦對客居異地的丈夫的懷念,也委婉地反映了思婦的辛苦與怨恨。

這位思婦,顯然也是個絲婦,她辛辛苦苦地養蠶繅絲,結果“田蠶事已畢”,而她卻所獲甚微,“猶苦身”。是誰掠奪了其勞動果實,詩中雖未明言直說,但我們不難想象得出這掠奪者當是彼時彼地的豪富。

思婦的勞動果實大都被剝奪了,她只得自己服用粗疏的葛布,而將稍為細密的葛布寄給客居異鄉的丈夫:“當暑理絺服,持寄與行人”。全詩語言凝練,委婉含蓄,運用雙關語也自然貼切,較能體現出南朝樂府民歌的藝術特色。

尤其值得壹提的是,詩中已有唐代詩人杜荀鶴“年年道我蠶辛苦,底事渾身著苧麻”(《蠶婦》)與宋代詩人張俞“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蠶婦》)的怨恨不平,只是不似後者那般直率罷了。

二、讀曲歌(之八十二)登店賣三葛,郎來買丈余。合匹與郎去,誰解斷粗疏?《讀曲歌》,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六)歸入《清商曲辭·吳聲歌曲》,***89首,這裏所選的是其中的第八十二首。

這首南朝樂府民歌,以壹位賣布女的自我表白委婉曲折地抒寫了此女對前來買布的情人深摯愛情。前兩句敘事,是賣布女自述她登店賣布,其情人前來買布,為下文抒情張本。

“郎”,在南朝樂府民歌中多用於女子稱自己的情人,如“郎為傍人取,負依非壹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十五),“郎見欲采我,我心欲懷蓮”(《子夜四時歌·夏歌》),此歌亦然。歌中敘事,以此女的“登店”與“郎來”並提,以“賣”與“買”對舉,以“三葛”與“丈余”相照應,令人壹目了然。

後兩句抒情,語意雙關,委婉曲折。從字面上看,這兩句似乎是於反詰的語氣中承前敘事,寫賣布女不因葛布的粗疏而斷絕之,而讓其情人將“合匹”的葛布帶走。

其實,這是抒情,是賣布女向情人委婉地表明自己的心跡:“雖說妳的性格有些粗枝大葉,猶如這葛布較為粗疏,可我卻不想跟妳割斷關系,如同不割斷葛布,讓妳整匹帶走壹般。”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咀嚼。

讀這首樂府民歌,我們從“登店”可知,南朝的布店有較高的櫃臺;從“三葛”獲悉,南朝織布仍以葛藤為原料;從此詩中也可窺見彼時彼地的女子向情人表達情愫的別具壹格的方式,獲得“委曲”這壹詩美的享受。三、采桑度(之五)春月采桑時,林下與歡俱。

養蠶不滿百,那得羅繡襦。這首詩是寫男女同往采桑之情事。

前兩句描寫壹對戀人同往采桑,時值陽春三月,桑葉茂盛,可他們卻顧不上采桑,在林間盡情相悅,饒有情趣。這兩句,給人身臨其境之感,如見其人相悅之態,如聞其人嬉笑之聲。

後兩句未承前具體描繪采桑男女相悅的場面,而將筆鋒壹轉,寫采桑女向沈湎於歡樂之中的情郎發話,以委婉的語言提醒他不要光顧了相悅而耽誤了采桑的正事。這兩句用墨經濟,與前兩句之間,情節發展跳躍大,“語不接而意接”。

這首詩在藝術上頗具特色。全詩將壹對青年男女的勞動與愛情生活結合起來描寫,構思巧妙。

詩中雖未點明人物,卻“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詩語清新活潑,字裏行間滲透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讀此詩,我們不僅能獲得藝術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形象地領略彼時彼地的風土人情。關於白居易三首紡織詩壹、新制布裘桂布白似雪,吳綿軟於雲。

布重綿且厚,為裘有余溫。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

誰知嚴冬月,支體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撫裘起逡巡:丈夫貴兼濟,豈獨善壹身?安得萬裏裘,蓋裹周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

這首詩,大約作於元和初年。全詩圍繞新制布裘來布局謀篇。

前八句,從新制布裘著墨,反映詩人優裕的生活,為下文表現其願望張本。後八句從新制布裘生開去,抒寫詩人的感慨,表達其“推身利以利人”的願望,與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代可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壹脈相承。白居易另壹首詩《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也表達了相似的情懷:“百姓多寒無可救,壹身獨暖亦何情!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裏如聞饑凍聲。

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了解白居易的思想也可知我國的壹些地方在中唐時已種植棉花,並用棉花織布制衣了。詩中“桂布”四句主要寫新制布裘用料考究:壹是潔白似雪的桂布,壹是柔軟如雲的吳綿,且布重綿厚,取喻新穎貼切。

“朝擁”四句承接“為裘有余溫”具體描敘新制布裘保暖性能好:在數九寒天,詩人白天擁著它,夜裏蓋在身上,渾身溫暖如春。早在壹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能以勤勞的雙手裁制出如此用料考究、保暖性能好的布裘,不能不令人贊嘆不已。

