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壹個名人的背後都存在著許故事,就是這壹個個故事激勵著他們繼續向前,不放棄的堅持著。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現代名人勵誌小故事三則,歡迎閱讀!
現代名人勵誌故事:於宇昂“兒子性格特別活潑、陽光,自小就顯現出文藝方面的超強稟賦。”於宇昂父親於雲霄說,兒子進入小學讀書後,他在文藝方面的天賦就逐漸顯現出來。“他不僅普通話特別標準,且膽子特別大,上臺表演沒絲毫怯場,樂於表現自己。”
有壹次,單位會議間,搞了壹次文藝活動,於雲霄作為經理,要出壹個節目,但壹直找不到合適人選,後來,才上小學的於宇昂幫父親解了圍——代替父親的部門,上臺朗誦詩歌,震住了臺下100多名觀眾。
“他不僅吐字清晰,最讓臺下觀眾響起雷鳴鼓掌的是小孩聲情並茂,如此抑揚頓挫、極富感情的童聲朗誦,他們是第壹次見到,小宇昂自此成了老爸單位的小明星。”於雲霄回憶起當年那壹幕,嘴角泛起壹絲得意的笑容。
而在鄰居和親朋眼裏,小宇昂從小就聰明、帥氣,且人小鬼大,自己特別有主見、獨立性強,他們都非常喜愛這個討人喜愛的孩子。但在於雲霄和妻子的眼裏,兒子從小便心存誌氣,且誌向遠大。
於雲霄發現,兒子的心智過早成熟。他認為,兒子是塊頑石,小小年紀便能遇事沈著,能自己出主意,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來,經過壹番打磨,將來壹定可以做壹番大的事業。
2006年,在天津讀書的於宇昂回家休假,獲知浙江省第十三屆運動會在選拔青春形象大使,就抓住這次難得機遇報名參與評選。
經多輪淘汰,他從400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憑自己優秀的綜合素質,過硬的表演能力和陽光燦爛的氣質形象,壹舉獲得亞軍頭銜,並成為浙江省第十三屆省運會上壹道亮麗的風景。
弟弟於鵬程:哥哥對朋友像兄弟壹樣
最讓他弟弟於鵬程敬佩的是,哥哥豪邁的性格和對朋友像兄弟壹樣的情誼,只要哪位朋友遇到困難,他總是盡力去幫助和關心。
2006年,於宇昂寒假讀書時候,向母親葛敏芳要2000元現金。
母親問他要錢幹嘛,於宇昂說,有位同學做了手術,且家境困頓,他想寄點錢給該同學渡過難關。
見兒子有這份愛心,葛敏芳也爽快地把錢給了兒子。
跟兒子交朋友,對兒子給予絕對信任,想方設法去幫兒子實現理想,是於雲霄給予兒子成長最大的幫助。
於雲霄說,兒子在上中學期間,也出現過短暫的“網遊情結”,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於雲霄心裏非常著急,但做父親的他沒駁斥或打罵兒子,而是把他當朋友,跟他談心,真實地了解兒子的心態,並及時予以疏導和談心,幫兒子快速從網遊中走了出來。
現代名人勵誌故事:郎鹹平壹、愛生病的孩子
1956年郎鹹平出生於中國臺灣桃園縣,他是家裏的第三個孩子,有算命先生對郎鹹平的父親國軍空軍少將說:這個孩子活不過12歲。不祥預言的陰影,時時籠罩在這個體弱多病的孩子的頭上──扁桃體發炎、壹周三次的抗生素註射、吃各種藥片……這是郎鹹平回憶童年時記憶最為深刻的壹幕。
二、學校裏的後進生
郎鹹平小學5年級時,父親拿了壹份數學模擬考試的試卷給他做,滿分100分的試卷,他辛苦做完後,只得了5分。被列為後進生的痛苦壹直延續到中學。初三分班的時候,郎鹹平被分到“放牛班”。“放牛班”就是不升學班,專門給後進生開的班,這個班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當時社會最底層家庭的孩子。因為班裏同學都沒接受過太多的家庭教育,流氓和“太保”之類的同學也多。中學時代的郎鹹平,在學校幾乎是天天打架。
