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簡述漢樂府詩的思想內容

簡述漢樂府詩的思想內容

簡述漢樂府詩的思想內容如下:

1、表現民眾的悲苦、怨恨與反抗。如《孤兒行》則反映了私有制下道德淪喪導致的壹幕悲劇,《東門行》表現了百姓困不可忍之後的反抗。這類民歌,遠超先秦民歌“怨刺”的界限,反映了新的時代特點。

2、控訴戰爭、徭役給人民帶來的沈重災難,《戰城南》、《十五從軍征》、《悲歌》等屬此。

3、反映愛情、婚姻、家庭問題這壹永恒主題,並藉之歌頌了當時人們追求的堅貞愛情和他們反抗封建禮教的鬥爭,《有所思》、《上邪》、《孔雀東南飛》等皆為此類民歌。

4、漢樂府民歌中還有壹些寓言詩,如《烏生》、《枯魚過河泣》等,善用擬人手法,想象奇特豐富,曲折暴露了統治者地兇殘,表現了人民憂生懼禍的心理,並留下了壹些有益的社會生活經驗。

5、漢樂府民歌中還有壹篇以勞動為題材的名篇——《江南》,用反復詠唱的形式,描繪魚兒在蓮葉四周戲遊的情景,表現了采蓮青年男女歡愉的心情,展示了江南水鄉明媚秀麗的風光。

漢樂府介紹:

漢樂府,指專門管理樂舞演唱教習的機構。初設於秦,是當時少府下轄的機構,正式成立於西漢漢武帝時期,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樂府搜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壹種新詩體。

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武帝時,樂府令下設三丞。又據《漢書·禮樂誌》所言,至成帝末年,樂府人員多達八百余人,成為壹個規模龐大的音樂機構。

武帝到成帝期間的壹百多年,是樂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詔罷樂府官,大量裁減樂府人員,所留部分劃歸太樂令統轄,從此以後,漢代再沒有樂府建制。

東漢管理音樂的機關也分屬兩個系統,壹個是太予樂署,行政長官是太予令,相當於西漢的太樂令,隸屬於太常卿。壹個是黃門鼓吹署,由承華令掌管,隸屬於少府。黃門鼓吹之名西漢就已有之,它和樂府的關系非常密切。

至東漢,由承華令掌管的黃門鼓吹署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詩,實際上發揮著西漢樂府的作用,東漢的樂府詩歌主要是由黃門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