二、紅線毯紅線毯,擇繭繰絲清水煮,揀絲練線紅藍染。染為紅線紅於藍,織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廣十丈余,紅線織成可殿鋪。彩絲茸茸香拂拂,練軟花虛不勝物。

美人踏上歌舞來,羅襪。

2.關於“棉布”的詩詞有哪些

1. 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

唐白居易

水波文襖造新成,綾軟綿勻溫復輕。

晨興好擁向陽坐,晚出宜披蹋雪行。

鶴氅毳疏無實事,木棉花冷得虛名。

宴安往往嘆侵夜,臥穩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無可救,壹身獨暖亦何情。

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裏如聞饑凍聲。

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

2. 竹枝

唐皇甫松

檳榔花發鷓鴣啼,雄飛煙瘴雌亦飛。

木棉花盡荔支垂,千花萬花待郎歸。

芙蓉並蒂壹心連,花侵槅子眼應穿。

筵中蠟燭淚珠紅,合歡桃核兩人同。

斜江風起動橫波,劈開蓮子苦心多。

山頭桃花谷底杏,兩花窈窕遙相映。

3. 李衛公

唐李商隱

絳紗弟子音塵絕,鸞鏡佳人舊會稀。

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鷓鴣飛。

4. 燕臺四首·夏

唐李商隱

前閣雨簾愁不卷,後堂芳樹陰陰見。

石城景物類黃泉,夜半行郎空柘彈。

綾扇喚風閶闔天,輕帷翠幕波淵旋。

蜀魂寂寞有伴未,幾夜瘴花開木棉。

桂宮留影光難取,嫣薰蘭破輕輕語。

直教銀漢墮懷中,未遣星妃鎮來去。

濁水清波何異源,濟河水清黃河渾。

安得薄霧起緗裙,手接雲輧呼太君。

5. 金縷曲/賀新郎

宋劉辰翁

葉葉跳珠雨。裏湖通、十裏紅香,畫橈齊舉。昨夢天風高黃鵠,下俯人間何許。但動地、潮聲如鼓。竹閣樓臺青青草,問木棉、羈客魂歸否。盤泣露,寺鐘語。夢回酷似靈均苦。嘆神遊、前度都非,明朝重五。滿眼離騷無人賦,忘卻君愁吊古。任醉裏、烏烏縷縷。渺渺茂陵安期叟,***鄗池、夜別還於楚。采澗綠,久延佇。

3.描寫“布匹”的詩詞有哪些

1. 合匹與郎去,誰解斷粗疏?——《讀曲歌(之八十二)》

2. 養蠶不滿百,那得羅繡襦。——《采桑度(之五)》

3. 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燕趙多佳人》 漢無名氏

4. 畫羅織扇總如雲,細草如泥簇蝶裙。——《竹枝詞》 黃莘田

5.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詠苧蘿山》 李白

6. 羅衣何飄搖,輕裾隨風還。——《美女篇》 曹植

7.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麗人行之壹 》杜甫

8. 續客下馬故客去,綠蟬秀黛重拂梳。——《夜來樂 》李賀

9. 絳絲玲瓏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桃花冷落》 明無名氏

10. 風牽壹袖低相向,應有錦鱗閑倚傍。——《漁家傲》 晏殊

11. 吳刀剪彩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暉。——《白苧辭》 李白

12. 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九歌 少司命》 屈原

13. 旖旎光首飾,葳蕤爛錦衾。——《感遇》 陳子昂

14. 美人踏上歌舞來,羅襪繡鞋隨步沒。——《紅線毯 》白居易

15. 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李白

4.形容清新的詩句

清新,我覺得是壹種境界,是和詩中描寫的景物和更多作者意識相關。壹般田園詩都比較清新自然。

如陶淵明 歸園田居五首

其 壹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壹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其 四

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竈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餘”。

“壹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 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5.描寫“布匹”的詩詞有哪些

合匹與郎去,誰解斷粗疏?——《讀曲歌(之八十二)》養蠶不滿百,那得羅繡襦。

——《采桑度(之五)》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燕趙多佳人》 漢無名氏畫羅織扇總如雲,細草如泥簇蝶裙。

——《竹枝詞》 黃莘田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詠苧蘿山》 李白羅衣何飄搖,輕裾隨風還。

——《美女篇》 曹植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麗人行之壹 》杜甫續客下馬故客去,綠蟬秀黛重拂梳。

——《夜來樂 》李賀絳絲玲瓏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桃花冷落》 明無名氏風牽壹袖低相向,應有錦鱗閑倚傍。

——《漁家傲》 晏殊吳刀剪彩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暉。——《白苧辭》 李白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

——《九歌 少司命》 屈原旖旎光首飾,葳蕤爛錦衾。——《感遇》 陳子昂美人踏上歌舞來,羅襪繡鞋隨步沒。

——《紅線毯 》白居易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