三、改變命運的那次作弊
郎鹹平開始喜歡做學問也是從這個放牛班開始的。據他自己回憶說,“當時的理想就是準備出來先做木工學徒,再開個木工廠。”因為他媽媽學的是化工,所以在學校教化學。她在臺灣是化學界的名師,所以忙著到各地補習班教書。壹個星期最多教到76個小時的課,為了養家,非常辛苦。天下所有的母親都壹樣,堅強、慈愛。郎鹹平的母親也很愛孩子們。正是母親的德行潛移默化影響了少年時代的郎鹹平,恍惚的少年,似乎壹夜之間長大,他放棄了想做木工學徒的想法,用心做學問,選擇了繼續升學念高中。
中考前3個月,郎鹹平感到了念書的壓力,因為這時候念課本肯定來不及,就只好念“考前30分”,那是給考生在考前30分鐘“臨時抱佛腳”用的壹種復習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中考前2個月的第二次模擬考,郎鹹平考了500多名,到中考前1個月的第三次模擬考,居然考到了300多名。等他參加中考時,竟然意外地考上了學校裏只有300人考上的高中,就是因為這樣壹次考試,完全改變了他的命運。
中學畢業後,郎鹹平順利考入了臺中的東海大學讀經濟。
據郎鹹平自己回憶,他能走上鉆研學問的道路,和大學時的壹段境遇有關。當時東海大學經濟系的微積分課程要求很嚴。該門課總***8個學分,要念兩個學期.而且壹學期得考4次月考。郎鹹平第壹次只考了60分,第二次月考時就想走捷徑,考試的時候作弊,抄同學的試卷,結果被老師抓到了,得了零分。“當時也不知道什麽原因,我忽然有壹種想法,決定好好地念。我每天很用功地念到半夜二三點,當時就感覺好像哪根筋不對勁,我就不信考不過。結果壹個月下來,忽然發現,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我也忽然發現微積分竟然也有很多樂趣,很多解不開的題壹旦解開了很有成就感。”
第三次和第四次兩次月考考下來,平均分竟達99分。郎鹹平忽然覺得自己好像沒有那麽笨,這是他這平生第壹次有這種“聰明的感覺”。熟能生巧,只要掌握了方法,壹切似乎並沒有那麽難,郎鹹平不斷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觸類旁通,其他科目例如經濟學也考得很好,都是90分以上。
再回憶起大學時代的他,郎鹹平很感謝當年他抓作弊的老師,因為那壹次改變了他的壹生。
四、出國留學考托福和gre
研究所的第二年的時候,在《工商時報》做記者的同學把郎鹹平介紹到了報社當金融記者。在臺灣,記者這個職業是不被年輕人當做終身的職業,通常做個兩三年就會轉業。做了兩年記者之後他開始考慮跳槽轉業,但是職場似乎總跟他作對,忙乎壹陣過後,他始終未能謀得滿意的職位。無奈之下,郎鹹平只有考慮出國留學了。但是他也沒時間念托福和gre,考試的時候,托福考了550分,gre考了1640分,這樣的分數是很差的。他申請了7所美國大學,只有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作了回應,而且沒有獎學金。年輕的郎鹹平當時陷入了茫然,難道自己真的像老師所說的那樣,是壹個沒有什麽前途的學生?因為這所學校是他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學校。後來他倒了美國才知道,沃頓商學院在美國是大名鼎鼎的。
五、攻讀博士學位
郎鹹平在沃頓申請了商業經濟系。在東海和臺大念書時,他總覺得自己的水平不錯,但進入真正的學術殿堂後,郎鹹平才發現課程太難,根本聽不懂。特別是跟經濟系博士生壹起修《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門課。考試出來的成績都是c。後來因為平時上課表現還不錯,從來不遲到、不早退,助教才幫了個大忙,把c改了個b-,這才得以繼續留下來。
那次考試之後,不服輸的勁頭鼓勵他發奮努力,最後,郎鹹平以全班第壹名的成績通過考核,此時的郎鹹平才認為自己掌握了壹些學習的竅門。
1985年,郎鹹平在沃頓開始寫博士論文。起初,因為沒有膽量做公司財務的課題,他只想做投資學方面的論文。在他看來,自己是不可能適合做那種軟科學的,也不可能打進那個小圈圈。
郎鹹平總***才花了兩年半時間就拿到了金融學博士學位。這在沃頓創校100余年的歷史上可以說是非常快的了。
六、回國發展
博士畢業後,郎鹹平先後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密執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和紐約大學任教,其間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壹系列重要論文,逐步奠定了自己在該領域的學術地位。
然而,異國平靜的學術生涯,在郎鹹平看來又有壹絲沈悶。在談到那段日子的時候,他這樣回憶當時的想法:“都快40歲的時候,發現沒有什麽成就感了,因為在那邊太專業。對這個社會沒有什麽貢獻,有的時候常常看到電視,看到播出中國,心裏面就覺得有點酸酸的,所以壹有機會的話就會想到回國。”
1994年,郎鹹平抵港,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從此,郎鹹平由壹名亞洲與中國經濟的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
2000年底,郎鹹平在香港立法局與眾投資銀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演繹了壹場“孤膽學者舌戰世界十大投行”的壯舉,至今仍然為人津津樂道。
2001年底,郎鹹平進入內地證券市場。他提出:“應當審慎地提出壹個‘新監管’思維,考慮如何在大陸法系架構下,盡快融入‘辯方舉證’和‘集體訴訟’這兩項保護小股東的規則。
之後,郎鹹平炮轟德隆、三叩tcl、四問海爾、七敲格林柯爾,在媒體間掀起壹場“郎旋風”。褒之曰:體現了壹位經濟學家的深厚學術功底和知識分子為國為民的俠義胸襟。貶之曰:不諳中國國情的“民企殺手”,只為出風頭的'狂人。
郎鹹平說:“我情願往國內走,我不願往美國走,因為在這邊妳會受到重視,妳的意見受到重視,妳能夠為這個國家的老百姓做壹些事情,雖然我只做了個開頭,提出了壹些觀念,但是還是很重要。”
2004年,郎鹹平48歲,他已是香港中文大學和內地長江商學院合聘教授。
郎鹹平讀書故事感悟:
成名後的郎鹹平多次談到自己的求學生涯,他說,自己從不認為自己是壹個精英,從小就不是。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經歷壹些人、壹些事以後,才會有所改變,普通人是這樣,名人也是如此。
現代名人勵誌故事:富比爾蓋茨“潑”醒兒子
壹貫低調的老蓋茨從不誇耀自己在兒子成功道路上扮演的角色。 他在2005年壹次慈善組織領導人會議演說中說:“作為壹個父親,我從未想過那個在我住所裏長大、吃我的食物、用我的名字、還愛頂嘴的小子有壹天會成為我的老板。但這確實發生了。”實際上,改變蓋茨這個“問題少年”人生軌跡的人正是老蓋茨。
老蓋茨和妻子瑪麗育有3個孩子:大女兒克麗絲蒂、兒子蓋茨和小女兒莉比。蓋茨從小就表現出極高的學習興趣和天賦,小小年紀就通讀《世界大百科全書》。為鼓勵他閱讀,老蓋茨夫婦在這方面毫不吝嗇,只要是他想看的書,壹律買下。
到11歲時,蓋茨開始向父母拋出千奇百怪的問題,為難他們。在老蓋茨看來,“這挺有意思,相當不錯”,卻給母親瑪麗帶來困擾。另外,步入青春期的蓋茨試圖擺脫母親的控制,對保持房間整潔、準時吃飯、別咬鉛筆頭等要求產生抵觸情緒,母子之間時常發生爭執。
“他那時很招人煩,”妹妹莉比回憶說。老蓋茨在采訪中也承認,11歲後的蓋茨成了讓家長頭疼的孩子。
母子矛盾在蓋茨12歲的壹天達到高潮。蓋茨在餐桌上對著母親粗魯地大喊大叫,言辭充滿譏諷和孩子氣的自以為是。壹向冷靜的矛盾調停者老蓋茨終於怒了,端起壹杯涼水,潑到兒子臉上。喊叫停止了。回過神來的蓋茨突然對父親說:“謝謝淋浴。”
給予獨立
蓋茨壹家對這次“潑水事件”記憶深刻,它不僅成為蓋茨人生的壹個重要轉折點,讓“憤青”壹夜之間變得成熟,也改變了老蓋茨對子女教育的看法。在孩子們眼中,以律師為業的老蓋茨在家也保持嚴謹、冷靜,不易親近。“他回到家裏,坐下休息,然後吃晚餐。從來沒有發生過"給我壹個擁抱"之類的場景,”克麗絲蒂回憶說,但蓋茨頂撞母親的行為讓他嚴重“失控”。
這件事後,老蓋茨夫婦帶兒子接受心理咨詢。蓋茨告訴心理醫生:“我想與父母爭奪控制權。”醫生於是建議老蓋茨夫婦,他們的兒子最終會贏得這場爭取獨立的“戰爭”,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讓他獨立。
老蓋茨夫婦最終接受醫生的建議。考慮到私立學校能給孩子更多自由發展空間,他們替蓋茨在壹所私立中學報了名。正是在這所學校裏,蓋茨結識了改變他壹生的重要“夥伴”—— 電腦。
從13歲起,蓋茨享有絕大多數同齡人享受不到的自由。父母允許他晚上獨自去華盛頓大學用電腦,在假期四處旅遊、打工。他曾在華盛頓州首府奧林匹亞當州議會服務生,在首都華盛頓當過國會服務生。高中時,他還休學壹段時間,跑到華盛頓州南部的壹座發電廠做電腦程序設計員。
在這段“天馬行空”的自由成長期,蓋茨認識了後來與他壹起創辦微軟的保羅·艾倫。兩人第壹次合作成果是壹款統計道路車流量的計算機軟件。
1975年,身為哈佛大學三年級學生的蓋茨決定退學,與艾倫***同創業。兒子的決定令老蓋茨夫婦震驚不已。老蓋茨夫婦最後還是勉強同意兒子的選擇,支持他去新墨西哥州創業。
全力支持
創立微軟後,蓋茨決定將公司遷回西雅圖,主要“吸引力”就是父母的全力支持。他自己也在離父母家不遠的壹所住宅裏安頓下來。母親瑪麗為忙於事業的蓋茨雇了壹個保姆,負責為他打掃房間,保證他參加重要會議時能有件幹凈襯衣穿。老蓋茨則給予兒子事業上的支持。他利用自己當律師建立的社會關系,向西雅圖的商業人士大力“推銷”微軟;他所在的律師公司成為微軟當時最大的客戶。1980年,他施展自己的口才,說服兒子的大學同學史蒂夫·鮑爾默輟學加入微軟。鮑爾默如今是微軟首席執行官。
在微軟公司準備上市前,蓋茨擔心上市會分散員工精力。老蓋茨安撫兒子的緊張情緒,解除他的後顧之憂。最終,微軟成功上市,蓋茨壹夜成為億萬富翁。
勸子“從善”
兒子壹夜成名後,老蓋茨夫婦又面臨另壹項挑戰:勸說蓋茨把錢用於慈善事業。蓋茨當時只想專心發展微軟的事業,不願分散精力做慈善。為此,在老蓋茨的辦公室裏,蓋茨和母親瑪麗在“潑水事件”多年後再次發生爭吵。
最終,瑪麗成功說服兒子在微軟內部為慈善機構“聯合勸募會”募捐。之後,蓋茨又跟隨母親加入“聯合勸募會”董事會。隨著蓋茨的財富不斷增加,西雅圖地區慈善機構向他發出的求助申請越來越多。蓋茨原本打算等自己60歲退休後再壹心投身慈善事業,但1994年母親患乳腺癌去世,加速了他投身慈善的步伐。
瑪麗的葬禮結束後,已年過七旬的老蓋茨向兒子提議創建壹個正式的慈善機構,由他負責申請審查和撥款。壹個星期後,蓋茨拿出1億美元作為起步資金,創建“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老蓋茨是最初的管理者之壹。在自家廚房餐桌上,老蓋茨簽出基金會第壹張支票,向西雅圖壹個癌癥治療項目捐贈8萬美元。
慈善基金會創立至今的十多年間,老蓋茨每天出現在基金會辦公室,精心打理兒子的慈善事業。去年6月,蓋茨卸任微軟執行董事長,連“人”帶“錢”全部投入慈善事業,父子兩人開始“並肩作戰”。